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茬麦种植机械化作业模式及配套机具的研究

2015-06-21吕良亮

江苏农机化 2015年4期
关键词:机播撒播机具

吕良亮

近年来,江苏省稻茬麦种植机械化水平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生产安全。2014年睢宁县稻茬麦种植撒播率高达77%,在全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对睢宁县稻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机械化种植模式、配套机具以及技术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为提高全省小麦机械化种植水平提供决策依据。

1 睢宁县稻茬麦播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4年该县稻茬麦种植面积32 khm2,而机条播面积仅为6.93 khm2,约占稻茬麦面积的23%,其余皆为撒播。撒播严重影响稻茬麦种植的质量,成为制约小麦生产能力的瓶颈,是目前小麦种植环节中最突出的问题。

1.1 小麦种植的基本方式

(1)撒播。属于粗犷的种植方式,虽然省工、省事,但浪费种子、化肥。撒播小麦群体结构不合理,生长后期抗逆性差,难以高产稳产。

(2)常规机播。优点是出苗整齐,整体播种质量较好,但机具进地次数多,作业效率低,生产成本高,适宜小规模生产。

(3)免少耕播种。免少耕条播机在正常留茬和非秸秆还田田块使用效果较好,但工作层较浅,不宜在高留茬和秸秆还田的田块作业。

1.2 稻茬麦机械化播种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

(1)机播生产成本高。撒播作业只需在撒播后旋耕一遍,每亩作业费为40元。常规播种普遍要旋耕整地两遍以上(多的达4遍),才能进行机播种,平均作业费每亩在85元左右。原来广泛应用的免耕播种机虽然作业费最低,但耕层太浅。近两年新投入市场的复式作业旋播机也要先旋耕一遍再进行复式作业,每亩作业费为60~70元。不同作业模式生产成本对比见表1。

表1 不同作业模式生产成本对比

(2)传统观念影响。撒播作业省工、省事、省钱,且播种量普遍较大,迎合了广大农民“有钱买种,无钱买苗”的传统观念。据调查,目前睢宁县撒播的播种量约为225~450 kg/hm2,最高可达750 kg/hm2。农民对机播种播量小不放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播技术的推广。

(3)群众对新机具、新技术的认识不到位。近年来,为应对稻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机械化小麦播种问题,各地开发了一大批新式小麦播种机械。但各地秸秆还田方式、播种适应条件及配套农艺技术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农户由于机具选择不当,作业水平达不到农艺要求,稻茬麦播种质量不高,容易产生机播不如撒播的错误认识。

(4)土地“碎片化”增加了大型复式作业机具的作业效率。2014年,全县共有6.67 hm2(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79家,种植面积约2 666.67 hm2,仅占全县粮食种植面积(60 khm2)的4.4%,一家一户作业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因此,大中型机具入田困难,难以发挥效率和功能。据统计,1台73.5 kW的拖拉机配套14行复式播种机,在连片地块平均每天作业量为6 hm2;但在分散土地每天最多作业3.33 hm2,效率下降了近一半。播种环节规模经营与分散经营作业效益对比见表2。

表2 播种环节规模经营与分散经营作业收益对比

2 稻茬麦播种机械化发展趋势分析

2.1 作业模式

从世界先进国家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情况来看,稻秸秆虽可以用作编织草帘、造纸、蘑菇生产的原料,及养殖业的饲料,但总的来说用量很小,总体利用水平不足30%。随着我国秸秆禁烧力度的加大,稻秸秆还田集成小麦机械化播种作业将是今后稻茬麦生产的主要作业模式。

2.2 机具发展趋势

(1)机具适度大型化。秸秆切碎和粉碎机械有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复合切碎装置、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复合粉碎装置、高速秸秆粉碎还田机等。

(2)机具作业精准化、复合化。我国鼓励土地流转,大力扶持粮食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发展,目的就是要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提高种植质量。目前,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农业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技术和终端监控技术,大大提高了播种质量和技术稳定性。这是今后我国农业规模化种植的重点发展方向。

主要分布于乐山市西南部的大渡河南北两侧的峨眉山市、金口河区、沙湾区西部、峨边县、马边县及沐川县西南边缘地带,分为3块,分布面积大,共计5 587.23 km2。该地域地势起伏很大,河谷切割深,峡谷多为“V”形谷,谷坡陡峭,坡度40°~80°,海拔在1 000~3 500 m之间,相对高差大,1 000~2 500 m。

3 稻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机械化播种的技术特征及作业要求

3.1 技术特征

(1)稻秸秆量大,可达7 500~9 000 kg/hm2。尤其是在杂交稻地块,由于杂交稻草谷比大,播麦后可能导致麦种悬浮在秸秆上,不易出苗。

(2)秸秆全量还田深度不够(基本都在10 cm以下),容易浮种。

(3)水稻腾茬晚,三麦播期推迟。

(4)秸秆还田后需配套相应的农艺措施。目前机械化播种作业主要包括秸秆粉碎(或切碎)还田、旋耕(犁耕)埋茬、施肥、播种、镇压和开沟等环节,只有在每个环节都配套相应的农艺保障措施,才能达到良好的作业效果。

