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航L波段多通道下变频器的设计

2015-06-13王绪宁孙书良

无线电工程 2015年8期
关键词:混频器小型化低功耗

王绪宁,孙书良,陈 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81)

0 引言

随着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各种导航系统的交互应用日益紧密,衍生出来的各种组合导航系统都对接收下变频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卫星导航跟踪站系统对接收下变频器要求更高,要求小型化、低功耗。对设备的体积限制在100 mm×80 mm×30 mm范围内,对功耗要求<5 W。该设备同时要求相位噪声指标在100 Hz处 < -85 dBc/Hz[1];1 kHz处 <-90 dBc/Hz;10 kHz处 < -95 dBc/Hz;100 kHz处< -100 dBc/Hz。

以上关于体积、功耗以及相位噪声的要求对下变频器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以往地面系统中单路下变频器的体积要求就差不多这么大,而这个项目中要求设计8个通道的下变频,难度是相当大的,设计难点在于多通道的杂散抑制、低功耗和散热等。先期采购的业界产品体积都较大,体积达到180 mm×100 mm×40 mm,本设计突破传统的微波电路设计理念,突破电路设计极限,研制出满足要求的产品。

1 本振设计

卫星导航跟踪站系统要求设计的多通道下变频器频率配置如表1所示。

表1 多通道下变频器频率配置

从表1可看出,本振频率覆盖1 050~1 480 MHz[2],目前成熟应用的内置 VCO的 PLL芯片有ADF4350、HMC830 和 RFFC5071 等[3],从相位噪声指标上说 HMC830优于 ADF4350,RFFC5071相噪与HMC830几乎相当,功耗上 RFFC5071优于HMC830和ADF4350。以上3款芯片的功耗分别为HMC830∶1.2 W,ADF4350:0.4 W,RFFC5071∶0.3 W,8路信号分别约为10 W、3 W 和 2.5 W,在以上3款PLL芯片中,优选RFFC5071,该芯片功耗最低,相噪指标好,而且该芯片内置混频器,可以配置高线性状态,高线性状态下输入IP3为+23 dBm,电流为125 mA,功耗为0.375 W。

为了追求低功耗、小型化,期望电流能够达到最小。显然RFFC5071芯片相对来说已经具有很低的功耗,但这个功耗还不是最小的。在内置VCO的锁相芯片产生之前,都是采用分立器件实现本振源[4],即由鉴相器、VCO和环路滤波器组成,PLL芯片采用ADF4112、VCO由MINI厂家生产,无源环路滤波由 R、C 组成[5,6]。该组成功耗为 0.127 W,这个功耗近乎只有RFFC5071的30%,而且据工程经验分立器件环路锁相源相噪指标满足设计要求,该方案缺点在于电路稍微复杂一些,成本略高一些。

2 混频器选择

在以往的工程中成熟应用的混频器有SYM-25D、HMC422、HMC915、HMC217MS8 和 MAX2681等[7],以上器件的技术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混频器技术参数

从表2可以看出,以上5种混频器HMC915的指标最好,但该器件的功耗太大,不符合低功耗的要求;MAX2681的输入IP3指标最差,但是综合它的LO电平和增益[8],这款芯片还是具有较大的优势,通过优化输入信号链路放大器增益,可以避免IIP3指标对下变频器整机的性能影响,而且相对其他4种混频器,它是有正增益的,相当于省下了一级15 dB增益的放大器件。就体积来说,该器件也是上述器件中最小的,符合小型化设计的需求,唯一相对麻烦的是,它的各端口隔离度是靠外围L、C滤波实现的[9],根据频点的不同,电感电容的值略有不同,但这些都是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固化的。

3 放大器件的选择

在以往的工程中成熟应用的放大器有ERA-3SM、UPC2712、SBF -5043、ERA -5SM 和 SBB -4089等,以上器件的技术参数如表3所示。

表3 放大器技术参数

从表3可以看出,以上5种放大器件中,性能指标最好的是SBB-4089[10],该器件具有较高的线性度,带内增益非常平坦,但是其功耗较大,用在本设计中不符合低功耗的设计理念。而SBF-5043器件电流可调,在中频段可以低电流状态获得很大的增益,在高频段该器件增益约为14 dB,易于级连,避免电路自激,该器件电流仅为10 mA,具有较高的线性度,外围电路简单,体积小,基于以上特点,本设计放大器选择SBF-5043。

4 电路设计

微波电路设计通常采用介电常数较低的聚四氟乙烯双层板材,这样电路可以有较小的线路损耗,获得较好的微波特性,然而本设计中电路集成度太高,双层板不可能实现,所以本设计采用介电常数4.7的环氧树脂4层板材。多通道下变频器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变频器原理

多通道下变频器设计采用2块PCB,每个PCB上布局4个下变频通道,时频10 MHz分路通常采用功分器进行,以实现严格的阻抗匹配,但本设计需进行小型化设计,众多的功分器组,或者1分8路功分器均占较大的面积,且走线复杂,易串入低频干扰,本设计为了小型化,采用直接在输入时频信号线路上分8根时频线,不考虑阻抗匹配,分8路后的时频信号均通过SN74AHC1G04DBVR非门整形成方波后送入鉴相器 ADF4112,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有效。

