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培训与社会培训的比较与启示

2015-06-25王升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师资机构培训

王升国,董 洁

(江苏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一、名词界定

本文中“高校培训”特指“高校官方组织或承接的对外培训活动”,它是官方行为,而不是私人行为;“社会培训”特指“社会培训机构,通过市场化运作,组织或承接的培训活动”,不包括企事业单位自行组织的内部培训和社会公益性培训,这类社会培训机构一般是以“中心”、“公司”“教育”“培训”“咨询”等名义出现,多数是私营、个体或合伙的企业。两类培训均有营利行为,但不排除有公益和免费的培训项目。

二、高校培训与社会培训比较

(一)高校培训与社会培训的主要异同

由于主办机构不同、体制机制不同,高校培训与社会培训呈现出明显区别(见附表1):

在培训师资方面,高校以自有师资为主,习惯课堂授课方式,系统性理论性较强,职称职务有优势的老师较有机会上培训课程;而社会培训机构基本上都是外聘讲师,强调讲师的培训经历经验和影响,培训内容和形式的时代感较强。

在培训内容方面,高校擅长综合性的培训项目,内容较全面,课时较多,研究新问题较少,有时有些前沿知识,多是针对机关、企事业和行业组织的培训,课上互动不多,但课下学员间交流较多;而社会培训机构擅长专题性培训项目,内容较单一、深入,课时较少、集中,较关注时新问题,结合热点紧,多针对中小企业和学生考试考证,课上一般有互动游戏,但课下学员交流机会少。

在培训形式方面,高校培训普遍不够生动活跃,不太重视贴近学员,多采用课堂式培训,讲师多在讲台上,运用先进教学手段较少;而社会培训一般比较生动活跃,愿意贴近学员,偶有讨好学员之举,喜欢采用沙龙式培训,讲师一般在学员中授课,较多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培训管理方面,高校重管理、重规范、重教师,轻营销、轻市场、轻服务,而社会培训机构重招生、重营销、重市场,轻规范管理。高校培训的从业人员基本是固定编制,流动性弱,薪酬与业绩并不对称,工作积极性不高,而社会培训的从业人员基本是采用聘用制,流动性强,薪酬与业绩挂钩,积极性较高。高校培训收费较低,社会培训收费较高。高校不太擅长培训招生,较愿意办长期培训班,学员有组织、有计划地上门参训,而社会培训机构一般需要自己搜索、发现和招揽生源,较擅长招生,办班情况随市场变化,多数是短期班、专题班。

当然,面对时代需要和市场竞争,高校培训与社会培训也面临一些共同问题。比如,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均有待加强,要深植某些行业或领域,争取多拿些“单项冠军”,不必苛求做“全能冠军”。

(二)三类培训机构开展管理培训的方案对比

为更加深入地理解高校培训和社会培训的特点和异同,笔者选取了三家培训机构在管理培训领域开展的培训,第一个是某高校为某企业制定实施的管理培训方案,第二个是某社会培训机构为企业研发经理制定实施的管理培训方案,第三个是某政府机关培训中心为中小企业主制定实施的管理培训方案。第一个方案是本文所界定的高校培训,第二个方案是本文所界定的社会培训,第三个方案则介于两者之间,方案是官方制定,并由官方来组织培训对象参训,而师资基本是外聘的,分别来自社会培训机构、企业、高校和政府。

仔细对比可以看出,高校培训方案带有明显的课堂教学色彩,课时、考核方式、教师职称职务等都特别标出,并有班会、论文答辩、开班结业仪式等,课程安排较满,一段时间集中培训,前后近两个月,学员接触、交流多。培训一般安排在高校教室或报告厅里。

而社会培训则聚焦“产品研发”这一主题,时间较短,利用双休日集中培训两天,课程背景介绍中则提出培训对象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引出培训教学内容,并指出参训后的收益预期,吸引潜在客户。市场意识强,有详细的讲师介绍,费用较高,招生买一赠一,附报名表,将课程方案与营销紧密结合。一般安排在城市酒店里,多采用圆桌型、沙龙式,形式活跃,培训食宿一条龙。

第三个方案是政府机关主导的,利用周末上课,课时不算太多,但间续授课,学程较长。一般安排在机关会议室、礼堂或酒店。授课内容偏宏观和政策性,紧密结合当前形势。

三者分别体现了“学院派”、“市场派”和“机关派”的典型特征。在招生上,“学院派”不太擅长招生,生源紧张;“市场派”主动开拓市场,招生形式灵活;“机关派”采用发文招生,生源不愁。

