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气魄大责任

2015-07-01郭江妮

出版参考 2015年11期
关键词:李锦国运家事

郭江妮

李锦老师的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第一本以调查研究为主题的人物传记。作为70后的我,我的成长和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基本同步。第一次拿到李锦老师的书稿,多少有些喜悦,因为这是我亲历平参与的30年中国。这本《深度——惊心动魄30年国运家事纪实》有我藏在内心的期许,不仅仅停留在赞誉中,应该有更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深度——惊心动魄30多年国运家事纪实》是以李锦老师做新华社记者的20多年的蹲点经历为基础,书中所讲述的那些惊心动魄的国运家事都是真实存在的。从20多岁起李锦老师就投身农村改革,经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五代领导集体,他所写的调查报告得到过数十位国家领导人的批示。这样的内容是我们举一隅不能见的。该书语言通俗流畅,平实生动,不加矫饰,书中引用了许多主人公对历史的直接回忆,更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与历史的在场感。正是在这种平实生动的叙述当中,读者不经意间就被带入到历史中,跟随作者的讲述感受改革潮涨潮落,感受历史风云变迁。本书中所叙述的故事,有许多都是至今不为人知的改革幕后故事,读来有一种新奇感,非常曲折动人。例如中国第一个“万元户”的发现与报道始末、被胡耀邦所关注的中国农村出现的最早的商品经济萌芽、西藏基层的反分裂斗争、金融危机中一封上书温总理的万言信等等。对于仅仅熟悉改革开放宏观历史进程的读者来说,这种揭秘性的微观书写无疑别有一种真实感、生动感。同时,尽管该书专注于描述主人公的调研历程,专注于具体事例的讲述,但这种微观书写并没有脱离历史发展的大脉络,反而试图通过具体事例的讲述来阐发与印证历史发展的趋势。例如,该书在讲述第一个“万元户”的发现过程时,没有止于讲述新闻发现的始末,而是首先描绘了当时整个社会思潮状况,描绘了当时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原则提出后中国社会的一种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将“万元户”的发现纳入到对按劳分配原则、对邓小平思想的思考与阐释中。可以说,该书是一次将个体经验与历史进程、具体事件与社会发展规律、微观与宏观、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融合与提炼的成功实践。

改革开放后,中国在转型,在突围。转型的起因、焦点、性质、动力是什么?哪些力量在推动这场变革,又是哪些力量在围困、在抵销这场变革的能量?从《深度》这本书中,我们不难发现,李锦老师的思考一直围绕所有变化的中心,几乎没有偏差于焦点。作为一名记者,他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深入到老百姓中去,常在一个村庄或者企业一住就是50天,更甚至改革开放后23个春节他都是在农村调研中度过的。他以一个记者的高度敏感和使命感,一点一点深挖,一点一点靠近,去发现中国现代化发展问题的本质,为国家的发展提出对策,从而去推动那些突围的实现。

从“饥饿”到“希望”,我们看到了中国在改革中的挣扎,但也看到了在挣扎中的发展。所以我个人觉得,想要了解中国,想要了解中国高速发展的动力,想要了解改革开放30年的真实路程,那就一定要先去了解那三十年中国复兴路上所发生的真实故事。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思想者的历史。思想者的跋涉过程,是这个民族艰难前行的佐证。《深度》这本书对于那些有幸见证并了解改革过程的人以及我们未曾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会有更深层次的触动。万元户是怎样发现的,九间棚与沂蒙精神是怎样提出来的,“资本”这个最重要的经济学名词是怎样被解放的,治理西藏方略是怎样产生的,金融危机中抑制泡沫经济的建议是怎样为中央采纳的?在李锦老师这些具体而细腻的第一手材料背后,展示的是当时中国社会思想激烈碰撞甚至可以称为波涛汹涌的状态。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改革开放30年国运家事纪实,“惊心动魄”这四个字无疑是最贴切的。这30年,让我们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思想上,无论从民族文化的发展还是人民生活的变化,都经历了一次蜕变回归的洗礼。作为一名记者,李锦老师始终以“大气魄大责任”关注着国家社会的发展。

(作者单位系中国言实出版社)

猜你喜欢

李锦国运家事
喜迎二十大(“党恩国运”联,书法)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李锦
追忆铁面法官:君子如兰耀赣鄱纵使无人亦自芳
展宏图来国运兴
茶运兴衰 系于国运
陈忠实与我的家事往来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ymbolism in Araby and The Dead
The Study on Verb Form in the Headline of English News
“家事”和“隐私”
用法律丈量“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