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抒情男高音演唱技巧在歌曲《拾彩贝》中的运用

2015-06-23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男高音腔体声带

纪 恺

黄山学院艺术学院,安徽黄山,245021

抒情男高音演唱技巧在歌曲《拾彩贝》中的运用

纪 恺

黄山学院艺术学院,安徽黄山,245021

以歌曲《拾彩贝》为例,从演唱的咬字、气息和共鸣腔体的运用等方面论述了抒情男高音在演唱技巧上的特点。从作品旋律线条和歌词的变化发展入手,重点阐述如何运用抒情男高音的演唱技巧和音色特点来表现作品情绪的变化。在声部划分中,每一个声部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擅长表现的方面,作为抒情男高音,要根据自身柔和明亮,善于演唱抒情优美声乐作品的特点,运用演唱技巧进行细腻的情感处理,更加完美地表现声乐作品。

抒情男高音;吐字;气息运用;共鸣腔体

男高音的演唱和教学被誉为声乐演唱和教学的“塔尖”。在男声演唱中真声居多,而男高音在高音区的演唱是需要慢慢掺入假声来完成的。这种掺入假声的演唱对演唱技巧有较高的要求,在气息和声音位置支撑不好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挤压、喊叫或者破音的情况。抒情男高音在音色上偏于柔和、明亮,不同于戏剧男高音的宽广和激烈,很多情况下需要通过轻盈的声音和偏弱的音量来表现歌曲,而这种弱控制对于男高音来说是有难度的。男高音总是比其他声部的嗓音能让观众更激动,尤其是那种高亢嘹亮、充满金属般富有穿透力的高音,能够给歌剧增添绚丽的色彩。男高音的嗓音非常娇嫩,但音色更具表现力[1]。艺术歌曲是一种格调高雅、内涵丰富、创作手法独特的歌曲。艺术歌曲的演唱以抒情为主,早期的德奥艺术歌曲就由很多优秀的抒情男高音来演唱。当今中国的艺术歌曲中有很多是作曲家根据歌曲内容的特点和要求、歌唱者的声种和喜好创作出来的一批优秀的声乐作品[2],《拾彩贝》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歌曲情感深邃,演唱技法要求较高。

本文以《拾彩贝》为例,探讨如何运用好男高音演唱技法,唱出抒情男高音歌曲的特点,包括特有的优美音色、清晰的吐字、细腻的情感,体现出演唱者的艺术表现和演唱水准等。

1 歌曲《拾彩贝》的艺术特点和演唱要求

1.1 歌曲分析

这首歌曲由樊帆、镇江作词,樊帆作曲,是一首旋律优美的中国艺术歌曲。歌词形象生动,极富诗情画意。作品通过“拾贝壳”这一行动,描写了夕阳、海浪、海霞、月夜等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旋律舒展、流畅,为二段体主副歌形式,以g小调主三和弦作为基础音调,用描写美丽景色与人物活动结合的画面来抒发情感。

1.2 歌曲演唱要求

白居易论诗歌时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出吟咏,而形于诗歌矣。”(《策林六十九》)歌唱便是以情带声,以声动情,把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并倾注到所表现的艺术形象上去,才能真实、感人。声乐演唱的技巧是为表现情感服务的,用自然的演唱技巧去表达歌曲中的情感,去进行艺术形象的塑造,是声乐活动的最终目的[3]。运用声音去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是首要目的,在演唱这首歌曲时要把所要表达的情感充分挖掘出来,并且把歌曲的内容、情感和演唱者的技巧相结合,创造出完美的艺术效果。

