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中小学合作课堂观察及启示

2015-06-25孙伟琼

广东教育·综合 2015年6期
关键词:课室班级评价

孙伟琼

赴美考察之前,我主持了龙岗区重点课题《龙岗区基础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现代化行动研究》之子课题《横岗高级中学“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带着对合作课堂的思考,我深入考察美国中小学校,进行了细致研究。合作学习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合作学习是一种突出多变互动的教学策略体系。在师生间加强民主意识与相互交流,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以异质小组互助、互补和协作为基本特征,在评价上依照团体奖励为主要依据,促使学生形成集体合力,发展认知水平,合作技能和社会情感。合作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以小组内合作为基础,小组间合作为补充,师生之间互相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简而言之,合作课堂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的课堂学习模式。

一、小班化教学

在美国,不管是大学还是中小学,学校规模都控制得很好。通常情况下,大学本科在校生不超万人,中小学在校学生不超千人。对中小学的班级人数也有严格控制:公立学校每班不超25人,私立学校每班不超20人,最小的班只有8-9人。中小学师生比控制在1∶10以内。这种小班化的班级设置有利于教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有利于开展各种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平等、自由、民主的班级文化

美国的学校没有科组和级组建制,教师没有统一的集体办公室,学生的课室就是教师的办公室。学生是走班上课的,上什么课,就到什么科目教师的办公室(课室)去。所以,每个老师都将自己的办公室(课室)设计得极具特色,每间课室都有丰富的图书和学习用具,学生都很喜欢来课室上课。课室内,学生的桌子摆得有点凌乱,可以自由组合。低年级课室还有一块游戏区,学生在课室内可以自由地躺、卧、蹲、站、坐,教师也可以跟学生一起玩游戏。学生还可以把食品带进课室,进出课堂比较自由,在国人看来这有点像“自由市场”。对学生的尊重,表现在课堂上,教师常常“蹲”下来与学生平等交流,很让我们惊讶和感动。在课堂里,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式学习,讨论和探究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经常设置一些游戏,让学生在“多动手”中体验学习。把学习内容以玩游戏方式进行渗透,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这是美国中小学课堂的一大优势。这种渗透,自由民主的班级文化尊重了孩子的天性,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使孩子们在快乐学习中健康成长。

三、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合作课堂模式

我们在国内培训的时候,布朗大学的教授给我们授课,体验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合作探究示范课。在布朗大学,他把他的研究生请进我们的课室,就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教育进行面对面的交锋。在我们的英语培训课上,Amy和Lisa老师也是通过小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在美国中小学,合作教学更是一种普遍形式:美国最有名的中学——纽约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是一所精英学校,最有特色的是他们的围座式课堂模式,每班只有12名学生,老师和同学围坐在椭圆形桌子前上课,老师分派学习任务后由学生讨论,保证每一位学生有机会发言,教师讲得少,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在Nashoba Brooks学校,我们观摩了一节语言、历史、美术、音乐表演同时合作完成的合作学习示范课,可以说是合作学习课的典范。

四、合作课堂的教学策略

1.“问题探究式”合作课堂:一节以“感恩节”为主题的英语课。11月19日是我们24位海培班学员的最后一节英语课。美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感恩节即将来临,英语老师Amy和Lisa围绕此话题分派学习,让每位学员上网搜索有关感恩节的时间、由来、为什么吃火鸡、商场大甩卖等问题的答案。老师根据学员英语水平差异分为6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问题编写一段话,每位学员在组内进行分工合作,有查资料的、有写短文的、有抄写到展板上的、有教别人朗读的,人人参与。每组都要上台展示本组的成果,每位学员都要朗读一个句子,每位学员都要谈自己的感言。这节课把所有学员的学习热情都调动起来,大家都是那么投入,在分组展示作品和朗读时不时引来笑声。

