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专业建设

2015-06-16马国峰等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5年5期
关键词:顶岗校企专业

马国峰等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落脚点是校企合作,只有在深度的校企合作中,学校才能将自己的专业建设理念融入行业企业,明确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才能真正发挥中职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能。

一、校企合作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校企合作是一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职业教育改革相协调的办学模式。建立校企之间良好的合作机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课程开发的质量、“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巩固和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等一系列涉及专业建设的内涵问题无不与校企合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基地,必须面向市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走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

二、校企合作在专业建设中的办学模式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挑选学生组建定向专业班,由学校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对该班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从2012年开始,我校在制鞋工艺与设计专业中先后组建了“豪烽鞋业班”“华莹鞋业班”“宝鑫鞋业班”等,共培养学生600余人。2014年秋季与天马微电子集团合作开办电子专业,招收学生120人。企业为学生提供工作装,为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经双向选择企业优先接收“订单班”学生就业。通过订单培养的形式,我校制鞋工艺和设计、电子等专业与有关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了与企业的互利双赢,不仅有利于企业形象、企业产品等在学校的宣传,也使学校获得了企业提供的实训资源,为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培养了符合社会、行业需求的人才。

2.“校企双向介入”模式

“校企双向介入式”是由学校邀请企业专家,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并由双方出资或由企业提供一定的设备设施进行配套的教学资源建设,同时学校的教师参与企业的横向课题研究或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我校的“标准化中德班——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我校在河南省教育厅牵头下与北京思威普智业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建立的,该专业建立过程中邀请北京思威普智业有限公司全程参与,如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培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特别是在师资培训中,省教育厅和北京思威普智业有限公司先后安排我校8名教师到德国纽伦堡工商大会参加标准化培训,使教师的职业教育观念、实践教学能力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对教育教学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校企双向介入式”合作,企业进一步了解了教育教学规律,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入。

3.“定点单位顶岗实习”模式

学校从2012年起,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全面推广了顶岗实习,先后与商丘金振源科技有限公司、睢县奇运标准件厂、建祥机械、昆山万泰机械、昆山优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学生实习协议,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分别安置到相应的企业顶岗实习3个月。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企业当了一次真正的工人,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进入企业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学生也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报酬,学校也节省了实训资金,促进了数控专业的专业建设,企业短期用工的困难也得到了缓解,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学校、学生和企业多方共赢的效果。

4.“校企融合”模式

校企融合模式是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模式。校企双方互相支持、渗透、融合、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2013年,我校与立元汽修厂签订了合作协议。具体做法是:学校提供厂房,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力量,但设备和技术力量必须以满足汽修专业的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需要为前提。学校根据企业的设备和技术力量,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方案。企业每个月提供40名学生的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岗位。学校厂房租金用来抵偿教学实习的耗材和师傅的工时工资。顶岗实习时,企业按照一般工人的工资标准支付学生报酬。这种校企融合模式弥补了学校专业设备的不足和专业教师的紧缺,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提高了企业的效益,同时也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与社会岗位的需求实现了无缝对接,学生迈出校门即可就业上岗,一上岗就是熟练工人。

5.“职教集团合作”模式

2013年,由我校牵头的睢县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其中包括3所中职学校、15所企事业单位,我校被选举为理事长单位。我校自组建集团以来,致力于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大力加强与集团内部企业合作,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人才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研发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各专业的发展。

三、校企合作对专业建设的有力促进

1.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提高了各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在构建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培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几年来,我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相继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省级重点专业。

2.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加强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水平,学校专门出台了《睢县职教中心教师下企业制度》,规定专业教师每年必须有不低于两个月的时间到企业实践。我校先后派了多名专业教师赴商丘金振源科技有限公司、豪烽国际鞋业(睢县)公司、睢县立元汽修厂等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在相应工种上的实践,实习教师充分感受到了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这些在校园里是很难体会到的。正是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让每个专业的教师都及时地掌握了行业的最新动态,丰富了实践经验,提高了综合素质,真正成为“双师型”的教师。

3.有利于专业课程设置

要提高专业教学的质量,课程的设置及教材的选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实施校企合作之前,数控专业通常开设的专业课程是普车、数车两大主要专业课和一些相关辅助专业课,课程设置相对单一。校企合作之后,随着教学思路的拓展,课程设置开始逐步向企业需求靠拢。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用参考用人单位的意见,这样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近几年我校数控专业与商丘金振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招生,并增加了生产工艺和数控机床维修课,组织了一系列的考证工作,让学生们都能持证上岗。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开设相应的课程,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

4.有利于保障专业实践环节的运行

校企合作拓展了实训平台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要培养一名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就要求学生一方面在学校接受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必须到企业进行实习和技能训练。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这种需求的可能。

5. 有利于实现各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

各专业毕业生经过培训,到对应的企业工作,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得到提高,就业后发展良好,快速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使学生在技术技能、专业素养、职业素质等方面达到企业要求,并具有良好的就业心态。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模式对我校各专业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向探究中职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模式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责编 李亚婷)

猜你喜欢

顶岗校企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