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本、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5-06-23巍,李

关键词:回归系数创业者意愿

魏 巍,李 强

(1.安徽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2.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教育学

社会资本、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的实证研究

魏 巍1,李 强2

(1.安徽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2.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本文基于对安徽省 304名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从网络规模、网络差异性和人际信任来衡量大学生社会资本状况,以创业自我效能感为中介,采用分步回归的方法,考察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一方面会直接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另一方面,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资本的规模、差异性及人际信任与创业意愿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社会资本;创业意愿;创业自我效能感

一、引言

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被认为是激发经济活力、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和普通创业者相比,大学生创业者群体面临的资金、信息、经验的约束更为突出,社会资本作为上述资源的有效载体,可以弥补大学生创业资源的不足。因此,考察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有利于深入认识大学生创业问题,也是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有效途径。从现有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文献来看,主要侧重于大学生创业的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等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往往将社会资本作为环境因素中一个因子加以考察,难以区分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此外,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作用机制也是现有文献所忽视的一个方面。为此,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作为切入点,以创业效能感为中介变量,探讨大学生社会资本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根据研究结论得出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启示。

二、理论假说

(一)理论分析

社会资本是群体中的社会关系网络发展出的信任、合作进而为行动者带来资源。社会资本关注的是某人与其他个体、群体或组织的联系[1],创业者从这些联系中得到的资源对创业过程的初始阶段有重要影响[2]。理论界对社会资本维度有不同的划分,本文从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和衡量社会资本特征的全面性角度出发,将大学生社会资本分为结构性社会资本和关系性社会资本两个层面,前者关注社会网络结构,采用个人的网络指标反映,具体指标为网络规模、网络差异性;后者关注人际关系,采用人际信任指标反映。其中,网络规模取决于创业者获得资源联系的数量;网络差异性用来反映关系网络中成员构成的多样性程度。人际信任是指成员间长期交往形成的相互信任的程度。

创业意愿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意识,它能够推动人们开创新的企业,同时能够避免他们选择其他的职业。当创业行为很少出现、难以观察或有不可预测的时间滞后性时,创业意愿就是是创业行为的最好预测者[3]。因此,创业意愿越高,产生创业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大学生创业更多是处于创业思考阶段和初步的创业准备阶段,创业意愿能够反映大学生将创业付诸实践的努力程度,支配大学生潜在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规定着行为的方向和强度。

创业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扮演创业角色,并完成各项创业任务的信念强度。同样的环境,在高创业效能感者的眼中是充满机会的,而低效能感者眼中则满是代价和风险。因此,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创业意愿的重要变量。在创业自我效能感维度划分上,采用四维度划分方式,即创新效能感、风险效能感、机会识别效能感和关系效能感。本文构建了社会资本、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创业意愿研究模型,重点考察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及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二)机理分析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能获取其他资源的工具性资源,使创业者更易于获得信息,通过行动的协调,加速集体决策的制定从而降低交易成本,社会资本还有助于创业者获得其他类型的资本,如人力资本。一些学者在对潜在创业者所处环境进行研究时发现了社会资本和创业意愿的关系。Scott和Twomey认为,父母拥有公司的或家境偏好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自己创业,而选择去打公司工作的几率也相对低[4]。刘海鹰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子,发现环境因素中的创业网络、创业氛围、地区支持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5]。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社会资本因素不仅受家庭创业氛围、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还受政府和学校对创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说:

假设H1:社会资本(H1a 网络规模、H1b 网络差异性、H1c人 际信任)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呈正相关。

在社会资本和创业意愿的关系问题上,现有研究多是围绕社会资本对创业意愿的影响进行分析,缺乏社会资本与创业意愿传导机制的探讨。根据社会学习理论,信念是形成意向,进而采取行动实现目标的前提。从创业角度来看,自我效能感被认为是影响创业意向诸多前因变量中的关键变量,它能很好地预测创业意向,此观点已得到一些实证研究的支持。叶映华研究发现社会资源和先前知识通过创业自我认知影响创业意向[6]。因此,社会资本可以通过改变创业自我效能感作用于潜在创业者的创业意向,选择创业自我效能感作为社会资本和创业意愿的中介变量。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说:

假设H2:社会资本(H2a 网络规模、H2b 网络差异性、H2c 人际信任)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中介作用于大学生创业意愿。

三、研究方法

(一)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

本文选取安徽省高校比较集中的合肥、芜湖、蚌埠地区开展问卷调查,从三个地区共选取了5所高校发放纸质问卷,于2014年4月上旬在蚌埠地区进行了预调研,回收有效问卷72份。根据问卷反馈情况,针对问卷中的社会资本和创业效能相关问题进行了修改,使问卷题项具有针对性。在正式调查阶段,共发放调查问卷350份,收回问卷32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04份,有效样本率为94%。调查样本如表1所示。