歌曲的开头描绘了一幅这样的画面:落日的余辉洒在起伏的海浪上,就好像夕阳在大海里流动。在描绘这幅画面的时候,曲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三连音加上像波浪一样的旋律线条来表现海浪涌动起伏的情景,在演唱过程中,必须尽力使每一个音都得以连接,要顾及到音色的统一,咬字要圆润通畅,准确清晰。控制好这些三连音的速度,如“珍珠链”一般连贯均匀,不要中断,连音之间要细腻柔滑。每一个小节都存在三连音,放在一起就如一个个齿轮环环相扣,一个带动着另一个,好似波浪一般,推动着乐曲的发展。在艺术表现上,作者独特的构思之妙就体现于此,唱出来的强弱也有区别,比如“夕阳在大海里漂游”,这几个字的母音要迅速连接转换,在“漂”字的母音上稍作停留后继续往前推进。前一个“漂”要直接些,好似一眼就望尽了海面,而后一个要唱得舒缓一些、委婉一些,如浪花的余波。之后的“金色的黄昏笼罩着海洋,又到了拾贝壳的时候”这一句,要注意唱得平稳,黄昏渐进,月儿升起,群星闪烁,银光洒满在海面上。留在主人公内心深处的那份纯真被激发出来了,想到儿时这个时候正和小伙伴一起拾贝壳,啊!儿时的小伙伴们,如今你们在何方?还记得孩提的时候吗?“又到了拾贝壳的时候”是把歌曲推向高潮的铺垫,让音乐的情感在瞬间得到迸发和推进,此处是作者在回忆、感叹。高潮部分音调的扩展表达了主人公从儿时回忆到内心深切盼望着与小伙伴相见的心情。同样的,第二段“啊今夜你在哪里”,这里的声音强度要稳住,虽说感情激烈,但要保持住音符的时值,此时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强烈,音色要明亮清晰。“你扎着红头绳,我围着红兜兜”,这一句再次回到美好的回忆当中,要唱得弱一些,两句当中用一个休止符稍停一下,换一口气,再唱出来,岁月虽流逝,但作者儿时的情景却历历在目。

图1

全曲的最后一个部分是整首曲子的重中之重,如图1,虽然歌词都是“啊”字,但此时无词胜有词,每一个“啊”字都富有其极其深远的内涵,都承载前面的感情。所以在这里要唱出内涵,唱出深度,可以随着旋律线的高低来处理每一个音的强弱,旋律线拉高的时候就稍强一些,旋律线下行的的时候就弱下来。第一句“啊”的力度应该是正常的声音强度,第二句比第一句稍弱一些,第三句回到原来力度,第四句再弱下来,结尾处的“啊”字很弱,所以可以用假声加以处理,而且这个尾声要慢慢过渡到假音把声音唱得飘渺空灵。歌曲最后倒数第四小节第二拍是g小调主音,如图2,从理论上说结束在主音上表面歌曲已经结束了,其实不然,作者意犹未尽,加了一个尾声,最后在g小调属和弦上结束全曲。

图2

2 抒情男高音演唱技巧技在此曲中的运用

2.1 咬字和气息运用方面

汉语言十分复杂,而又十分丰富多彩。咬字讲究“字正腔圆”,要让观众既听清楚歌词,又享受到声音的优美悦耳。在中国歌曲作品的咬字演唱中,想要做到连贯通畅就要多去找韵母的共鸣,而不能注重声母,因为声母都是辅音,会影响到声音管道的通畅,所以在保持声道通畅的基础上尽量靠在脑后咬字,在完成一个韵母的演唱之后,紧接着把声母轻描淡写地过渡到另一个韵母上,这样才不会影响腔体的联通。同时,在咬字时尽量想着同一个点,发开口音时提前想着闭口音,发闭口音时提前想着开口音,让两者达到平衡。

竖井掘进机在掘进过程中,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偏斜[2-4]。溜渣孔偏斜、复杂的地质地层条件、现场人为因素等,都会干扰竖井掘进机的掘进姿态,使机体运行轨迹曲线偏离设计轴线,产生位移和角度的偏斜,影响工程质量,严重的甚至会威胁竖井掘进机的安全运行。为了应对偏斜,应采取有效措施,对竖井掘进机进行实时纠偏。