2.“体验式”合作学习课(科学课):混合物的性质。上课伊始,教师发给学生四样东西:食糖、铁屑、细木片、沙子。要求学生将其进行充分混合,之后提出任务:“请每个小组想办法,用最快的时间将四样东西完完全全地分离开来,用袋子装好交给我,然后给你们小组评分。”第一组先用磁铁将铁屑吸附出来,然后加水,让细木片飘起来,用勺子舀出,接着将沙子滤除,最后用火加热,将溶解于水的糖重新变成固体。第二组的学生看到第一组用磁铁吸附铁屑后要将铁屑快速地从磁铁上抹下来,很麻烦,于是开动脑筋,用一张白纸将磁带包起来,然后吸附铁屑。大家都忙碌着,同时也记录着观察到的关于四种物质的各种特性。完成任务后,交给老师,老师判分。没有空对空的概念讲解,没有课后重复百遍的记忆背诵,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在合作中体验成功,在竞争中感悟分享。

3.“学科合作式”小组学习课:同一主题的学科教学。在Nashoba Brooks学校,我们分别观摩了八年级的语言课、历史课、美术课、表演课和信息技术课,从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监测、学习评价、学习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观测。(1)关于学习内容。这一节英语写作训练课的主要内容是阅读一篇戏剧作品,然后根据剧中人物展开联想,分组选定人物编写故事,根据自编故事情节作文、绘图、展演、提交作业。与此同时的历史课学习这一戏剧的历史背景,信息技术课指导学生如何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美术课教会学生绘图,艺术课指导学生如何扮演人物角色,各学科都围绕同一主题组织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实现学科之间的充分合作。(2)关于学习过程。在学习任务确定后,每班分成五个小组,每三人一组,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有分工有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绘画环节,我们看到小组内三位同学共同创作一幅画,根据图画内容讲述故事情节。在艺术表演中他们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只作引导,全部过程由学生完成。(3)关于监测和评价。学习监测主要是过程监测和效果监测。在过程监测中,老师对每个小组学习进行监督,确保每位同学参与。当我们问及有无同学偷懒时,同学和老师都给了我们同样的答案,每位同学和每个小组都不敢因个人或小组拖后腿而影响集体,每位同学都会积极主动参与。至于学习评价,老师都会用鼓励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更多的用发展眼光看待。

五、如何改进我们的课堂

近年来,我校构建了以“自主课”和“展示课”两类课型为主的合作课堂,克服了许多困难,总结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发现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班级人数过多;合作小组过大且分组方式单一;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不对称,教师不敢放手,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意识不强;教师的问题设计和任务分派不合理;学习过程监控和学习评价尚待改进。结合美国中小学合作学习的成功经验,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 合理设置班级人数。鉴于目前学校实际,在不能实行小班化教学条件下,可限制班级人数,每班控制在45人左右,这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

2. 同组异质分组。建议专门研究小组组建策略,在探索同组异质分组的基础上,可根据任务分派来分组,形成既相对稳定又讲求实效的机动灵活的学习小组模式。

3. 构建和谐、平等的班级文化。要颠覆传统课堂,构建平等、民主、自由的课堂,多让老师“闭嘴”,多促学生“开言”,积极营造学生敢说、会说、允许说错的班级文化氛围。

4. 教师的教学智慧策略。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合作者,教师是课堂的“导演”。一堂课的好与坏、成与败关键在教师,在于教师的教学智慧。在合作课堂策略中,教师的智慧表现在问题设置是否有价值?教学过程能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能否智慧地对接?

5. 评价反思。目前我校使用较多的是小组计分统计法。此法简单易行,课改初期效果好,但随着课改不断深入,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对分数淡漠,难以调动积极性。美国课堂的案例给我们启示,少用判断式(对或错)评价,多用欣赏式评价、激励式评价和批判性评价等,评价要及时准确,入心入骨,能触动学生心灵,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潜能。

本栏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课室班级评价
班级“四小怪”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广东理工学院校园课室共享APP 的设计研究
高校多媒体课室管理模式初探
高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课室的建设与管理
不称心的新班级
基于二维码的课室管理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