图1中,射频信号的功分网络为了小型化摒弃了以往采用功分器件的方法,射频信号输入后进行2级放大,然后接数控衰减器,数控衰减器输出后直接分成2路信号线,此处不考虑50 Ω阻抗匹配,分成2路射频信号分别通过T型电阻网络分成4路,其损耗用1级放大器补偿即可。分路后的8路信号分别进行射频滤波处理送入混频器作为混频器的RF信号。

考虑到印制板上的器件过多,印制板设计采用分层次设计,即变频及中频放大滤波在正面,本振设计在背面,射频放大器、数控衰减器和射频功分网络布局在两面均有,与其他信号隔腔处理。由于器件多,走线复杂,印制板4层信号分别设计依次为:信号层1、地层1、地层2和信号层2。信号层1与地层1走线过孔采用埋盲孔,信号层2与地层2走线过孔采用埋盲孔,这样走线避免串扰,地层1、地层2兼布一些控制线。本振设计均在背面,屏蔽盒中间对每路本振信号均隔腔处理。

8 个通道的鉴相器 ADF4112[11,12]的寄存器配置应用单片机PIC12C508A,这样就可以避免单片机集中控制带来的走线过多问题,这样有利于分腔屏蔽。数控衰减器的配置采用单片机ATMEGA8L,输出的串口数据经ADM101转换为RS232,直接与计算机通信。电源处理采用开关稳压器与LDO混合应用,开关稳 压器采 用 LT3972EMSE,LDO 选 用HMC1060,这样可以提供电源效率,降低由于全部应用线性稳压器带来的热量损耗。最终设计的接收多通道下变频器能够实现的功能如下:①温度检测功能(DS1620);② 增益控制功能(HMC624LP4);③过压过流检测(MAX4375);④本振锁定指示检测;⑤ 提供 LNA电源;⑥ LNA故障检测(MAX4375)。接收多通道下变频器的腔体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图2 接收多通道下变频器结构

为了增强抗电磁干扰性能,屏蔽盖板上设计隔腔卡槽,同时要求固定盖板的螺钉尽可能的多一些。

5 加工测试及结果分析

接收多通道下变频器的实物图如图3所示。接收多通道下变频器的测试技术指标如表4所示。

图3 接收多通道下变频器实物图

表4 下变频器实测指标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测试指标完全满足设计要求,以上指标相比业界厂家订制产品的指标均有所提高。从图3可以看出,自研的产品外型上尚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内部腔体结构也有一定的改进空间,通过合理的、精细化的电路设计,可以将屏蔽盒内的2个隔腔去掉,这样在安装上可以更方便一些。

6 结束语

经过小型化、低功耗设计的接收多通道下变频器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也积累了很多设计经验,如此类多通道下变频器只需要对本振进行隔腔处理,其他部分不用分腔。从图2可以看出,如果改变固定方式的话,体积可以缩小到≤77.5 mm×70 mm×26 mm,通过优化链路增益,可以进一步降低功耗。

本设计与业界厂家订制的产品比较,体积和功耗均小,同时指标也优于各厂家产品。该设计为具有同类设计需求的项目提供了设计参考,同时设备还具有进一步的改进空间,通过加强合理化布局,能够进一步缩小体积。

[1]刘伟胜.宽带高稳定、低相噪直接式频率合成器的设计与分析[J].微波报,2006,22(4):57 -61.

[2]王泗宏.一个L波段宽带快速频综[J].飞行器测控技术,1998,17(3):66 -70.

[3]ISHOP A B J,ROBERTS G W,BLOSTEIN M L.Adaptive Phase Locked Loop for Video Signal Sampling[C]∥1992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Montrea,l Que,Canada,1992:1 664 -1 667.

[4]张冠百.锁相与频率合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5]张厥盛.锁相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6]陈宝林.小型化频率综合器技术分析[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3,39(3):67 -69.

[7]蔡鹏飞.基于谐波混频技术的宽带频综的设计[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3,39(4):73 -75.

[8]薛 军.基于ADF4350的多频段信号源的设计与实现[J].无线电工程,2011,41(11):53 -55.

[9]赵锁军.一种宽带高速跳频频率合成器的设计[J].无线电工程,2014,44(1):68 -71.

[10]刘立浩.C/L宽带下变频模块设计[J].无线电工程,2007,37(1):41 -44.

[11]陈焕东.一种 Ku波段信标接收机下变频模块设计[J].无线电工程,2008,38(5):59 -61.

[12]赵承志.C波段 PLL频率合成器设计[J].无线电工程,1997,27(6):30-32.

猜你喜欢

混频器小型化低功耗
一种高速低功耗比较器设计
应用于信道产品中混频器的简单分析
一种宽带低功耗四合一接收机设计
基于放大器的新型混频器设计*
低功耗便携智能翻译手套系统
低功耗技术在驾驶行为管理模块中的应用
随机解调中RC开关混频器的频域分析与硬件设计
漏/阻双模高性能D波段无源混频器
家庭规模小型化提前到来
未来汽油机的小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