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浸润心智濡染课堂

2015-06-29顾天星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故事有效运用策略

顾天星

【摘要】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而服务的,“故事”这一文学体裁对儿童极具吸引力。课堂中讲述的故事应该富有感染力,因此,在备课过程中对故事进行“有效化处理”:语言上口语化,情绪化,更贴近儿童的视角与思维;情节上要注意选择符合主题,与文章内容相关联的故事;其次要能融合运用甚至深化教学内容,方能避免故事在整个教学设计环节中的孤立性、突兀性。

【关键词】故事 教学 有效运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31-02

“故事”这一文学体裁本身具有通俗性、生动性的特点,对儿童极具吸引力。自新课改以来,随着教学形式的日渐丰富,将“故事”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儿。然而,有些课堂教学设计中对于“故事”的创设效果却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为了减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故事”的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消解,我们来探讨一下故事融入课堂教学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有效的语言表述浸润孩童的心智

提到读名著,小孩子们总会苦拉着一张脸。为什么呢?与满幅图画的“小儿书”相比,那些大人们眼中交口称赞的主题、朴实流畅的情节、耐人寻味的语言,一丁点儿都引不起他们的兴趣。苍白无采的语言表达也偏离了小学生理解能力的实际。课堂上通过历史故事的启引能有效化解,为使故事富有感染力,在备课的过程中教者要巧妙地对故事进行“有效化处理”,具体而言,就是要口语化、情趣化,贴近儿童的视角与思维。

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推敲》一课为例,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补充介绍历史上流传的“推敲”佳话,有位新教师“偷了个懒”,将网上找到的片段只粗粗改了改:清代文学家纪晓岚从小就聪明好学。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然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写下一副对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肯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学生似懂非懂,反问教师什么叫做“老学究”?“家雀”是种什么鸟?更有学生感慨这个石先生真是太残忍了。背后本想顺势而导的“推敲”意味早已抛诸脑后。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先生也以纪晓岚的事例进行了拓展,只不过他在故事的原版叙述上可是“大动干戈”了一番:

“纪晓岚六七岁时,有一天到私塾去读书,老先生很严厉。纪晓岚从家里带来了一只小雞。上课时,小鸡‘叽叽叫起来了,先生一发火拿起小鸡往窗外一扔,把小鸡摔死了。先生说:“给你做个作业,我出个上联,你对个下联。‘细羽家禽砖后死,纪晓岚下联对出来后,把先生的鼻子都气歪了。”

师:你们来对对看,“细”对什么呢?生:“细”对“粗”。

师:“羽”对什么?生:对“毛”。

师:“家禽”对什么?生:对“野兽”。

师:“后”对什么,“死”对什么?生:“后”对“先”,“死”对“生”。

师:正好这位先生姓石,纪晓岚对出来“粗毛野兽石先生”,把先生给气得。(生哄堂大笑)

孙校长这一番改动效果不言而喻。故事本就是儿童最感兴趣的素材。故事中使用的语言应当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为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接受能力。形象的、活泼的、儿童化的语言转述吊足了孩子的胃口,在“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中引发学生惊奇、新鲜的儿童情趣,加之以师生间默契的互动,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巩固新的学习内容。当然,若是教者在口述的过程中,辅之以夸张、幽默的身体语言,想来故事更富有感染力。所以说,巧妙的语言表述能有效浸润孩童的心智。

二、有效的情节选择濡染课堂的角落

笔者曾聆听一位教师讲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上课伊始,教师从《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开始讲起,激情昂扬地为孩子们介绍故事的精彩片段,15分钟后,介绍这个故事的出处——《史记》,接着,让孩子们夸夸这本书,点出这本书是“前无古人”的“辉煌巨著”。

“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教师课堂的开始便设计有趣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求知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这本是不错的策略。可是,故事的选择真的是有效的吗?冯谖、孟尝君各是什么人?里面的人物关系、时代背景怎么这么错综复杂?这个故事跟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内容有关联吗?学生显然是茫然懵懂的。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故事冷僻了些,大部分学生从未曾听说过。而且故事的内容实际上与要讲的课文内容没有太大的联系,教师在设计的时候也是一讲就丢了,这里对故事的情境创设显然是流于形式了,反而花费了15分钟的时间才导入课题,影响了后面课程目标的进度,对于本堂课的教学来说是无效的或者说收效甚微的。

故事的讲述与铺陈绝不是教学的附属品,更不是教学的累赘物,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而服务的。课堂上,故事的选择要慎重,信手拈来的设计容易偏离主题。现在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少数老师对于故事的用途更倾向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制造一些欢乐、融洽的学习气氛,从而忽视了用故事来串联教学内容,使之成为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那该如何挑选有效的故事呢?首先要选择符合主题,与文章内容有内在关联的故事;其次要能融于甚至深化教学内容,避免故事在整个教学设计环节中的孤立性、突兀性。在讲述与倾听中,在思考与感悟中,让教学目标悄然达成。所以说,故事的推进不只是一个热闹的符号概念,其背后更背负着教学目标的深度意蕴。故事的选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莫要偏离“有效性”。

毋庸置疑,故事的正确选择与运用能有效浸润学生的心智,濡染语文课堂,使教学生动、活泼、充满艺术性。若能善于挖掘,选材得当,运用自如,总有一天,“故事”情境的创设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性,将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孙双金,周晓舟.一个故事,一首古诗,一段佳话,一种现象[J].小学语文教师,2012,增刊。

[2] 成尚荣.《走进李白》教学中的创造性[J].小学语文教师,2012,增刊。

猜你喜欢

故事有效运用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教学中PBL的有效运用探析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故事”是中国动漫的短板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