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D生产函数的徐州县域经济生产要素分析

2015-06-16孙迪一等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3期
关键词:线性回归县域经济实证分析

孙迪一等

摘 要:基于徐州市2004—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C-D生产函数,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测量下属县域经济增长的资本及劳动要素弹性,对影响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进行实证分析。找出推动各县经济增长的主要生产因素,并对徐州各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建议。

关键词:县域经济;总生产函数;实证分析;线性回归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057-02

一、徐州县域经济现状

徐州作为苏北最大的城市,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下辖邳州市、新沂市、沛县、睢宁县、丰县5个县级行政区域。2014年10月,社科院发布的《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4)》全国百强县名单中,邳州市、新沂市和沛县榜上有名,徐州市百强县数量首次达到三县,县域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徐州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依据徐州统计年鉴,按照时间序列,整理2004—2013年各县主要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十年间徐州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如下。

(一)县域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2004—2013年十年间,徐州五县GDP总量由374.49亿元增长至2 148.67亿元[1],年均增长率16.83%,远高于同期国内10.7%的年均增长率,经济增长速度处于全国中上游。

(二)产业结构转型取得成效

徐州县域三次产业结构由2004年的29.6∶39.4∶31.1至2013年的15.6∶44.1∶40.3。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4%,第二产业比重增加4.7%,第三产业比重增加9.2%。依据库兹涅茨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中的相关指标,徐州县域总体产业结构已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取得了较大突破。

(三)县域整体实力不强,对全市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小

2013年,五县户籍人口为680.49万人,占徐州市总人口的67.59%。土地总量8 221平方公里,占徐州市总土地面积的73.02%。五县GDP总和为2 148.67亿元,占徐州市GDP总量的48.44%。拥有近70%土地及人口的县域,其经济总量不到徐州市经济总量的50%,这说明徐州“市强县弱”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四)经济发展不平衡,县域之间差距大

2013年五县GDP分别为邳州599.14亿元,沛县495.37亿元,新沂412.22亿元,睢宁360.16亿元,丰县281.78亿元,平均值为429.73亿元。其中丰县和睢宁远低于平均值,而经济总量最高的邳州是最低的丰县的2.13倍。相关数据显示,徐州各县域内部发展不均衡,三个百强县经济实力雄厚。两个省重点帮扶县经济基础薄弱,亟待发展。

二、县域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分析

(一)经济变量及参数的确定

区域经济增长与生产要素投入息息相关,对于地理区位、经济基础等情况不同的县,相同的要素投入会带来不同的产出结果。而生产函数可以反映总产值与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的关系。本节运用计量经济学相关方法,建立徐州县域总生产函数模型,分析资本及劳动要素对总产值的影响,以及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变动情况。总生产函数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2],形式如下:

其中Y是某县域的总产值,K是投入的资本量,L是投入的劳动力数,α是资本的弹性系数,β是劳动的弹性系数,即资本和劳动投入量每增长1%分别引起总产出变化的百分比,c为一个常数。

由于数据可获得性限制,本文以各县地区生产总值作为总产出Y的代表变量,以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资本要素投入K的代表变量,以从业人员数作为劳动投入力L的代表变量。对C-D函数两端取对数,将指数函数线性化,得到线性模型如下:

LnY=lnc+αlnK+βlnL

(二)数据和指标来源

根据徐州统计年鉴(2014年),选取2004—2013年中五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从业人员等指标数据,并根据模型的需要对数据进行适当处理。

(三)模型参数的估计和检验

将各经济变量的数据及指标带入,采用最小二乘法,利用进行拟合[3],回归结果(见表1)。

从表1回归结果表明,复相关系数R和F统计量都很高,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中,可决系数最小的沛县R2=0.924,拟合优度高,说明所选择的指标能显著影响因变量的变化。K和L变量在0.05的显著性上t检验显著。

(四)模型分析

1.邳州市总生产函数为: Lnyi=2.177+1.192lnki-3.122lnLi,α=1.192,β=-3.122,邳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与资本要素呈正相关,与劳动要素呈显著负相关。α+β=-1.93,说明若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同时增长1%,总产出减少1.93%,规模报酬递减,存在规模不经济。 因此在现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邳州市规模经济效益递减,应加强科技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克服路径依赖,不能纯粹依靠追加生产要素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

2.新沂市总生产函数为: Lnyi=-9.212+0.853lnki+0.594lnLi,α=0.853,β=0.594,说明新沂市地区生产总值与资本及劳动要素都呈正相关。α+β=1.477,说明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同时增长1%,总产出增长1.447%,规模报酬递增,存在规模经济,但递增幅度相对较小,且总产出对资本投入的弹性较大。因此新沂市在扩大经济规模时,相对劳动力投入,应更加着重于基础设施建设等资本项目。

3.沛县总生产函数为: Lnyi=-18.807+0.695lnki+3.382lnLi。α=0.695,β=3.382,沛县地区生产总值与资本及劳动要素都呈正相关。α+β=4.007,资本和劳动同时增长1%,总产出增长4.007%,规模收益报酬递增,存在规模经济,且递增幅度相对较大。地区生产总值与劳动要素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沛县在扩大经济规模时,要注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并制定人才政策,吸引高素质劳动力来此就业。

4.睢宁总生产函数为:Lnyi=-9.073+0.935lnki+0.319lnLi,α=0.935,β=0.319,睢宁地区生产总值与资本及劳动要素呈正相关。α+β=1.254,资本和劳动同时增长1%,总产出增长1.254%,规模报酬递增,存在规模经济,但递增幅度相对较小,且地区生产总值与资本要素相关性更强[4]。睢宁在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实现规模经济时,要积极招商引资,承接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同时发挥好本地的区位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睢宁突破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5.丰县总生产函数为:Lnyi=-15.076+0.783lnki+2.267lnLi,α=0.783,β=2.267,丰县地区生产总值与资本以及劳动要素呈正相关,且总产出对劳动投入弹性较大。α+β=3.05,资本和劳动同时增长1%,总产出增长3.05%,存在较好的规模经济效应,规模报酬递增。因此,丰县应给外来务工人员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吸引外部劳动力来此就业。

三、结论

根据影响徐州县域经济增长的生产因素及各县的经济现状,得出如下结论:

1.对于徐州市所有县域,资本投入与地区生产总值都呈正相关关系。在2004—2013年期间,资本投入是徐州各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沛县和丰县的地区生产总值与劳动要素呈统计学上显著正相关关系,而邳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与劳动要素呈统计学上显著负相关关系。

3.根据各县总生产函数所表现的规模报酬变动情况,新沂、沛县、睢宁、丰县经济增长呈规模经济特征,规模报酬递增。四县可以通过规模经济,增加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促进地区生产总值更快速的增长,提高投入产出比。而邳州经济增长呈现规模不经济的特征,规模报酬递减。且0<α+β<1,说明要素投入的增加虽然可以增加总产值,但会导致投入产出比下降,不符合经济效益原则。

参考文献:

[1] 徐州市统计局.徐州统计年鉴[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 石贤光.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河南省经济增长影响要素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1,(4):76-78.

[3] 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87-114.

[4] 郭磊,吴冲锋.上海经济发展与生产要素投入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3,(7):52-59.

[责任编辑 陈丽敏]

猜你喜欢

线性回归县域经济实证分析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