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2015-07-01张红梅

亚太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案例

文/张红梅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文/张红梅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选取我校2014届护理专业入学新生中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为17-19岁。在2014届护理专业中职生的护理课堂中,通过各种形式引入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将授课评价表分别发放给我校专业教师和所有参与研究的学生,计算优良率。结果:学员自我对能力、课程特点、内容、理论与实际、灵活、氛围各项指标评价优良率达到80%以上。专业教师对能力、课程特点、内容、理论与实际、灵活、氛围各项指标评价优良率达到84%以上。学员与专业教师评分结果分别为82.1±3.6、86.2±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案例教学法能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讨论,积极思考,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满堂灌的讲授方法,阻碍了学生分析问题。所以,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案例教学法;护理学基础;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选取我校2014届护理专业中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为17-19岁。

1.2 案例教学法在2014届护理专业中职生的护理课堂中,通过各种形式引入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具体方法为:案例导入-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对案例收集资料-提出问题-分组探讨解决方法-就案例情境的相关技术进行探讨-总结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引入新的案例,依次类推。

1.3 评价标准授课评价表分别发放给我校专业教师和所有参与研究的学生,授课评价表有我校根据国内过相关研究进行统一编制。其中授课评价表按教学方式、效果共有6项指标,分别为(1)能力:培养了学生评判性思维的能力;(2)课程特点:教学特点设计适合教学对象;(3)内容: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适宜;(4)理论与实际:突出学科专业特色;(5)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6)氛围:师生互动好,气氛活跃。每项按优秀、良、差四个等级。在课程结束时(包括理论课60学时,实践课44学时),将调查表发放给学员进行评价,发出评价表50份,回收50份。排专人进行整理。

1.4 统计分析方法将资料录入SPSS18.0软件。所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两组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学员对课程评价结果学员自我对能力、课程特点、内容、理论与实际、灵活、氛围各项指标评价优良率达到80%以上。

2.2 专业教师对课程评价结果专业教师对能力、课程特点、内容、理论与实际、灵活、氛围各项指标评价优良率达到84%以上。

2.3 学员与专业教师评分结果的对比学员与专业教师评分结果分别为82.1±3.6、86.2±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3。

3.讨论

“案例”源远流长。“例”为确定之成例,“案”为己成之旧案,合而称之为“案例”。现代科学上的案例,是指实例、范例、事例、实情、状况等。案例是对具体事物和现象及其发生过程所进行的描述情境。它的价值在于供人们分析研究、总结规律。因此,案例在教育、教学、教学管理研究中能得到充分应用。

西方现代的意义上,案例都能满足人们认识的需要,给人某种启发和引导。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学生展示典型的故事。在实际的教学中,案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第一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由于案例是用于教育活动和科学研究的材料,必须反映客观实际,人们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若案例就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学生也会怀疑是否在案例选择上有歪曲或欺诈行为。教学中在编写案例时不能把虚拟的材料当作案例。第二案例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所谓目的,就是使用这一案例所要达到的目标。案例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及其发展,本身表现了人们的目的性。第三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在纷繁复杂的客观现象中,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现象,案例应该讲述的是一个典型的故事,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事例。

案例教学法是学生们和教师一起对案例进行讨论,学员们是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法包括特定的案例和各种教学技巧[1]。案例教学中基本概念和原理外,其它教学活动无标准答案,教师需要巧妙的引导学生,控制课程进展,使课程达到预想效果,使学员掌握技能。

案例教学法准备阶段,教师在选定案例后,应该仔细地阅读案例,在每一个重要的段子、句子下面划线,找出案例中的关键问题。把哪些问题当作教学的重点,教师准备工作的第二方面就是教学的实施,也就是拟订具体的课堂教学计划。

然后是组织同学进行案例分析:如果发言的同学少,可事先引出一些同学的名单,以备提问。对于有难度的问题,要有适当的同学发言,对大家起引导作用。

而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答案,学生极少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因而在搞案例教学之初,主要是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让他意识到,他是一个参与者。他自己担负着对案例作出透彻分析的责任,必须做好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准备。学生还要准备在教师与同学的影响下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学生在准备阶段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第一,通读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第二,在讨论中推动全班同学对案例的进一步认识。第三,能够从学习案例中得出概括性的认识和结论。

案例分析阶段,学生要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要求学生树立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态度,畅所欲言、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有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把听与学、问与学、记与学、说与学等学习方法运用到讨论中来。教师要增加学生之间不同意见的碰击,激发学生的批评意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同学把思路放宽一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导”,而不是“裁”。

研究还发现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注重真实情景,引导学生对问题思考,因案例的特殊性,使学生变为主动接受知识,将所学理论对教学案例进行思考和研究。此外案例教学法还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在表1和表2中我们发现不论学生自己或专业教师,均高度评价此方法的,优良率达到80%以上。

案例教学法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责任心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2]。还能调动教师备课积极性,使教学活动处于不断推陈出新、提高教学水平。案例教学法还能增强学生的自觉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相辅关系,使得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起着导演作用,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效,大大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3]。

综上所述,教育在本质上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所以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加讨论,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心向,使其自觉、主动地分析案例,使学生进入了主体角色。案例分析活动是影响学生主体发展的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形式。案例教学法能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讨论,积极思考,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满堂灌的讲授方法,阻碍了学生分析问题。所以,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卫生学校)

[1]冯立民.<护理学理论>案例教学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5,19(3):130.

[2]殷磊,主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B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0.

[3]胡佩诚,主编,医学心理学[M].北京B大学出版社,2002.42.

张红梅(1971.11-),女,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护理学基础》教学方面。

猜你喜欢

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法探究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