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县级以下幼儿园视角看课程游戏化

2015-06-30袁溯晗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生活化幼儿园

袁溯晗

我省启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以来,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进行了一些粗浅探讨,现简述如下:

一、幼儿园实施课程游戏化的难点所在

就目前而言,乡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主要难点在于:

1.教师专业水平的严重不适应。就县级以下幼儿园来说,不论老教师,还是新教师,倘若要他们沿着老路走下去,那还能应付,而要他们真正推行“课程游戏化”,那就勉为其难了。为数不少的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还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弹唱说跳,游戏能力还没有真正纳入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范畴和相应视野。说得直白一点,搞课程游戏化他们先天不足。正是出于这一原因,许多幼儿教师只能在偏重知识的灌输和一味追求“课味”的旧程式中走下去。如今来个急刹车、陡转弯,这谈何容易。

倘若从较深的层次来看,可以发现许多幼儿教师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认识还很不到位,这导致他们既不会编排和设计游戏,也不善于组织和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更不熟悉对游戏中的幼儿进行恰当评价,不会对已有的游戏项目进行完善和更新。

2.幼儿班额的普遍超标。目前,县级以下幼儿园生源压力普遍较大,几乎每一个班都超标,一些知名幼儿园情况更是严重。这个现象的普遍存在,很不利于幼儿园游戏的组织和开展。

3.物质条件的严重短缺。推行课程游戏化建设,必须有相应的活动场地、活动设备,而现实却是场地设备普遍不足。有些幼儿园的玩具数量少,种类不丰富,无法为课程游戏化提供物质支撑。

4.社会舆情的重重压力。长期以来,幼儿家长的评价和社会舆情一直影响着农村幼儿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少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屈从于家长的要求。可想而知,这一类幼儿园推行课程游戏化其阻力将会是很大的。

5.课程资源的严重短缺。现有的诸多幼儿园课程教材很难适应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需要。不少教材,仅在部分章节含有游戏的成分,其他都是教师主导的活动,离课程游戏化的要求有相当大的距离。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恰当处理游戏化与生活化的关系。幼儿园课程必须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生活内涵,同时又必须有十分浓重的游戏色彩。幼儿园课程的核心就在于回归自然、回归原生态,回放家庭生活、模拟社区生活,展现人与人的相处和交往情景,回放人与动植物的相容关系。从而让幼儿逐步养成关爱生命、关爱生态、关爱自然等现代社会理念,培养幼儿的人文精神,让幼儿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与游戏化是内容和形式统一协调的关系,即生活化是内容的要求,游戏化是形式的要求。游戏的素材、内容要从生活中提炼;生活中的内容要用游戏的形式来呈现。因此强调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其路径是将游戏化与生活化紧密结合起来,互相渗透、互相配合、互相协调。不仅应当通过强化课程游戏化来加深生活化的内涵,提升生活化的情趣,提升生活化的水准;还应当通过强调生活化来彰显游戏化的生活本质,让生活化为游戏化导航,为游戏化充实丰富的内涵,为游戏化增添育人内涵。

2.摆正游戏化与教育目标的关系。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确的教育目标、科学的教育原则,始终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遵循原则。因此,教育目标应当永远引领游戏化。而游戏化的提出,旨在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而不是背离教育目标。切不可因为游戏化,而忽视教育目标、放弃教育目标;同时游戏化的提出,也对教育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育目标必须更加契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实际,更加具有操作性、更加具有可行性。

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幼儿的认知规律和认知能力,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方式来施教。为此,应当把教育目标潜移默化地渗透于日常的幼儿园课程建设之中,渗透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应当尽全力减少强制行为和强加成分,尽量减少各种硬性规定。而游戏的根本宗旨又必须为教育目标服务,应充分体现幼儿教育的科学性。

3.切实注重游戏化的“三性”。一是游戏化的科学性(教育性)。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应充分体现科学理念、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科学原则、科学态度和科学情趣。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应明显地区别于成人的游戏,区别于网络上的游戏,一切不健康、不文明的游戏活动必须统统排除在外。二是游戏化的适应性(针对性)。应强调游戏贴近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贴近幼儿的认识能力实际。要切实瞄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和最佳发展区来思考活动和选择游戏。三是游戏化的实效性(有效性)。从实效性切入,有远期实效和近期实效之别,还有宏观和微观的不同。应当向长远实效着眼、从近期实效着手来推进游戏化,应恰当处理长远与近期的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应当既有长远、宏观的目标追求,更应有近期和微观的目标实施。