三、对高校继续教育启示与对策

(一)对高校继续教育的几点启示

1.合作是大势所趋

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从上面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高校培训与社会培训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高校有师资和学科优势,但离市场较远,专注于培训的教师较少,另外受制于管理体制,不太重视教育培训,也不太适合开拓培训市场。社会培训机构有机制灵活的优势,熟悉市场规律,但没有师资,创业初期的“短期行为”不可避免。政府机构有政策和生源优势,而这两点则是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最关心的。从本质上来说,师资、场地、生源、管理、营销、政策等构成了教育培训的基本要素。其中,政策和生源是最核心的。从政策上来讲,国家鼓励政府购买社会的“教育培训”服务,这给社会培训机构和高校培训机构带来了红利。今后政府培训机构将逐渐淡出具体的教育培训领域,但却仍然主导着教育培训领域的发展方向。从生源上来讲,政府影响着大部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培训生源,而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则有自己独特的生源渠道和招生方式。

管理学要求,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作为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来说,目前在教育培训领域都不太专业。一部分教育培训机构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越来越专业,而高校也可以在某些培训领域保持自己独特的地位。所以,高校与社会培训机构必须在招生、营销、师资、课程、项目、信息和场地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不仅如此,他们还必须与政府合力,为提升劳动者素质、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共同努力。

2.合理分工,专注于自己的优势领域和擅长领域

根据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不同的特点和资源禀赋,笔者认为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应该有合理的教育培训分工。一般而言,系统培训项目以高校为佳,短平快项目以社会培训机构为主,高端项目则要各方联合开发;学程长、分散式、综合型的培训项目以高校见长,学程短、集中式、专题型培训项目以社会为主;干部培训、前沿知识技术以高校占优,企业管理、课程辅导以社会培训机构为主。

3.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前提是了解客户需求和学员实际。这就需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调研可以针对某个行业、某个企业、某个群体、某个专题。需要培训讲师、课程开发人员和市场调查人员共同参与。培训内容要从存在的问题开始切入,采用问题导向式培训。培训要着眼于问题解决,同时也要有一定前瞻性,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二)高校的对策

1.高校培训应采用项目制

社会培训的师资多来自高校,但高校为何无法很好地使用这个资源?说明高校培训的体制机制有问题。现有体制下,教育培训的责权利不明确,各方积极性都不高。在项目负责制中(见图1),教育培训的项目负责人负责培训项目策划开发、市场招生、培训师资聘请、培训过程监督与控制等,是高校培训项目实施的中坚力量。继续教育学院则负责项目论证、立项、项目负责人遴选、合同签订、监管和品牌建设等。项目负责制十分契合教育培训市场的特点,有利于理顺校内教育培训管理的体制机制,从而提高实施绩效。

2.大力加强培训师资建设

高校应采取措施,遴选、培养一批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的名师。可采用招标立项或课题研究方式,延揽一批教师投身教育培训,促进部分人向同时具备“高校教师”和“培训讲师”资质和素质的“双师型”方向转变。须加强对培训讲师的培训,请进来送出去,到其他高校或社会培训机构研习。大力推进培训教师到企业调研工作,可与高校教师培养计划紧密结合,每年寒暑假安排培训讲师到企业或地方调研、挂职,搜集问题和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出相应的优质培训课程。

3.高度重视培训教学改革

面对在职人员的培训教学必须摈弃对在校大学生讲课的方式,精讲理论知识,突出前沿知识,大量研讨互动,更多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教学、研究式教学。角色扮演、互动沙龙、微课视频、拓展训练等应该适当引入管理类培训课程。对于技术类培训,须重视技术要点的操作训练,要学练结合、劳逸结合,增强实效。

图1 高校教育培训采用项目负责制示意图

4.着力推进培训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培训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利用信息与网络技术成为教育培训的一大课题。在线学习系统以其覆盖广泛、不受时空限制、可实时更新等优点而倍受青睐。微课比较契合成人学习碎片化的特点,应大力开发培训微课程。要善用其他课程资源,比如引入慕课资源,把内外资源都有效利用起来。要大力推行培训管理的信息化,从前期市场调研、项目课程开发,到招生报名、教学管理、质量监控、项目营销,再到培训跟踪服务、学员资源再开发等,都可利用微信、微博、QQ等载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让教育培训管理实现智能化。

5.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优秀团队

体制机制创新是高校教育培训工作的当务之急。不改革现有培训管理体制机制,高校培训的现有优势就会逐渐丧失,越来越失去竞争力,甚至被培训市场淘汰。要改革现有教育培训管理体制,逐渐实现管办分离。改革财务制度、薪酬制度和分配制度,释放活力,调动积极性。建设好培训管理、培训讲师和培训营销三支队伍,尤其要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营销团队。高校培训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仅有管理人员、培训讲师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一支熟市场、精营销、会招生的营销团队。这个团队还要注重培训学员的后续服务和客户资源再开发,把教育培训作为一个终身服务的产品和品牌来用心经营。

附表1 高校培训与社会培训对比图表

[1]徐明祥.社区学习共同体在中国的广阔前景[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

[2]刘勇,赵炳文.普通高校土建类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研究与创新[J].继续教育,2015(7).

[3]闫桂芝,王爱义.关于继续教育的几点思考[J].成人教育,2012(3).

猜你喜欢

师资机构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