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马拉松运动的可行性研究

2015-06-11李佳林

2015年38期
关键词:开展可行性

李佳林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马拉松运动在江苏师范大学的开展现状;江苏师范大学学生参与马拉松运动的动力因素;制约江苏师范大学开展马拉松运动的因素;马拉松运动的价值等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对江苏师范大学开展马拉松运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马拉松运动;江苏师范大学;开展;可行性

1.前言

马拉松运动是一项历史悠久并且普及程度非常高的长跑项目,从第一届奥运会起,马拉松就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在世界各地仍发挥着其强大的生命力及影响力,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本文通过对江苏师范大学学生关于马拉松运动的认识入手,调查学生参加马拉松运动的动机,分析制约江苏师范大学开展马拉松运动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苏师范大学自身的条件对马拉松运动在江苏师范大学开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这在一方面可以为江苏师范大学开展马拉松运动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则可以丰富江苏师范大学学生课外锻炼的项目,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跑步锻炼。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马拉松运动在江苏师范大学开展的可能性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的需要及条件,选取江苏师范大学4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与马拉松运动相關的著作及在学术期刊网上查阅相关的论文,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为本文的撰写提供准备及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根据论文撰写的需要,并询问相关老师及专家的意见,编写与论文相关的调查问卷(见附件)。在江苏师范大学共抽取学生400名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0份,回收率95%,有效率95%。

2.2.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2010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并制成表格。

2.2.4逻辑分析法

对论文调查的结果以及收集到的理论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分析马拉松运动在我校开展的可行性,对可行性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提出相对应的对策。

3.结果与分析

3.1江苏师范大学开展马拉松运动的现状

截至本文撰写为止江苏师范大学并没有与马拉松运动相应的活动开展。经调查发现江苏师范大学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学生自主报名参加马拉松比赛,每年人数不超过50人,其中有一部分是体育学院的学生,并且校田径队没有招收马拉松专项的学生,也没有相应的训练。可以说江苏师范大学基本没有开展马拉松运动。

3.2江苏师范大学学生参与马拉松运动的因素分析

3.2.1江苏师范大学学生对马拉松运动的认知分析

现代“认知心理学之父”亲瑟认为,认知是感觉和使用的全部过程。通过对江苏师范大学学生的调查表明如表1所示:有10%的学生对马拉松运动不了解,有81%的学生对马拉松运动有一般性了解,而非常了解马拉松运动的学生只有8.9%。江苏师范大学的学生对马拉松运动的认知情况对马拉松运动在江苏师范大学的开展已经成为一种阻碍,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对马拉松运动有一般性的了解也为江苏师范大学开展马拉松运动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由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马拉松运动知识的来源主要为通过电视媒体以及观看比赛这两种途径,而最容易使学生获得对马拉松运动理性认识的知识讲座,在江苏师范大学并没有开展过。许多学生对马拉松运动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程度上,基本没有机会从专业理论方面去理性的认识马拉松运动。从这一点来看,江苏师范大学要开展马拉松运动,需要普及马拉松运动知识及相关技术。

3.2.2江苏师范大学学生参加马拉松运动的动机分析

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方向进行的内在动力。笔者通过对江苏师范大学参加或者即将参加马拉松运动的400名学生动机的调查发现其动机有以下特征(见表3):江苏师范大学学生参加马拉松运动动机主要为:强化身体素质(68%)、锻炼意志品质(53%)这两个方面,强化身体素质成为江苏师范大学学生参与运动的诉求,一方面是新的大学生体质监测标准对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开始有对身体健康有了一定的关注。而锻炼意志品质则从一个侧面说明,江苏师范大学的学生对强健身体素质的追求。

3.3制约江苏师范大学开展马拉松运动的因素

3.3.1项目本身的制约学生参与马拉松运动的因素分析

经过对江苏师范大学学生的调查发现(表4),62%的学生认为马拉松运动时枯燥、单调并且缺乏对抗性和趣味性。马拉松运动本身的技术特点成为制约学生参加马拉松运动的客观因素。马拉松是长距离、高强度的运动项目,比赛过程时间长、运动量大并且其技术具有枯燥、单调,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加上对训练方法的不了解,贸然参加全程马拉松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伤。马拉松运动的这些特点与篮球、乒乓球、网球等具有竞争性和趣味性的项目相比较,在学校中较难推广。

