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祛瘀法治疗中风后遗症60例临床观察

2015-06-30汪琼芬何建琼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临床观察

汪琼芬 何建琼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益气祛瘀法治疗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以西医扩血管、对症及脑血管活化剂等治疗,有脑水肿表现者加用降颅压药物。治疗组加服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益气祛瘀法治疗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疗效显著。

关键词:益气祛瘀法;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5.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6-0117-0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观察120例患者均为本院内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患者。治疗组60例,病程6月~3 a,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50~80岁。对照组60例,病程6月~2 a,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45~76岁。统计学处理,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诊断标准[1]。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以上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发病6个月以后。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静滴脑活素,维脑路通等治疗,有脑水肿表现者加用降颅压药物。

2.2治疗组口服中药治疗。药物组成:黄芪100 g,当归30 g,赤芍20 g,地龙15 g,桃仁10 g,红花10 g,川芎10 g。随症加减:兼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10 g,僵蚕10 g以祛风通络;兼语言不利者加郁金10 g,菖蒲10 g,远志10 g以祛痰利窍。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以上治疗观察15 d后判定疗效。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于中风的疗效评定方法分为: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基本能独立生活,好转,症状及体征好转,能扶仗行动,或基本生活能自理。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3.2治疗结果2组治疗结果,见表1。

4体会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正气亏虚,所以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综观本文,本病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虚少,天癸竭…,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老年人,脏腑亏虚,尤以肝肾不足为甚。又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肝肾功能虚弱,则血不足,又血为气母,血虚,则气亦易衰。又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运迟缓,运行无力,阻滞于经络,结成瘀血,血脉痹阻,经遂不通,气不行血,血不能濡筋,以致肢体废而不用。根据《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和《医林改错》“无气必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的理论,结合临床所见,本病的病机为气虚血瘀。气虚为本,血瘀为标,二者互为因果。早在《内经》根据“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采用“损者益之,结者散之”而立益气祛瘀法。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本病,标本同治,疗效显著。

本方中应用大剂量黄芪益气、以增强气的功能活动而治其本,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而治其标,现代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具有解除毛细血管痉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有助于脑细胞的正常代谢,改善脑细胞的缺氧状态,恢复大脑的正常活动机能。应用中医益气祛瘀法治疗本病,皆起到益气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标本同治共建气顺血自宁,瘀去络自通之奇功,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治疗结果表明,病程越短,有效率越高。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0-14.

猜你喜欢

临床观察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难治性强迫症给予喹硫平及氯咪帕明的临床干预观察
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的临床观察及总结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