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方县“第一书记”助民走上致富路

2015-06-19文丨图聂祥春朱启贤

当代贵州 2015年47期
关键词:陈刚大方县第一书记

文丨图 郭 勇 聂祥春 朱启贤

大方县“第一书记”助民走上致富路

文丨图 郭 勇 聂祥春 朱启贤

大方县通过精准选派 “第一书记”到村任职,走出了一条“城市支持农村、机关帮扶基层、强干带领弱村”的特色之路,实现了惠及基层民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强化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的共赢。

雨冲乡金星村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流转土地225亩建成“聚金缘家庭农场”。该农场正式投产后,每亩可产葡萄4500斤以上,届时可带动周围群众人均年增收7500元以上;理化乡长春村在“第一书记”方光显的带领下,村集体经济由原来的“空壳村”变为“丰满村”。这两个贫困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大方县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的一个缩影。

2011年初,大方县在全省率先启动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县委常委领导挂任村支部“第一书记”工作;今年3月,大方县在原“挂任”的基础上,以干部下沉为抓手,探索基层党建模式创新,并从县直机关单位精准选派175名党员干部到各乡镇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

这一举措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大方县“基层组织人才匮乏、管理松散、凝聚力不强”的问题,为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服务群众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使派驻村发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喜人变化。

书记“把脉”破解“空壳村”难题

来到“祥和养殖场”,在道路两旁的山林里,10000多只“五黑”鸡正争先恐后地抢着食物,对面的山林里,各种鸡鸣声混在一起,唱响一曲大深处的“幸福交响乐”。之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灌木林,如今却成为大方县雨冲乡“祥和养殖场”所在地。

“在家种地要靠天吃饭,出门打工又赚不了什么钱。多亏了县、乡两级领导,是他们让我的收入比以前翻了几十倍。”交谈间,养殖场老板李世江和笔者说道。1994年初中毕业后的他只身加入打工大潮,先后到广东、江苏等地,但因受文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影响,李世江在外务工收入一直极低。辗转几年后决定辞职回家,创办了祥和养殖场,专门搞林下生态饲养“五黑”鸡。

“刚来村工作的时候,晚上总是睡不着,经常为如何带领村民发展而发愁。”雨冲乡金星村“第一书记”陈彬说道。今年3月,大方县委组织部党建一股股长陈彬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来到金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金星村距大方县城60公里,全村总面积19.2平方公里,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脆弱、环境整治任务重。

到村工作后,为尽快找准驻村工作抓手和着力点,陈彬通过开展“集中摸底调研月”、“村级集体经济集中攻坚月”等活动,收集梳理了26个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使农民人均收入从2450元增加到2014年的4860元,集体经济积累达35.5万元。

帮助李世江喂鸡的农民说:“土地流转出去,人轻松了,还有钱拿。在‘祥和养殖场’喂鸡,我每个月还有1000多块钱的收入。”

县委书记张瀚时表示:“从2015年起,县委在提拔重用干部时,优先使用有驻村经历的干部。同时,大方县还结合驻村期间干部表现及年终考核结果,择优选择不少于31名作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提拔重用。从源头上把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派到基层,从根本上改变‘空壳村’面貌。”

干部“换鞋”走在为民服务的路上

“老人家,你的医疗保险已经办好了。”兴隆乡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员向前来交医疗保险的村民杨柳胜说道。自村委“第一书记”顾稳来到该村后,村民感觉生活变得便利了许多,这让村民杨柳胜赞不绝口。

“上了年纪,腿脚都不好使了,每次到乡里面办事情都要亲自排队,最长的一次,我从早上等到下午。太不方便了。”杨柳胜说道。兴隆乡菱角村是个少数民族村,受地方条件影响,该村外出务工现象非常严重,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较多,社会治安情况复杂。

为尽快走近“群众”心里,顾稳带领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地走访,并记录下群众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期间,顾稳先后接待群众300余人,处理各类事情近200余件,走访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空巢老人200多人次。

2015年10月8日,中组部二局副巡视员谢玉峰(前右一)在大方县委书记张瀚时(前右二)的陪同下,调研大方县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

走访中,顾稳了解到许多老人去乡里面办事情不便,便主动承担起代办工作。“我孙子有次发高烧要去八堡乡医治,我又没有能力送去,最终都是村里面的领导冒着天寒地冻帮我把孙子送到八堡乡卫生院去的。”村民杨柳胜感动地说。

“我们菱角村能够有今天,真的是辛苦顾书记了,是他为我们菱角村争取资金修建文化广场、公厕、篮球场等基础设施。”村主任李富艳欣喜地说:“现在我们菱角村群众对顾书记的看法已从原来的将信将疑转为满口称赞。”

在驻村过程中,大方县深化拓展“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工作同部署、考勤同管理、奖惩同考核、纪律同监督、信息同公开的“五同管理”机制,有效破解了多头管、管不好、不敢管的困境。创新推行“月述职互评”机制,由驻村干部自己当评委相互评出心目中认可的优秀人选,营造了必须赶超的氛围。

致富“推手”从“输血”变“造血”

“听之前来驻村回去的干部说,他们来驻村非常轻松。但我来了以后,根本就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好过。我是这样认为的,如果来了,却没有真正为群众做到实事,那么就直接影响着全村的发展前景。”谈及协助镇政府帮助群众致富的做法,省煤田地质局科员、六龙镇营盘村“第一书记”陈刚认真地说道。

为了尽快熟悉村务情况,陈刚经常调研走访,与村委会成员、村民们面对面谈心,了解村务情况。陈刚认为,产业是扶贫致富的内动力,坚持立足地方资源,采取“上项目、带农户”的思路,大力发展和培育营盘村种植和养殖业,实现“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万众一心,其利断金,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村级经济的发展就会越来越火。”陈刚介绍,营盘村两委还建立健全了村务相关工作制度,使得村“两委”的认同度和公信力不断提升。谈起该村两委的服务态度,村民如实评价道:“现在办事方便得很,随时都有人在,如果有急事,下班时间都可以打电话找他们。”

为了让群众真正富起来,陈刚还先后引导群众发展林下养殖土鸡、兔子、种植天麻等项目。据悉,营盘村现种植天麻200亩、党参150亩,在增加经济林效益的同时,还让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结合。

“就长远来看,这种授人以渔的助民致富方式,对于广大群众来说真的非常好,真正从源头上铲除了群众的穷根。”营盘村村支书糜祖芬说道。

大方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管庆良介绍,大方县通过精准选派 “第一书记”到村任职,走出了一条“城市支持农村、机关帮扶基层、强干带领弱村”的特色之路,实现了惠及基层民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强化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的共赢,广大驻村干部成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和地方扶贫攻坚的生力军。

目前,全县“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累计办理民生实事300余件,走访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2万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00余起,协调落实帮扶资金1540万元,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受益,有效推动了农村加快发展。

(作者单位:大方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李唯睿)

猜你喜欢

陈刚大方县第一书记
白布河畔苍鹭飞
双组分速凝剂在长大隧道湿喷中的优势探讨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夏日荷景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驻村第一书记
My Best Friend’s Lifestyle
“三数”求解大揭秘
陈刚:“千年大计”执行者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