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全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航标*

2015-06-15王永贵

学海 2015年5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从严治党

王永贵

“四个全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航标*

王永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国内外环境持续发生深刻“裂变”、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对党和国家的发展愿景进行审慎研判和科学把握的基础上,从不同的战略层面,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路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组织保证。统一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历史实践进程中的“四个全面”,是党在新时期治国理政方略的新思考、新要求、新部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航标。

习近平 “四个全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回应时代需求,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谋划,提出了蕴涵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四个全面”这一重大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①是在新常态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顶层设计和行动纲领。

“四个全面”:基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考量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证明:因为文化、传统、习惯、历史等方面的差异,在世界范围内根本不存在统一的或标准的社会发展模式。那种鼓吹“历史终结”和社会发展模式“趋同化”的论点,纯粹是一种学理上“致命的自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并成功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客观地说,蕴含着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逻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是一个随意搭配或刻意修饰出来的华丽辞藻,而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历经艰辛探索找到的一条契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并彰显出超强的话语力量并取得了巨大历史成就的社会发展模式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和实践,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②因此,在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

然而,在“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④这样一个不进则退的宏观时代背景下,什么样的工作战略布局才能助推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一个焦点问题。工作战略布局是一个政党兴衰沉浮的决定性因素,是一个政党必须审慎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当今世界正在继续发生颠覆性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新高度,提出了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布局。

延伸开来看,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是基于什么样的战略谋划或考量而果断提出了“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布局呢?坦诚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需要中国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奋斗,付出艰辛的努力。对此,习近平曾这样说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⑤“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历史和人民既赋予我们重任,也检验我们的行动。”⑥

针对当前中国社会空间结构中相互绞缠的矛盾和问题,为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好、做好,必须“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⑦

与其说“四个全面”是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不如说是在哲学层面上对治国理政的梳理、思考与集成。“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和回应时代关切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夙愿的恰切之道。它紧紧扣住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凸显了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关键问题和主要矛盾,集中反映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考、新部署、新方略和强烈的问题意识与勇于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为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然前行标注了新的时代航标。

“四个全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标定位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⑧这就清楚地阐述了“四个全面”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的内在关系。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恒久追求的理想与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关节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头20年的战略目标。

然而,在旧中国,中华民族恒久追求的小康社会仅仅是劳动人民一种永远无法触及的企望。新中国成立后,小康这幅壮丽篇章,在中国共产党执着的奋斗中得以铺展。改革开放以来,小康这幅战略性的擘画,在中国共产党接力追寻中不断得以明晰、深化和充实。改革之初,基于对“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两次重大决策失误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的审慎研判,邓小平开创性地提出了“小康社会”的“中国式的现代化”⑨的发展战略目标。他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⑩邓小平的这一战略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认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21世纪初,我们顺利实现了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战略目标。但敢于直面问题和善于前瞻谋划的中国共产党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个“小康”离我们所追求的“全面小康”还有相当差距。因此,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特征,中国共产党人先后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并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五个层面界定了具体内容,使小康社会的内涵更加丰富。

(二)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路径

(三)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保障

实践证明,法治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立足点。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秉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现代法治理念和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和法治意识,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搭建一套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激励性的制度保障。惟其如此,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确立法治的引领和规训功能,才能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能够在法制轨道上得以铺展,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规矩标尺,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织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实践昭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打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恰似一对紧密联系、无法别离的“孪生弟兄”。

“四个全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在新常态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唯一的、科学的、正确的道路选择。因此,在矛盾和问题相互绞缠的当代中国社会,把准时代的发展脉搏,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和科学态度来理解和协调“四个全面”这一重大战略布局,就成为在新常态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为此,需要着重把握以下着力点:

首先,把握好“四个全面”的整体性。要明确“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是从全局出发,针对相互绞缠的矛盾和问题而提出并逐渐形成的一个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的整体性战略布局、新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实际上是在整体上、全局上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长远的总体性的谋划和设计。是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根本路径、法治保障、组织保证等理论关节点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性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关键一步的准确定位,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这对“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的战略部署,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自觉,无不彰显出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系统的治国理政的哲学思维和方法论。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个“全面”并非是各自独立、毫无关涉的子系统,而是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中的一个整体性的系统。换句话说,“四个全面”的本质要义在于要求运用科学、系统的哲学思维和方法论,在整体上、全局上系统地审视和协同推进各项改革。因此,要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学好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并养成自觉能动地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维,以真正肩负起统筹好、协调好、落实好这四个“全面”的时代重任。

其次,要抓住“四个全面”的硬核和重点。从严治党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硬核和重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总体上、全局上谋划的同时,在实践中还需要找准工作的突破口,牢牢抓住重点和硬核。经验告诉我们,要处理好、解决好包括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在内的所有问题,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从这个意义上看,抓住全面从严治党,就等于抓住了推进“四个全面”的硬核和重点,必将在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上实现新突破。

①本书编写组:《“四个全面”党员干部学习读本》,新华出版社,2015年,第3页。

③⑤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8、23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4页。

⑥中宣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90页。

⑦习近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人民日报》2015年1月25日。

⑧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带动全党全国共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人民日报》2015年2月3日。

〔责任编辑:蒋秋明〕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论贡献和实践要求研究”(项目号:15ZDA00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战略思想研究”(项目号:14AZD001)的阶段性成果和2014年度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资助项目及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

王永贵,法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210023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从严治党
彭真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