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颌面手术中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探讨

2015-06-23于洪涛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008四川米兰柏羽医学美容医院四川成都6008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颌面移位插管

于洪涛,周 刚(.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008;.四川米兰柏羽医学美容医院,四川 成都 6008)

颌面手术中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探讨

于洪涛1,周 刚2
(1.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81;2.四川米兰柏羽医学美容医院,四川 成都 610081)

目的 探讨颌面手术时气管插管全麻过程中不同气管导管固定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拟于全麻下行择期颌面手术患者60例,均采用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口外固定组和口内固定组各30例。口外固定组将气管导管固定在两侧口角颊部皮肤处;口内固定组将气管导管置入口腔上下齿内侧面口角处。结果 两组均未发生导管脱出声门事件。口内固定组手术过程中皮肤变形例数及改变导管位置耗时均少于口外固定组(P< 0.001),亦未发生导管移位或脱出。结论 口内固定组不改变皮肤形态,术中移动导管位置方便,对气管导管无法固定口外的颌面手术是一种较好的气管导管固定方法。

颌面手术;气管插管;固定方法

对于颌面外科尤其面部整形手术的患者,外科医生要求麻醉后面部皮肤形状保持原貌,其中部分患者因鼻部疾患不能选择经鼻气管插管全麻,而选择经口气管插管,如何固定是重要的一环。本文对比分析了两种经口气管导管固定方法的特点,为临床提供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拟行下颌角肥大矫正术、颧骨颧弓降低术和下颏整形术的患者60例,女35例,男25例,年龄22~44岁,体重45~62 kg。患者无心肺疾病,各项实验室指标正常,ASAⅠ~Ⅱ级。张口度>3 cm,无插管通气困难。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口外固定组和口内固定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种类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患者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监测无创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麻醉诱导:静脉注射戊乙奎醚0.5 mg、咪达唑仑2~3 mg、舒芬太尼0.3~0.5 μg/kg、苯磺顺阿曲库铵0.15~0.20 mg/kg、丙泊酚2~3 mg/kg,面罩给氧去氮后经口明视插入7.0~7.5号加强气管导管。麻醉维持采用泵注丙泊酚5~10 mg/(kg·h)和瑞芬太尼0.1~0.3 μg/(kg·min),吸入1%~2%七氟烷,间断静注苯磺顺阿曲库铵0.06 mg/kg。手术结束后静注新斯的明和阿托品拮抗残余肌松剂,用氟马西尼催醒。气管导管固定方法:口外固定组采用传统的胶布缠绕导管2~3圈后固定在两侧口角皮肤处或一侧口角处皮肤。手术中更换手术部位时,再撕去胶布重新固定。口内固定组:插管前在导管21~22 cm处缠绕胶布1~1.5 cm厚度,将确定好插管深度的气管导管置入口腔上下齿内侧面口角处,以向外不能拉动导管为宜,不需用胶布固定面颊处。

1.3 观察指标 两组改变导管位置耗时,导管脱出或移位情况,拔管难易和固定导管所致的副作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均一次插管成功完成麻醉手术。术中生命体征稳定。口外固定组4例导管向外或向内移位约2 cm,每次变动导管位置需重新用胶布固定;口内固定组无移位情况发生,改变导管位置只需数秒即可完成,两组改变位置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口外固定组有2例导管脱出声门,所幸及时发现未造成缺氧,因胶布固定发生皮肤变形30例,口内固定组无脱出及皮肤变形发生,与口外固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口外固定组拔管方便,口内固定组则需在患者完全清醒按指令张口拔出导管,张口度不好者需塞入牙垫后取出胶布后再拔管。口内固定组患者术后牙龈肿痛5例,均经抗感染后恢复。两种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比较,见表1。

表1 两种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比较

3 讨论

颌面手术全麻插管可以经鼻或经口插管,各有优缺点。根据手术种类、手术方式、手术医师要求、患者情况及麻醉医师的经验而选择插管路径。而气管导管固定是否牢固甚为重要,防止导管脱出或移位,导管过深插到一侧肺,保证机械通气开放气道为根本目的[1]。无论哪一种插管模式都要方便手术操作,充分显露手术部位。如果导管不牢固除影响手术操作外,导管脱出时需重新插管,可造成气管和喉部组织的损伤,若发现不及时甚至可能导致急性缺氧或窒息死亡[2]。