表1:样本分布状况

(二)变量测量

本文所用问卷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社会资本、创业自我效能感、大学生创业意愿四个部分。为了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本文采用国外比较成熟的量表,并根据研究目的对问卷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参考现有学者的研究,社会资本指标包括网络规模、网络差异性和人际信任,其中,网络规模反映社会网络中联系人的数量,采用位置生成法,将大学生的社会网络群体划分为同学、同乡、亲属、一般熟人、老师五个群体,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征共设置了“您认识而且知道他们名字的同学有多少人?”、“你认识而且知道他们名字的同乡有多少人?”等5个题项,将各网络类型中的人数加总并划分为7个等级:1=10人以下、2=10-20人、3=21-30人、4=31-40人、5=41-50人、6=51-60人、7=60人以上。网络差异性反映网络多元化程度和差异,统计方法是通过表格罗列出社会中各种岗位和工作单位类型,被调查者根据其社会网络人员情况进行勾选,将此数据加总反映差异程度;人际信任是指网络成员之间彼此信赖的程度,是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问卷中设置了“当您遇到硬件资源匮乏及整合困难时,您相信亲属中能帮助你的有多少人?”等10个题项,统计方法也是将各项数字加总,结果亦分为7个等级,社会资本11个题项的Cranach’s a值为0.881,因子分析提取出3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规模”、“差异性”、“人际信任”,累计解释率为79.146%,KMO值为0.873。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测评参照的研究,问卷题项包括“我不喜欢墨守成规,喜欢突破现有事物”、“我经常与别人交流”等共计14个,采用Likert七尺度记分,创业自我效能感14个题项的Cranach’s a值为0.867。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4个,分别命名为“创新效能感”、“风险效能感量”、“机会识别效能感”、“关系效能感”,累计解释率为54.927%,KMO值为0.903。将各样本四个公因子得分通过合并均值,得到各样本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综合得分。

创业意愿的测量参考了Gelderen等学者对创业意愿的测量量表,包含了“我自己经常会考虑是否要开办自己的企业”、“我产生过有一天会创业的念头”等4个题项,采用Likert七尺度记分,创业意愿4个题项的Cranach’s a值为0.803,提取出“创业意愿”1个公因子,累计解释率为63.57%,KMO值为0.662[7]。

四、实证分析

(一)各变量间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社会资本、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愿的相互关系,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1)社会资本的规模、差异性和信任状况与创业意愿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7(P〈0.01)、0.367(P〈0.01)、0.284(P〈0.01);(2)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愿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5(P〈0.01)。

表2:变量相关性分析

(二)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按照温忠麟等学者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8],首先,建立自变量对因变量、自变量对中介变量和自变量与中介变量对因变量三个回归模型,具体如下:

式中X为自变量社会资本的各因素(规模、差异性、信任),Y为因变量创业意愿,M为中介变量创业自我效能感,ci表示X对Y的回归系数(i=1,2),a表示X对M的回归系数,b表示中介变量的回归系数,εi(i=1,2,3)为随机扰动项。

首先,检验方程(1)中自变量X(规模、差异性、信任)对因变量Y(创业意愿)回归系数的显著性,若回归系数c1显著,则继续考虑中介效应;若回归系数不显著,则停止中介效应的分析;其次,在c1显著性检验通过后,继续检验方程(2)。如果a显著,则继续检验方程(3);如果a 不显著,则停止检验;第三,在方程(1)和(2)都通过显著性检验后,检验方程(3)即Y=c2X+bM+ε3,检验b 的显著性,若b 显著,则说明中介效应显著。此时检验c2,若c2显著,则说明是不完全中介效应;若不显著,则说明是完全中介效应,X对Y的作用完全通过M来实现。

1.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资本的规模-创业意愿”的中介效应分析

由表3可知,在控制了性别、专业变量之后,将社会资本的规模因子与创业意愿进行回归分析,社会资本的规模对创业意愿的回归系数显著,即回归系数c1显著,一方面说明社会资本的规模与大学生创业意愿正相关,即假设1a得到验证;另一方面可以进行中介效应的第二步检验。从表3第二步的回归数据结果发现回归系数a是显著的,进一步进行第三步的中介效应检验,引入创业自我效能感作为预测变量后,社会资本的规模对创业意愿的影响依然很显著,即回归系数c2显著。因此,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资本的规模-创业意愿”的正向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社会资本的规模对创业意愿有直接效应,假设2a得到验证。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EFFECTm=ab/c1=0.333×0.277/0.498=0.185,中介效应解释了因变量的方差变异为SQRT(0.354-0.289)=0.254(25.4%)。

表3: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资本的规模-创业意愿”的中介效应检验

2.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资本的差异性-创业意愿”的中介效应分析

根据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对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资本的差异性与创业意愿之间所起的作用做中介效应分析,具体分析结果见下表4。经过第一步分析知道,社会资本的差异性对创业意愿的回归系数显著,假设1b得到验证。第二、三步的回归结果显示回归系数a和c2都达到了显著性统计水平,说明社会资本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产生了影响。因为回归系数b是显著的,所以可以判定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资本的差异性-创业意愿”的正向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假设2b得到验证。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EFFECTm=ab/c1=0.163×0.168/0.258=0.106,中介效应解释了因变量的方差变异为SQRT(0.242-0.103)=0.373(37.3%)。