3.2 农机作业技术要求

(1)秸秆粉碎。一般要求水稻割茬低于20 cm,秸秆切碎或粉碎的长度在10 cm以下(高留茬作业时不限),并做到均匀抛撒,不“扎堆”。

(2)旋耕及埋茬。要求秸秆旋埋率在80%以上,旋耕深度不低于15 cm,并保证土草均匀混合,不漏埋。

(3)定行、定深、定量施肥。行间施肥深度为6~8 cm,也可定行施肥,保持种肥隔离。

(4)坚持适量播种。高产田块的行距在23 cm以上,中、低产田块行距在16~23 cm之间。播种深度为2~4 cm。由于稻茬麦的播种期一般较晚,稻秸秆还田后对成苗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应适当增加播量。播量控制在225~337.5 kg/hm2的范围内,以保持合理的种植密度。

(5)确保镇压效果。为保证播后的出苗率,必要时可再增加一次镇压程序,以确保镇压效果。

(6)坚持机开沟。墒沟宽度在15~20 cm,沟深不少于15 cm,以保持良好的排灌功能。

3.3 农艺技术要求

(1)增施化肥。秸秆在腐烂过程中会出现与苗争肥的现象,因此,秸秆还田时应按照秸秆还田量的大小按1%的比例增施氮肥,按0.3%的标准增施磷肥。小麦全生育期用肥总量不变。

(2)根据墒情灌好两遍水。在小麦播种后看墒灌水,如墒情不好,播后应及时放水洇灌;如遇冬旱应再洇灌一遍越冬水,可起到防止秸秆争水死苗和进一步沉实土壤的作用。

(3)做好病虫草害防治。播种后,要及时施用杀菌剂、杀虫剂和除草剂。

4 稻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及机具的应用

4.1 正旋秸秆还田、机播

技术路线:联合收获机收获水稻(配套秸秆切碎或粉碎装置)→旋播机播种(旋耕、施肥、播种、镇压)→机开沟。机具为正旋旋播机。该机在秸秆还田地块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作业效率高。

4.2 反旋秸秆还田、机播

技术路线:联合收获机收获水稻(配套秸秆切碎或粉碎装置)→反转灭茬旋播机播种(旋耕、施肥、播种、镇压)→机开沟。机具为反旋旋播机。该机用于稻秸秆还田条件下作业,碎土性能好,秸秆掩埋性能良好,保墒性能好;但动力消耗大(比正旋机具大15%~30%)。由于该机作业时会在耕层5~7 cm处形成一个草层,应特别注意播后镇压,以保证墒情,防止出现“吊芽”现象。

4.3 双轴秸秆粉碎还田机、机播

技术路线:双轴秸秆粉碎还田(前粉碎后灭茬)→旋播机播种(整地、施肥、播种、镇压)→机开沟。机具为双轴秸秆粉碎还田机和旋播机。

4.4 高留茬、高速秸秆粉碎机粉碎秸秆、机播

技术路线:联合收获机高留茬收获水稻→高速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秸秆→旋播机播种(旋耕灭茬、施肥、播种、镇压)→机开沟。机具为高速秸秆粉碎还田机。秸秆粉碎效果好,可为旋播机作业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4.5 深耕翻秸秆还田、机播

技术路线:联合收获机收获→深耕翻秸秆还田→旋播机播种(旋耕整地、施肥、播种、镇压)→机开沟。在深耕翻秸秆还田后用重耙整地,用常规播种机播种,播种效果好,但机具庞大,只适宜于大田连片作业。

5 几点建议

5.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复式旋播机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小麦播种机具,正处于大力推广阶段。目前,对旋播机的补贴力度较小,一台价值15 000元左右的机具补贴额仅有1 900元。建议加大补贴额至5 000元/台左右。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可采取按作业面积补贴的方式,加快先进、实用复式机具和技术的推广应用。

5.2 加强农机、农艺结合

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机械播种作业流程多,要特别注意农机、农艺的技术融合。

5.3 加大技术宣传普及力度

要大力宣传小麦机械化播种对保护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意义,支持和鼓励农机生产企业进行稻秸秆还田集成小麦机播机具的开发。建议将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普及工作列入阳光培训、科技入户项目工程,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技术推广氛围。

5.4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将大型复式小麦作业机具的发展应用与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土地流转有机结合起来,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升机具使用效率和作业效益。

猜你喜欢

机播撒播机具
绿马车
基于产投比的大蒜机播经济性分析
马铃薯机播取得新突破 每亩节约成本360元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无人机撒播装置防治水稻杂草试验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油菜机播机收生产技术初探
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精量机播与普通机播的产量比较试验
撒播爱的种子 托起梦想的翅膀
——九江市浔阳区第一幼儿园发展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