APP下载

车门装配方式浅析

2015-07-02徐士杰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1300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13期
关键词:装配工艺车门

徐士杰 ,谢 涛(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1300)

车门装配方式浅析

徐士杰 ,谢 涛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1300)

摘 要:随着国内外汽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客户对于整车质量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车门作为外覆盖件非常直观的暴露在客户面前,其装配精度直接影响客户对整车质量的判断,因此各主机厂在车门装配的方面一定要重视,既要考虑其装配精度又要考虑其操作难度,本文针对车门装配中常用的装具形式作了简要介绍和对比,在新车型选择装配方式时可以做一些参考。

关键词:车门;装具;装配工艺

1 门装具的定义

装具也叫装配夹具,是通过对车门、盖的夹紧、定位后对铰链进行拧紧,并装配到车身上去,以使门盖外观匹配系数具备一定一致性的辅助安装工具;

2 门装具分类

从装具装配形式上分类装具可分为:内置式及外置式两种;

2.1 内置式装具

2.1.1 定义

即为将装具放置在门内侧,利用门内板进行定位的装具

2.1.2 内置装具的定位原理

根据其原理作内置装具的装配误差理论分析:误差计算:

A:定位销与定位孔配合公差:0.2→0.1;定位销与定位孔位置公差:0.1→0.1;

定位销与定位孔的加工误差:0.05→0.05;B:定位型面与侧围周边轮廓公差:0.5 C:门外板相对门内板的相对公差:0.75所以,内置式车门装具最大装配误差为:A+B+C=0.1+0.1+0.05+0.5+0.75=1.5mm

2.1.3 内置装具的误差吸收方法(图一)

(1)以后门与侧围边做为基准确保后门与侧围间隙,误差累积到前门与后门间隙;(2)以后门前沿做为基准,调整前门,确保前后门间隙,将误差累积到前门与翼子板处;(3)以前门A柱侧边做为基准调整翼子板,误差累积到大灯、前保处;(4)调整大灯以吸收各匹配误差。

2.1.4 内置装具对其它部件的要求

(1)门分总成在检具上以内板定位孔进行定位,进行品质检查,以确保门内板与外板的压合稳定性;(2)门分总成与装具的接触面要尽可能的多,以有效地分解装配产生的扭动。(3)因内置式装具将门的装配误累积在前大灯处( ± 1.5mm),所以前大灯与翼了板的配合需要手工进行调整,此时只有调整前大灯来满足翼子板、发盖与大灯、前保的配合,所以大灯的安装孔要具有调整量,建议调整量±1.5mm。

2.1.5 内置装具的风险

(1)在四门装配更多的交车标准是外观间隙,对内间隙未做更多的要求,所以以内间隙定位,后期存在重复调整的现象;(2)装配时都是以后门向前依次调整,误差全部累计到前大灯处,最大误差为:1.5mm,对机盖、大灯装配调整影响较大,总装交车困难。(3)部分车型在设计阶段未考虑内置装具用的定位孔,只能依靠型面定位,其定位方式更不稳定,故如计划用内置装具的话,必须在产品设计阶段反馈,要求产品增加相应定位孔。

2.2 外置装具

2.2.1 定义

将装具放置在门外侧利用门外板进行定位的装具。

2.2.2 外置装具的定位原理

根据其原理作外置装具的装配误差理论分析:

误差计算:A:定位销与定位孔配合公差: 0.2→0.1;定位销与定位孔位置公差:0.125→0.125;定位销与定位孔的加工误差:0.05→0.05;B:门滚边的轮廓公差:0.5

所以,内置式车门装具最大装配误差为:A+B=0.1+0.125+0.05+0.5=0.775mm

2.2.3 外置装具的误差吸收方法(图二)(1)以后门与侧围边做为基

准确保后门与侧围间隙,误差累积到前门与后门间隙;(2)以后门前沿做为基准,调整前门,确保前后门间隙,将误差累积到前门与翼子板处;(3)以前门A柱侧边做为基准调整翼子板,误差累积到大灯、前保处;(4)调整大灯以吸收各匹配误差。

2.2.4 外置装具对其它部件的要求:

(1)车身上要有尺寸与门位置尺寸稳定的定位孔,用于定位外置式装具,以提高定位尺寸。(2)门分总成在检具上以外板边定位,进行品质检查,以确保门压合后外形尺寸的合格性。(3)门分总成合格率及一致性要求较高,对门的功能尺寸有较高的要求。

2.2.5 外置装具的风险

外置装具通过对型面的调整直接控制车门的装配质量,以实现车门安装状态的高度一致性,基本没有风险。

3 总结对比

3.1 投资对比

内置装具:投资较少,且整改容易,后续调整量大。

外置装具:投资较大,整改困难。对其它部件要求较高,后续调整量小。

3.2 精度对比

内置装具:(1)利用型面定位精度不高,需调整量较大;(2)对门的夹紧点少,装配时的应力克服困难;(3)白车身交车以外观间隙做为标,存在基准转移误差。

外置装具:(1)定位精度高;(2)装配的一致性高;(3)能有效暴露门总成的问题。

3.3 柔性化对比

内置装具:体积较小,搬送方便,在多车型混线生产的快速切换较快。

外置装具:外置装具体积较大,如多车型混线生产时,外置装具的快速切换难以实现,需通过增加安装工位的方式保证生产节拍。

猜你喜欢

装配工艺车门
车门关闭过程的流场分析
车门气密性对风噪的影响分析
地铁车辆车门安全联锁回路故障判断思路解析
2012款进口雷诺科雷傲车车门无法手动解锁
开车门保护装置
汽车装配工艺与调试技术的若干研究
汽车装配工艺模块化设计研究
液压装置在机床装配中的应用
关于产品装配的管理优化研究
荣威350车右前车门异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