比如,“又到了拾贝壳的时候”这一句,假如说前面要求用中声区柔和圆滑的中弱音来表现,将画面定格在海岸上,在这一部分几个重要的字“又”“拾”“候”,就要通过气流量的增强表达出一种强调的感觉,“时候”的“时”要逐渐扩大,“候”字非常重要,这个字是连接歌曲高潮部分最后一个字,并且是一个渐强处理,要在“时”字的咬字基础上保持声音位置不变;同时,在慢慢压住气息的基础上,慢慢增强,慢慢放开。紧接着如图3所示“啊,昨天的梦”这几个字,在小字一组g上用八度跳进直接进入小字二组g ,而且是四个小字二组g的持续高音。这里的八度大跳是一个难点,虽然情绪要求激动,但是必须保持气息的稳定支持,要每个字都在同一点上咬得一致,而不能突然把字打开。男高音从中声区向高音区过渡时,必须要掌握“换声”的技巧。有了“换声”,高音问题才能顺利解决,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4]。因为男高音大部分用的是真声,用声带居多,而在高音区又是需要慢慢掺入假声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高位置气息支持,很容易造成挤压和唱破音。男高音在唱高音时要“关闭”,其实“关闭”也就是掺入假声。“啊昨天的梦”这一句中的四个小字二组g音是这首歌曲的难点所在。在到达小字二组g这个高度的时候,就已经进入高音区,所有的音就都要“掩盖”与“关闭”了,这时候要稳定住喉头,固定住下巴,嘴往上张开,唱“昨天的梦”四个字。在唱这四个字时,要一直带“en”母音成分,“哼”出这四个字。正确的哼唱,可使人体的肺部呼出均匀的气息,通过喉腔、咽腔,再通过鼻后腔把气息一直通向头腔[5]。这时喉头要稳定住,使声音集中、再集中,好似细线穿过针眼的感觉,当然这种在高音区的“关闭”要靠长时间的磨练。接着,在同样的位置上唱出后面的三个小字二组g,如果方法运用正确,则不会破音;同时,一定要感觉气息在前,声音在后,在这种感觉的引导下才能稳定住自己的声音。在练习气息的状态时,可以先使用“弱声”技法练习,先唱“弱”是为了有“强”的声音。所谓“弱声”练习,但是“弱”并不代表提气或者虚化。比如,在演唱“昨”字时,先找到“昨”字唱小字二组g音的那个集中点,在稳定的气息支持下,将那个“焦点”慢慢放大,这种办法可以保护声带。正因为有了“弱”的概念,才能体会到气息与肌肉的放松状态,这种练习要求是很细腻的。

图3

2.2 共鸣腔体的运用

在歌唱时,每发出一个高低不同的音,也就是声带机能不断改变,调节着声带的张力、长短、厚薄以及共鸣腔,进而灵敏地调节声带的容积、形状的过程。这就是声带机能和共鸣腔的双重调节[6]。气息冲击声带振动产生的音波经人体共鸣腔体这个“音箱”的共鸣作用之后,能使声音变得犹如洪钟一般响亮,也能使声音婉转优美动听。在这首歌曲的演唱过程中,运用好各种共鸣腔体是尤为重要的。

各种共鸣腔体的运用在这首歌曲中很多,其中口腔共鸣最易感受到。在声乐这门学科要明确“口腔”这个词的诠释,要宏观地来看其内在含义。口、咽、舌、唇、上腭、软腭等都是组成口腔的部分。整首歌曲的第一个字“夕”字的演唱该如何起音?开始发这一个音的时候,必须圆润而自然地开始。可以先想到“i”母音,用哼鸣的感觉哼进鼻腔,找到腔体以后再慢慢放开,顺着鼻腔共鸣点去放大到头腔共鸣当中。“阳”字虽然是一个开口音,但是不用特别张口腔,绝不能用力将下巴往下撑,不然会使下巴过度紧张造成“夕阳”的“阳”字卡住。口腔的张大张开必须要以找到共鸣点的状态为基础,以点放大到面,而不能盲目地为了张大嘴而张大嘴。

