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塌渍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30例

2015-06-30刘晗杨昆蓉马宗仁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刘晗 杨昆蓉 马宗仁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塌渍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中药塌渍治疗(科室自拟方),30 min/次,每天1次,每次2-4个疼痛关节。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2组均治疗14 d后进行疗效评价。评价方法采取中医证候学积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缓解程度及疼痛强度评估,以证候积分及疼痛缓解程度作为评价指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及显效上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塌渍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起到缓解疼痛、辅助治疗的作用。

关键词:中药塌渍;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5.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6-0058-0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难治性的以慢性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累及关节包括双手、腕、膝、踝等,呈对称性发病[1]。本病常由于治疗不当出现病情反复而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笔者应用中药塌渍配合常规治疗,观察30例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为2013年1月—2014年3月本科收治RA住院患者60例,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分布26~72岁,平均年龄(42±4.3)岁,病程最短1 a,最长32 a,平均病程(12±2.8)a。采用奇偶数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经统计学处理后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即:①晨僵至少l h(≥6周);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问关节炎(≥6周);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⑤皮下结节;⑥手X线改变(骨侵蚀或骨质疏松);⑦类风湿因子阳性[2]。证候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寒湿痹阻型: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1.3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中药塌渍治疗,使用科室自拟中药塌渍1号方:川乌20 g,独活30 g,六方藤30 g,川芎30 g,桂枝20 g,杜仲20 g,川牛膝20 g,乳香10 g,没药10 g等。使用方法:打粉后用凡士林调制均匀置于纱布上,制成8 cm×5 cm大小,置于关节疼痛处外敷,以神灯投射加热,30 min/次,每天1次,每次2~4个疼痛关节。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2组均治疗14 d后进行疗效评价。

1.4评价标准评价分为证候积分和疼痛程度评价。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的疗效评价,观察中医证候评分:①临床缓解:临床症状基本缓解,证候积分减少≥70%;②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50%;③有效:临床症状好转,证候积分减少≥20%;④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20%。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疼痛强度评估,以疼痛减轻程度作为评价指标,判定临床疗效,具体分为:临床治愈:疼痛消失(完全缓解);显效:疼痛强度减轻2级(明显缓解);有效:疼痛强度减轻1级(中度缓解);无效:疼痛强度减轻不足1级(未缓解+轻度缓解).

2结果

见表1、表2。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病机为感受风寒湿热邪气,经脉闭阻,气血不畅导致关节疼痛、僵硬、变形等,发为痹证。其中疼痛是RA患者主要的症状。中药塌渍是通过辨证施治将中药研末调配以香油或凡士林等装入药包,置于疼痛部位,用TDP灯加热,达到透皮吸收,具有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止痛等作用。此次观察发现,中药塌渍在RA完全缓解方面无明显作用,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RA病情顽固,尚难以完全消除疼痛症状。在显效方面2组比较提示治疗组疼痛缓解较为明显,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药塌渍对RA具有一定的缓解疼痛的疗效,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另外,在护理过程中,注意情志护理,操作时向患者解释清楚塌渍的作用及注意事项,注意TDP加热的温度及患者的感受并及时调整,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亦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参考文献:

[1]张奉春.风湿免疫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12.

[2]张奉春.风湿免疫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

[3]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4]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9.

(收稿日期:2015-02-05)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藏药内服外浴配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0例临床观察
藏药五味甘露汤联合小叶毛球莸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类风湿关节炎蒙医药治疗现状与展望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