传统的导管固定方法用胶布将导管固定于两侧面颊口角皮肤处比较牢固可靠,其导管固定口外是全麻插管经典的固定方法,拔管也较方便,但在颌面手术时,口内操作这种固定方法就有一定弊端和不适合,因手术时需变化两侧手术部位,而口内操作时不能放置牙垫需张口操作,术中时常因分泌物血液浸湿胶布或因面颊皮肤的油脂使胶布失去粘附能力,口外固定组有4例患者导管移位就是因上述情况所致,所幸及时发现后重新固定,没有脱出声门。每次更换手术部位都要重新固定导管颇为费时,延误手术操作。文献报道意外脱管为9.7%~47.3%[3]。

口内固定组因没有胶布固定在外部面颊处有以下优点:①由于受门齿和卡壶的双重阻挡,导管轻易不能进出,因胶布环的阻隔,即使用一定的拉力导管亦不能拔出,移位脱出的可能性非常小,手术医师能很直观地见到导管上的刻度。②手术医师能方便地移动导管至左侧或右侧口角处。及时充分暴露视野及检查出血止血,不需要麻醉医师的帮助,不污染消毒区域,具有灵活方便随意性强的特点。③因没有胶布外固定,口内固定不造成面部皮肤变形利于修复整形,亦不用担心打湿胶布再次更换,可有效地避免胶布对皮肤的刺激,对皮肤过敏患者特别有利[4],④颌面手术经口插管可以替代经鼻气管插管,经鼻插管可以造成鼻道黏膜损伤出血[5],暴露声门困难时反复试插有引发喉痉挛,喉水肿以致缺氧的风险,导管固定良好完全可以替代鼻腔插管。如张口度< 3 cm或术中需检查上下齿咬合功能或口内操作应选择经鼻气管插管[6]。⑤经口内固定气管导管在口外部分的导管可以任意改变导管的方向,尤其唇齿之间及面颊部位手术甚为方便,连接麻醉机螺纹管,不影响整个手术区域的遮挡,对手术医师的操作暴露更为有利。⑥没有面部皮肤的胶布固定,亦不会造成皮肤变形而影响修复效果,或长时间手术操作因导管固定不牢而出问题。本研究中,有1例口内固定组面部整形手术整形时间长达八小时而未出现导管移位。口外固定组拔管方便,口内固定组则需在患者完全清醒时,按指令张口拔出导管,张口度不好时需先塞入牙垫后取出胶布后再拔管。

口内固定组由于导管时常受到牵拉胶布环压迫上下齿龈,造成局部红肿充血、术后疼痛不适的感觉,本组发生率较高,预防措施是不应将导管拉的太紧,且松紧适度,术前对胶布环进行消毒处理,术后注意口腔卫生。

综上所述,经口内气管导管固定法能方便手术操作,不改变皮肤原貌,方便术者观察和灵活快捷地移动导管位置和方向,导管不易滑出移位,并解决困难鼻插管的另一途径,与传统的口外固定法比较,具有安全可靠的优越性,可供临床选用。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气管、支气管插管术.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01-905.

[2] 王春,金泉英.小儿先天性舌根囊肿切除术的麻醉处理5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3):310.

[3] 刘丽平,王家蓉.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两种固定方法的比较[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5,20(4):41.

[4] 张伟,刘宏建,王一生,杨波.一种气管导管固定技术在脊柱侧凸矫形术及唤醒实验中的应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0,27(2):254-255

[5] 宁松英.两种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对比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648-8649.

[6] 陈洁,刘和平,姜虹,等.口腔正颌手术的麻醉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4):350-352.

R614.2+1

A

1672-6170(2015)06-0112-03

2015-06-10;

2015-08-25)

猜你喜欢

颌面移位插管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Σ(X)上权移位算子的不变分布混沌性
郑建金:颌面外科专家的日常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多指离断手指移位再植拇指25例
颌面软组织创伤160例急诊整形修复的护理观察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