之后的这几句中,“漂游”“奔走”“挂满”“分外”这几个词都要略微带点胸腔共鸣,许多人认为只有唱低音的时候才用胸腔共鸣,这种说法不准确。无论唱什么样的音都是有胸腔共鸣成份的,只不过比例不同而已。前面提到的这几个词所带有的胸腔共鸣成分可以少一些,但不能唱得很深沉浑厚,只要扎实即可,力度不用太大。胸腔共鸣的实质就是声波在喉头和气管附近引起的振动。总之,这几句的演唱要放松,放松之后肌肉就不紧张了,肌肉参与震动时该有的共鸣也都有了。接下来唱“啊昨天的梦”一直到“追求”。这一部分的处理运用头腔共鸣就要多了,男高音最重要的就是高位置的头腔共鸣,在唱“啊”字时就要做好翻八度的准备。“昨天的梦”四个字的声音要经过软腭往鼻腔后方走,经过调节后口鼻咽之间的通道就变宽了,小舌后上方部分肌肉兴奋,声波在这个腔体中震动,这就是后鼻咽腔,实际上也就是头腔共鸣。高音要注意保持大脑兴奋,抬起笑肌,促使音位升高,要高于上齿。先把声音哼进后鼻腔里,然后将声音贴住脑后,会感觉到头部震动的“嗡嗡”声,而这些震感便是正确共鸣的结果。有人误认为鼻腔的鼻音就等同于头腔共鸣。要正确地理解鼻腔分为前鼻腔和后鼻腔,不能把两个概念弄混淆。让声音在鼻腔中的共鸣点贴在脑后往上移动,这四个字就丰满明亮了。

歌曲最后一部分的旋律是波浪一般上下起伏的,但喉位不能和旋律一样摇摆,始终要稳定。有人为了追求所谓的飘渺感觉造成高喉位唱歌,甚至“躲开声带”来唱歌,这是错误的,因为这样会直接压缩口咽腔的共鸣空间;还有一个情况是压迫喉咙,把喉咙撑得很大以表现所谓的“感情强烈”,唱得很粗,导致声音空乏、暗淡。第三个“啊”字最需要注重三连音上的g2不能唱得太突出,要用吸气的感觉来唱,越唱感觉胸腔越开阔,喉咙一直保持扩张,气路通畅,唱出充满无限怀念之情,又带有感叹时光飞逝的伤感与无奈。

在实际演唱每一个字时,共鸣都要是混合共鸣,头、口、胸三种共鸣缺一不可,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唱高音时主要的共鸣体在发挥主导作用,而其他共鸣体也有辅助作用。演唱中不能单纯地追求某一种共鸣体的作用而忽视其他共鸣体,不然声音就不饱满,缺乏整体效果[7]。比如,在唱第一句时,如果片面追求口腔共鸣,声音就挂不上高位置。把意识全部集中在口腔部分的后果就是声音全“含在嘴里”,本该有的音色荡然无存,这和歌曲的要求就相矛盾了,嘴里的声音成分多了,上下“管道”的连接就不通畅了,声音无法“立起来”,不仅如此,还很容易唱得很白、很笨拙,体现不了应表达的情感。同样,如果唱的时候为了追求所谓的男生浑厚的声音而用太多的胸腔共鸣,那么就加剧了胸部肌肉和下巴的紧张,这种肌肉的错误状态不仅得不到胸腔共鸣,还会对正确发声方法的养成造成阻碍。

3 结束语

[1]曹文海.试论男高音训练中的几个重要环节[J].连云港高等师范专科学报,2001(1):86-87

[2]吴尧.共鸣腔体的综合运用[J].艺术探索,2014(1):61-62

[3]陈乃平.也谈声乐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对立统一[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12):141-143

[4]张美琳:关于男高音的高音训练[J].人民音乐,2004(10):20-21

[5]于吉盛.解决男高音高音的几种方法[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2):50-51

[6]尹建军.试论歌唱共鸣腔体与声带的调节功能[J].艺术教育,2009(2):84-85

[7]王必主.张晓钟.探究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6):104-105

(责任编辑:李力)

几种常见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一、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二、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三、专著或文集中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题名[M]//专著或文集作者.专著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四、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存放地:大学到系部,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五、报纸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报纸名称,年-月-日(版序)

六、标准文献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

七、网络文献

[序号]作者名.作品名[EB/OL].[访问时间,0000-00-00].网址

10.3969/j.issn.1673-2006.2015.07.022

2015-03-24

纪恺(1983-),安徽池州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声乐学。

J616.2

A

1673-2006(2015)07-0079-04

猜你喜欢

男高音腔体声带
可爱的红(为男高音而作)
高铁复杂腔体铸造数值仿真及控制技术研究
高铁制动系统复杂腔体铸造成形数值模拟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阳光下的中国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橡胶挤出装置
全能的男高音——怀念尼科莱·盖达
经声带浅固有层切除手术治疗声带白斑的观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