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生活之体验 掬源头之活水

2015-06-25金娜

广东教育·综合 2015年6期
关键词:习作生活化作文

金娜

生活是学生习作之源。只有将习作教学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凭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方能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现个性、充满活力的习作大课堂。

一、课堂生活化:营造情动于中的体验场景

1. 借话题入境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是根据现实生活中刚刚、正在或可能出现的某一事件或现象,命个话题或范围,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的一种短小精悍的作文样式。如每天课前10分钟,一次一个话题,也可几个话题让学生选用,让孩子尽情畅谈,发表自己的见解。话题作文就像是开了个作文聊吧,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想的空间。至于观点,则任由学生自己确定,内容的选择可以不拘一格。如写《爸爸去哪儿》《花儿与少年》《变形记》的观后感,进行“我的发现”“突发事件报道”等限时反应练习……又如针对“心理健康胜过学习优秀”“应该关注身边无声的世界”“小不忍则乱大谋”等等说法,引导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各抒己见。对于辩论的结果,并不需要评判。

2. 借联想入境

学生写作上最大的障碍是无米下锅,无材料可写。老师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由联想入境,引发心灵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这样方能达到情动而辞发。例如,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展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把现实生活的生动场景再现于课堂,使学生获得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如在指导“大热天,柳树一动也不动”的细节描写时,播放蝉鸣声,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想象,体验此时此景。“你就在树下,你发现柳树怎么啦?”“叶子干净吗?”“把它当做人来写的话,一动不动让你联想到她怎么样了呢?”在老师指导下,孩子的生活体验被唤醒,产生丰富的联想。有孩子写下“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的精彩片段。

3. 借模拟入境

如教学《北京》一类介绍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的文章,可让学生学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北京的特点,或当广告设计师为旅游公司设计一句精彩的广告词。教学《太阳》《新型玻璃》这样知识性很强的文章,可以运用记者采访、小主持答辩的形式,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对话,自主探讨。又如教学《丑小鸭》《小壁虎借尾巴》这类的童话,则可以将课文当作剧本,以编排童话剧的形式完成阅读过程,并在创造性的表演及编排主题歌的活动中发展多种智能。学生在模拟角色的完成中,唤醒了自我意识,激发主动参与的热情。这样的教学,立意更加深远,不仅学语文,也学生活,学做人。让学生扮演、体验写作题材中的人物,其他学生也能直观地感受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和事件的经过。这种情境,既能促使学生入境动情,又由于它的立体化,从不同角度、方位观察思考,会有不同的发现,便于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思维。

二、习作布置生活化:获取原生态的体验素材

1. 内容上接近生活

习作作业的生活化,首先必须从内容上进行突破。现行的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大量机械性抄写、造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只重分析,大多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作文,学生写来写去不是好老师就是好妈妈,不是校园的春天就是家乡的春天,有的干脆把上个学期得高分的作文搬来,结果照样得高分,而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却等于零。所以,作业内容的选择,必须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尽可能触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例如,孩子们都爱吃麦当劳,笔者就以《我看麦当劳》为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洋快餐。学完归类识字中的“桥”字,我引导学生:“你看到过什么样的桥呢?你能向大家介绍吗?”结果一篇篇《我爱广州的桥》《我心中的桥》等表达了学生对桥的理解。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以《我的生活进行曲》《我的绝招》《午间故事》《广州阿公爱品茶》《快乐的广告发布会》等为题的富有个性化表达的文章脱颖而出,这些作文主题是学生感兴趣和最为熟悉的,使他们有话可说,何需再去编造、拼凑?

2. 形式上多种尝试

生活的多元化,也势必造就习作练习形式的丰富多彩。①想象型: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学《不合群的小蝌蚪》后,独具匠心地设计了一个新颖的作业:一天,蛤蟆妈妈上街时不小心把小蝌蚪给走丢了,请你们给她写一则寻儿启事。于是,一则则稚气而又充满创新性的“寻儿启事”诞生了。②探究型:学了《冬眠》,笔者让学生学习作者的探究勇气和方法,寻找生活中奇怪的现象并深入研究,通过深入观察、查找资料、询问老师写成研究小论文,以《我的新发现》《我有哈利·波特的魔棒》《会跳舞的火柴棒》等为题材的小论文让人耳目一新。③查找型:如在学《养花》前,布置查阅有关作者老舍的生平业绩、生活逸事的资料,并根据资料重新整合为一段名人介绍,不但为深刻理解课文作准备,也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④实践型:每两周笔者执教的班级就有一次录音作业,有诗歌散文配乐朗诵、讲成语故事或童话故事、班队生活小演讲,均成为孩子们最爱做的作业。每学期我班以心与心对话为主题,让学生给同桌或好朋友写评语,引导孩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生活。⑤专题型:围绕某个专题,完成一系列作业,形成一份综合报告。如我校位于琶洲会展中心地带,展会比较多。围绕一年一度的“广交会”这一主题,我组织“了解广交会”“关注广交会”“精彩广交会”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找资料、看实况、写日记、开班会、出手抄报、演讲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去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作生活的主人。

三、活动拓展生活化:组织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

1. 到大自然中采撷,“未成曲调先有情”

多留心生活,思考生活,语言的清泉就会汩汩冒出。观察是素材积累的前提,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我们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培养学生学会在变幻莫测的生活中用独特的目光去观察、发现和体验的习惯。每周布置孩子结伴开展小组活动,活动不事先布置作文题目,不提要求,不给学生背上思想包袱,而是让学生尽情“享受”,尽情尽兴,满意而归:夜色阑珊的珠江夜景,如诗如画的沿江路,宏伟壮观的会展中心,清新幽静的古港,妙趣横生的野生动物园……童心向往自然,面对这鲜活的素材,学生自然期盼用笔来表达,写出的文章自然是情真意切,富有鲜活气息。

2. 以传统文化为媒,“思似迎风乐无穷”

广州的花市、晚茶、灯会,有着传统的文化沉淀,是一种生动独特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以“岭南文化传统逐个数”为主题,进行参观访问,查找资料,实地追忆,领略广州丰厚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自然情感。这些真真切切的体验就成了学生写作之源。如小作者参观广州花市,在花团锦簇的展位前流连忘返,亲眼见证美籍华侨对广州民间艺术展位上表演的粤剧的那份激动、亲切——“他和我们广东人说的是相同的粤语,聊的是广东的传统文化──喝早茶……”在习作的过程中既练了文笔,又长了见识,一箭双雕,其乐无穷。

3. 到社会中徜徉,“源头活水汩汩来”

社会是所大学校,它具有广阔的写作空间。小学生虽然年龄小,凭直觉来感知事物,对事物的认识尚不够深刻,但这并不影响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与思考。教师可以组织小记者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参观、访问、调查,采用多种途径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并布置“长作业”(一个月的时间):把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筛选、整合,让学生尝试编辑出版“小人书”“随感录”,从确定选材、封面设计到剪贴、装订等都是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又如帮居委会出黑板报,帮邻居写春联,帮商店设计广告词,就是很好的语文实践。再如卖报纸,废品回收,策划简单的社区活动,开展兄弟学校手拉手交友互访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生活、解决生活难题的同时,学做生活中的小主人。

注:本文系广州市第十六届小学语文特约教研员立项课题《用生活化理念构建小学快乐习作体系的策略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潘孟良

猜你喜欢

习作生活化作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