表4: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资本的差异性-创业意愿”的中介效应检验

3.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资本的信任-创业意愿”的中介效应分析

根据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对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资本的信任状况与创业意愿之间所起的作用做中介效应分析,具体分析结果见下表5。经过第一步分析知道,社会资本的信任状况对创业意愿的回归系数显著,假设1c得到验证。第二、三步的回归结果显示回归系数a和c2都达到了显著性统计水平,说明社会资本的信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产生了影响。因为回归系数b是显著的,所以可以判定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资本的信任状况-创业意愿”的正向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假设2c得到验证。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EFFECTm=ab/c1=0.244×0.372/0.259=0.350,中介效应解释了因变量的方差变异为SQRT(0.232-0.104)=0.254(25.4%)。

表5: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资本的信任-创业意愿”的中介效应检验

五、结论及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的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创业意愿有着积极的相关。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资源,或是环境因素,是影响创业的重要变量,在整个创业过程中都有很大帮助,这与刘沁玲和魏巍等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一致[9-10]。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获取其他资源的工具性资源,其存量将影响潜在创业者对于创业可行性的判断。个体的社会关系网络越丰富,通过网络可获得的信息、资金、技术资源越多,那么他对于从事创业活动越有信心,其感知到的创业可行性越强,创业意向越强。那么,社会资本是如何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呢?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其创业意向有着显著的影响。进一步讲,社会资本的规模、差异性和信任借助于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产生积极作用,即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其社会资本与创业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

具体而言,第一,交际网络规模大小是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进而激发创业意向的关键。原因是大学生社会资本规模越大,其获取的外部信息和互补性资源可能性就越大。社会资本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可为大学生创业所用资源的丰富程度,可以帮助大学生创业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坚定创业决心,进而大大提高创业自我效能感而促进创业意愿的产生。第二,网络差异性即社交网络成员的多元化程度也会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意向产生影响。差异化程度越高,意味着网络成员的职业、职位差别越大,在创业中可能提供资源和帮助越全面,能够提高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第三,人际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核心,也是创业者获取创业资源的重要基础。在创业初期,创业资源的获取更多依赖强关系的支持,是大学生创业者的第一桶金,大学生创业者对于从关系圈能获得创业资源的数量和难度的预估,会影响大学生潜在创业者对创业成功可能性的判断,改变其创业自我效能感,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二)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也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第一,强化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家庭对创业的支持态度对提升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作用显著。此外,政府、高校可通过树立学生创业典型、开展创业模拟大赛、开展各种类型的创业知识讲座或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创业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消除对创业未知的恐惧,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

第二,有意创业的大学生应扩展社交网络,有意识的与不同行业、职业的人员进行交流。才能让更多资源信息对创业生存及成功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高校也可以通过搭建平台,邀请不同领域的企业家、专家、从业者等来学校讲学、担任实践导师、建立创业协会等,拓展学生的网络差异性。

第三,大学生需要与网络成员,尤其是“强关系”成员进行深入交流,分享感情和经验,让圈子里的人更了解其个人的能力、品行、态度,产生信任,同时也可使大学生创业者更了解圈子成员的情况和对其创业的态度。

[1]MARK S GRANOVETTER.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A Network Theory Revisited[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5):201-232.

[2]JIANWEN LIAO,HAROLD WELSCH.Roles of Social Capital in Venture Creation:Key Dimensions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5(10):345-362.

[3]NF KRUEGER,REILLY M D,CARSRUD A L.competing models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0(11):411-432.

[4]MG SCOTT,DF TWOMEY.The long-term supply of entrepreneurs: students’ career aspiration in relation to entrepreneurship[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1988(26):37-44.

[5]刘海鹰.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9):154-156.

[6]叶映华.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09(4):73-77.

[7]MACRO VAN GELDEREN,PAUL JANSEN.Autonomy as a start-up motive[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06(13):23-32.

[8]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2):268-274.

[9]刘沁玲.高校毕业生创业环境分析——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相互作用与驱动[J].学术论坛.2008(8):180-184.

[10]魏巍,李强.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6所高校402份调查问卷的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2-79.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of Social Capital,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EI WEI1, LI QIANG2
(1.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233030, 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Anhui Bengbu,233030)

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304 college students in Anhui province, this paper measures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capital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network size, network differences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uses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as intermediation, thus investigating social capital’s impact on univers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and the conductive mechanism by using stepwise regression metho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on one hand social capital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univers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and on the other hand,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plays a partial intermediary role in social capital’s scale、differences、human relations’ trust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social capital;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G647

A

1008-472X(2015)01-0112-06

本文推荐专家:

李刚,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丁胜红,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教育经济。

2014-11-05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Q2014D42),安徽财经大学科研一般项目(ACKY1478),感谢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的资助。

魏 巍(1981-),女,安徽黄山人,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李 强(1981-),男,江西黎川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回归系数创业者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多元线性回归的估值漂移及其判定方法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互联网创业者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