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2015-06-30喻长春

作家·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女性解放女性意识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女性文学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高度关注和重视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女性文学作为当代文学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必不可缺的关键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发展轨迹,用细腻的文笔去描述着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生活经验,在文坛上牢牢占据一席之地,吸引着众多的文学爱好者。本文将进一步对当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展开分析和探讨,充分去挖掘出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重要价值意义,实现和谐构建当代女性文学。

关键词:当代文学女性  女性意识  女性解放

引言

我国当代女性主义的文学批评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女性意识作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问题,是一种评价标准的存在。当代女性文明的进步发展就是开始于对女性意识的进行解放和批判。正是在女性意识的觉醒中,女性作家才能在文学创作中,从各个客观角度去审视女性,剖析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生命状态。

一  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相关特征

1  自审意识

自审,顾名思义就是将自己作为一个反思的对象。而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的自审就是通过用批判的眼光对女性身上的不同弱点进行深刻剖析。女性文学的解放是出于对自我存在方式的关心,只有在真正敢于直视自己的弱点,剖析自己的弱点,女性的解放道路才能在女性文学史上得以实现。在1980年代,女性作家开始将锐利的目光放在了社会女性自身的审视上,不断用批判的眼光去挖掘出女性身上那些根深蒂固的疾患和弱点,将女性身上的黑暗心牢描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到深深的惋惜和震惊。我国最早对女性生命本体进行审视和探索分析的是著名女作家铁凝。

《麦秸垛》《棉花垛》以及《青草垛》统称为“三垛”,它和《玫瑰门》作为铁凝审视女性生命本体和深处灵魂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世人所喜爱和追捧。其中“三垛”本身具备着浓厚的女性文化的溯源倾向,将“垛”形容为女性身上的乳房,始终在孕育着生命的女性文化。《麦秸垛》主要描述了沈小凤和大芝娘两代女性命运的轮回,充分展现出了男权文化对女性生命的深度影响,同时也分析了与女性生命中密不可分的母性原欲心理。正是因为《麦秸垛》这部作品描述出了女性的生命隐层,深刻探究了女性生命意识,才被人作为是铁凝一次新的文学创作突破。而在《棉花垛》中,铁凝以其独特的眼光和文学立场,从客观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上权力政治女性的生存状况。作品中的主人公是米子和她的女儿小臭子,米子虽然生活在靠产出棉花为生的贫苦地方,但她却不用像那些辛勤下地女子一样,靠种棉花为生,她只要出卖自己的肉体去得到物质需要。而她女儿小臭子延续了她母亲悲惨的命运,用身体去换取物质,还在社会背景下受到政治色彩的严重影响,从而在战争中早早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2  围城意识

女性文学中女性迟迟不能被完全释放的根本原因就是女性身上的爱情围城意识,爱情这个领域一直困扰着不同时代女性,她们试图在爱情中寻找自我、了解自我,可到最后却总是在爱情中迷失方向。女性对爱情的体验和感受在不同时代会有所不同,在20世纪90年代,女性作家对于爱情婚姻的看法过于保守,往往選择保持逃避的态度。她们为了表现出女性独立的主体姿态,在作品中描述的都是女性不再依附于男性的画面。就像钱钟书先生说的一样:婚姻就像是一座围城,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而城外的人却想冲进去。这就是被世人所认为的“围城意识”。

在作家王安忆的眼里,男女之间在有了婚姻关系后,爱情城堡就会崩塌掉,变成一堆残砖烂瓦,所有的甜蜜、快乐、神秘都会荡然无存,男女双方再也无神秘可言。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在平淡婚姻的生活中,又开始了对新鲜爱情的憧憬和向往。在王安忆的文学作品中,爱情不再那么神圣让人渴望,而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她的作品《锦绣谷之恋》描述的就是一个女性内心世界的幻想婚外爱情,作品中由于女主角和老公的婚姻生活平淡无奇,双方都产生了厌倦的心理,女主角在锦绣谷和一男性发生了新的爱情,相互之间青睐有加。然后作者并没有让女主角和其老公离婚,投入新爱情的怀抱,而是继续回归那平平淡淡的婚姻生活。整部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嗤之以鼻,认为爱情都是喜新厌旧的,不值得人们奋不顾身地打破常规生活去选择新爱情。

3  孤独意识

当代女性文学中孤独作为一种常见的女性意识,她们的生活孤独而闭塞,不愿与外界交流和沟通,喜欢独自呆在一个角落默默思考。其中最具代表女性孤独意识的作家当属陈染,她的小说反复诉说着孤独这一话题,“孤独”贯穿了其所有小说作品。陈染就是一个“孤独”的守望者和诉说者,她为当代女性文学塑造了一个个特立独行的女性孤独者形象,让读者印象深刻。

陈染文学作品中的“孤独”一种是覆盖性的生存氛围,另一种则是生存状态。在她的文学作品中,主人公无时无刻都处于一种孤独的状态中,她的世界里无依无靠,仿佛谁也不存在。在陈染的众多作品中,无论是早期的《塔巴老人》《归,来路》,还是之后的《站在无人的窗口》《无处告别》以及《与假想心爱者在禁中守望》,作品中的主人公虽然都代表着不同的时代意义,但是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生命特征,那就是与生俱来的孤独。孤独的产生是来源于现实社会的压力所迫,个体的存在无法敌得过整个社会的骄傲,这些主人公的各种生活怪癖和对社会的恐惧,让他们萌发了孤独之意。在陈染的小说作品《无处告别》中,主人公黛二由于和母亲、朋友以及整个世界都有着一种深深的距离感,她的生存孤独无依,无人能走进她的内心深处,从而造成她总是处于一种紧张的生存状态中,作品中一次次的沉重挫折打击更是让她产生了一种无力感,一种无处告别的深沉孤独。