4.恰当把握游戏的“度”。游戏化的根本要义是把游戏还给幼儿,让幼儿能够真正地自主游戏,享受游戏、享受快乐、享受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放手,学会组织,学会引导,成为游戏中支持幼儿成长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教师应该蹲下身来面对幼儿,放下严师的架子,扮演好合作者、参与者、赞誉者和场外指导者等新角色。对于幼儿的游戏活动,往往只需一些必不可少的指點即可,幼儿教师的重要任务在于启发帮助,引导游戏规则的制定、游戏环节的审视、游戏安全的监管等。教师全新角色的体现应重在对游戏规则的科学化设计、民主化商讨等环节的把握。在对游戏的引导、点拨中,“放”应居主导地位,“收”应居相辅相成的次要地位。其原则应是“放手不放任,放手不撒手;引导不包办,引导不强制,引导不强加;主导不代庖,主导不主宰。

5.注意游戏的创新创特。虽然衡量游戏化的第一标准在于是否适合幼儿,幼儿是否会玩、是否愿意玩、是否主动玩,但幼儿思维的显著特点是对新生事物特别感兴趣,每时每刻都在追新求异。针对这一特点,结合县级以下幼儿园的办园实际,课程的游戏化应努力让幼儿在“玩”中升华创意。幼儿园可以把乡土游戏活动进行必要的改造,可以让网络、电视、报刊上的游戏设计为我所用。应根据幼儿的兴奋点,植根于区域文化及时代特点,通过借鉴、移植、融合形成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彰显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的游戏化课程体系。

三、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路径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路径既有宏观的,例如一个省、一个大市、一个县的;又有微观的,像一个幼儿园、一个年级、一个班级、一个学年、一个月乃至一周和一天的活动。如果从宏观视野切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着力培训师资队伍。目前县级以下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受过系统的幼教专业深造,只是接受了一些成人教育或培训,这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十分不利。为此应实施专门的培训。重点之一是培训有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三基”,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之二在于培养幼儿教师的游戏设计、组织、引导和评价能力。课程游戏化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实行分期分批培训的办法,先培训一批园长和学科带头人,然后再逐步推开,最终实现全员化、全覆盖式的培训。现时高水平幼儿教师奇缺,加快培养步伐,加大培养力度,这是推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一项重大任务。

2.构建评价激励机制。省、市应推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考核的达标升级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对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实行定期不定期的考核评价。变革幼儿教师准入和淘汰机制,把幼儿课程游戏化作为一项关键指标来评测每一位幼儿教师,优胜劣汰。在强化针对幼儿教师评价激励的同时,应重点突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游戏化,高度重视对幼儿园整体性和专项性的考核、评价和激励,以求形成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3.推出相应的达标建设要求。针对幼儿园物质短缺问题,应跳出幼儿园,放眼社区,推出相应的达标建设要求,制定五年实施规划与省市的“十三五”配套,规划推出相应的评价方案和激励政策。

4.注重教材体系建设。专门化的教材是游戏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更是一个强有力的推手。创新式游戏化教材的建设,除了省一级应充分关注以外,各市、县同样应摆上重要的位置。县级以下幼儿园可以从网络、电视、报刊上发现和汇聚游戏化教材的可用资源,本着充分体现游戏化思想、游戏化精神这一原则,来筛选和改编游戏活动,为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服务。省里可以推出不同版式、不同模式的游戏化教材。县级以下幼儿园应当利用贴近乡镇、贴近民众的有利条件,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乡土游戏方式,实行古为今用、“土”为我用来创新乡土游戏项目,让陈旧的本土化游戏在课程游戏化建设中开新花。

5.挖掘聚合课程资源。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园本课程建设,凸现园本课程的游戏化,这就应当充分注意幼儿园游戏的育人功能,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条件,利用社区资源(如儿童活动中心、健身场、公园、游览胜地、自然保护区、实验基地等);充分利用幼儿家庭资源来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服务。幼儿园可以把书本上、网络上和电视上见到的游戏,乡间的传统游戏,民族地区的特色游戲,游乐场上的游戏等通过筛选、更新改造成园本游戏项目,把若干游戏组织到一日活动和一周活动之中。

6.点面结合逐步推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全省已设立了50个点,这些点应当认真实践、积极创新,创造出好的做法和经验,再在每个县、市(区)筛选1~3所幼儿园先行试点。其他幼儿园也应积极仿效、认真学习、主动实践,不等不靠自觉行动,积极主动地开展课程游戏化建设活动。对于一个幼儿园来说,可以先选专业过硬和基础条件较好的班级进行试点,然后逐步推开。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生活化幼儿园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我爱幼儿园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