3.3.2学生对马拉松运动认识的影响

马拉松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这是毫无疑问的,否则它不可能在全世界越来越普及,但是马拉松运动不仅仅是全程,包括半程和五公里。大学生对马拉松运动缺乏足够的认识,许多大学生认为马拉松运动就是42.195公里的长距离跑,不达到这个距离就不是马拉松,认为这样的长距离跑对身体机能以及意志力的要求比较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使得一部分学生望而却步不敢参与到马拉松运动当中。这种看法其实是对马拉松运动片面的理解。马拉松运动发展至今已经延展出多种形式,并不一定非要跑完全程才是马拉松,它还包括小马拉松(4.2195km)、5km、四分马拉松、半程马拉松等,它们代表的都是马拉松运动延伸出的文化、精神以及超越自我的象征。

3.3.3意外事件对学生参与马拉松运动的影响

近年来关于学生跑步猝死以及参加马拉松比赛运动员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马拉松运动并不会直接导致人的死亡,那些猝死的,基本都是由身体自身的相关疾病导致,42.195公里的全程马拉松,需要经过长期的、科学的训练才能完成,这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如果没有系统训练而身体又患有心脏病等不适宜耐力运动的人群坚持跑全程马拉松,身体很可能出现问题。学生的安全问题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学生自身对自己的安全也是关注的重点,因此,安全问题成为影响马拉松运动在江苏师范大学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4江苏师范大学开展马拉松运动的可行性分析

3.4.1江苏师范大学学生的生理及心里素质

从年龄阶段上来看,江苏师范大学在校学生年龄在17-25岁这个年龄阶段,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由青年期进入成年期,身体形态及身体机能、代谢功能等发展已日趋成熟,身体的灵敏性、耐力、协调能力也逐渐增强,能够承受比较大的运动负荷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素质相对稳定,对心理压力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这些基本素质为马拉松运动的开展提供基础条件。

3.4.2江苏师范大学的基础设施条件

马拉松运动对器材、场地的要求并不高,比较容易组织和开展。江苏师范大学田径场在课外时间是开放的,可以共所有学生使用,另外江苏师范大学泉山校区校园道路树阴众多,坡道也较多,比较适合开展以马拉松为基础的环校跑。江苏师范大学现有的基础设施完全足够马拉松运动的开展。

3.4.3江苏师范大学的师资条件

江苏师范大学也拥有一定数量的田径专业师资。同时江苏师范大学的田径师资力量完全可以胜任马拉松教学与训练工作,能够为江苏师范大学开展马拉松运动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3.5江苏师范大学开展马拉松运动的对策

3.5.1印制与马拉松运动历史、文化、技术相关的宣传手册

根据开展的需要编写宣传手册,内容可以是马拉松运动的文字或图片材料,比如马拉松的历史、文化、运动员、运动技术等,以增进学生对马拉松运动的认识。可发放宣传手册,运用网络、多媒体、讲座等形式对马拉松的历史、文化、技术等进行普及性质的宣传。

3.5.2完善马拉松运动的管理

在管理形式上可以引导学生成立马拉松运动社团由学生管理及宣传,学校成立马拉松运动协会定期组织与马拉松运动的相关活动以及开办相关的知识讲座等。这以种学生为主导的社团组织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活动时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为学生的健康鍛炼搭建一个良的好平台。

3.5.3软化马拉松运动的竞技性

所谓“软化式”是相对于项目的社会存在形态的适应性而言。软化马拉松运动的竞技性可以提高该运动在学校中的适应性,马拉松的全程距离过远对在学校中的开展及宣传都会带来一定的阻力,马拉松运动在经济性上的软化,可以从缩短运动的里程进行,将小马拉松及四分马拉松普及出去之后,逐渐过渡到半程马拉松及全程马拉松,让学生由感觉不可能完成变成可能,逐渐提高意志品质,这样能使马拉松运动适用人群更广,满足各个层面学生的需求。

4.结论与建议

4.1江苏师范大学学生对马拉松认识的认识程度不足,绝大多数学生对马拉松运动仅具备一般性认识。原因为,学校缺少关于马拉松运动相关知识的普及。故应加强马拉松运动在学校内的宣传。

4.2江苏师范大学学生参与到跑步运动的动机,除了强化身体素质以外,开始在注意意志品质的培养及精神上的追求。

4.3马拉松运动项目本身枯燥乏味,缺乏竞争性的特点及学生对马拉松运动片面的理解,运动中意外事件的影响,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马拉松运动在江苏师范大学的发展。应在校内开展多种形式的马拉松运动,例如小马拉松(4.2195KM)、四分马拉松、半程马拉松等。

4.4马拉松运动在大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能够增强学生体质,磨练学生意志品质,其优秀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在精神上的追求。

4.5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江苏师范大学校园中的场地设施,以及关于田径方面的师资条件,均符合在江苏师范大学内开展马拉松运动的条件。(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伊庄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开展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小学开展网式足球运动初探
试分析交通企业管理中政工工作的开展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
体育舞蹈进入中学教学课程的实效性研究
基于人本理念背景下的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的开展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