二  探讨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重要现实意义

1  实现文学的双性和谐

“双性和谐”出自于西方神话主题里的“双性同体”,它具体涵义指的是在一个身体上同时具备了两种性别特征。而双性和谐在文学上是一种美好人文思想的体现,表达了文人作者对于男女在生活、政治以及经济上建立和谐平等关系的渴望。铁凝曾经说过,当她在创作女性文学角色时,她会在最大程度上脱离女性的眼光和角度,以一种双向视角去看待社会上女性真实的生存状况和状态。只有真正站在双性视角的立场,才能更加全面的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出真实的女性魅力和光彩。例如,在铁凝的小说作品《对面》中,她采用了男性的第一人称对女性视角的转换,并真正实现了跳出了女性的单纯目光,通过从社会普通人的实际体验和感受出发,充分揭示了人在压力下所崩溃的生命脆弱现象。铁凝用双性视角去创作小说,实现了女性文学新的突破,既摆脱了女性单纯视角下的狭隘,又及时避免了男性视角下的俯视之感,描绘了当代女性生存处境的真实写照。

而另一位著名女性作家王安忆在她的文学创作中,始终对性别局限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她热衷于站在和谐双性的写作立场,用双性视角不断去探析异性之间的平等生存状态。在王安忆的小说作品《兄弟们》中,她通过主人翁的口吻诉说道,女性不能够将矛头仅仅指向于男性,男女之间应该处于平等的立场,相互作为共同受害者,更应该相互帮助扶持,共同为了生活而奋斗。男女之间在生存状态上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的,因此双方之间应该一起携手,相互合作和补充。正是因为王安忆在文学中创造中一直追求着两性之间的和谐平等状态,才让她的小说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想象精神空间。

2  超性别意识

在我国女性文学史上,最早提出“超性别意识”的是陈染。她在《超性别意识与我的创作》中说道,她始终在文学创作中保持一种超性别意识,爱情在她眼里是没有性别区分的,既可以是占据主体的异性恋,也可以是少数的同性恋,她认为同性之间的爱情更能够理解彼此,在灵魂心灵上更能达成默契,真正单纯美好的爱情是超越性别差异的。

陈染的“超性别意识”主要是受到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是伍尔夫“双性同体”的延伸演变。她曾在《破开》中以主人翁黛二的口吻说道,在生命里的前三十年来她一直处于等待的状态,在少女时期她渴望有一位英俊聪明的男性伴侣出现。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选择放弃了性别的看待,她开始觉得恋爱只能存在于不同性别之间这种观念是落后的,是历史长流遗留下来带有强制性、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她认为正是这种带有落后观念的习惯导致了在女人眼里,只有选择男人生活才是生命的正常生存延续。然而她并不觉得,她追求渴望的是人们要超脱于性别,更重要的是生活本身的质量,人们之间的亲和力不只体现在异性当中。超性别意识就是要解放性别天性,追求自由选择性别角色的生活,不再仅仅局限于异性之间的水乳交融。

陈染曾经说过:“我们始终追求真正的性别平等,任何的‘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我们都是不提倡的,超性别意识就是实现男女之间的绝对平等,不再只有男人去构建世界的精彩生活、思想文化。”女性文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女性生活经验和性别的描述,更要注重女性生活空间的想象和真实状态。陈染想要追求的就是一种超越性别的寫作态度,用超性别的意识去看待男女性别问题,去真正诉述出社会人们的共同思想感情,实现男女双方的文化补充和完善。超性别意识高度重视社会女性生活体验的特殊性,是当代女性文学的显著特征。要想达到文学的和谐自由状态,无论是男性文学还是女性文学,都要站在超越双性角度的立场,消除对人性的压迫,表达出社会民众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情感。

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女性文学对女性意识的解放,对女性生存状况和精神生活的描述和深深的思考,从而组成了社会文化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当代女性文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女性意识和创作观念的及时转变,正是由于在新时期社会的思想观念发展下,女性作家开始在实践中不断艰苦探寻真理,真实反映出女性的生存命运和状态,解放出女性深处的真实本性,站在客观的角度去批判女性的弱点,超越性别的思考和分析,从而实现了女性文学创作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王艳峰:《从依附到自觉——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 贝尔胡克斯:《晓征等译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 徐艳蕊:《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二十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 戴锦华:《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 周乐诗:《笔尖的舞蹈——女性文学和女性批评策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6] 周海波、孙婧:《寻找失去的天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7] Patrick D.Murphy(ed.).Literature of Nature:An International Sourcebook.Chicago: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2008.

[8] Greta Gaard & Patrick D.Murphy.Eco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Theory,Interpretation,Pedagogy.Urbana,Chicago: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2013.

(喻长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女性解放女性意识
中国现代文学女作家作品中女性形象及其意识的塑造探究
西方女性政治家的柔性魅力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研究《名利场》两个汉译本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女性“他者”的自我认同
《紫色》中的女同性恋主义与女性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下的女性主义与女性解放
浅析马克思主义女性解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