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闽粤三省民营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2015-06-09李元华

关键词:福建民营企业广东

李元华

(温州大学 商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浙闽粤三省民营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李元华

(温州大学 商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通过对浙、闽、粤三省民营经济发展特点、区域差异以及各项工业发展指标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认为推动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是,尊重民营经济主体创业发展的首创精神,营造宽松氛围激活民间投资,注重提高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水平。民营经济的未来发展规划要致力发展规模经济,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民营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质量水平;在依托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培养新的增长点。

浙江;福建;广东;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是根据当地资源特点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产物,改革开放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迅猛,非公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2013年达到70%以上。民营经济从萌芽起步到发展壮大,再到快速提升,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由于各地技术特点与资源条件不一样,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发展特征,为总结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经验,本文以浙、闽、粤三省民营经济的发展为例,对区域民营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问题以及破题解难经验等进行总结分析,以获得对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进一步理解和准确把握。

一 浙、闽、粤省域民营经济发展及其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浙闽粤三个省份的民营经济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民营经济数量均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其数量总和占据着国内民营经济总数的半壁江山。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东部浙、闽、粤一些发达地区的民营经济贡献了当地70%的GDP、80%的税收,提供了85%以上的社会就业,已成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一)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特点

浙江是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民营经济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78-2013年,浙江国民生产总值从123.7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37 568.49亿元人民币,翻了303倍,其中,民营经济起到了关键作用。浙江民营企业数量多、发展早、区域分布广泛,至2013年底,浙江全省私营企业75万家,雇工959.1万人。1979-2012年,民营经济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18.2%,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年均增长26.4%,大大快于按现价计算的GDP年均增长18%的速度。2013年,民营经济创造增加值22 612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为63.8%,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58%;个私经济实现税收收入3 465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增长2.3倍,年均增长18.5%,占总税收的比重为45.3%。2013年,个私经济从业人员达1 571.7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的42.4%。全省民间投资12 308亿元人民币,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51.6%提高到2013年的60.9%;民营企业出口比重为67.0%,比1997年提高60.4个百分点。在“201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评选中,浙江以138席领跑国内。2013年浙江省民营经济创造增加值22 111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为63.8%,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20 107亿元人民币,占GDP的58%[1]。

简单地看,浙江民营经济的“小商品”“低成本”“大市场”“区域化”“专业化”等特点明显,将小商品做成大市场,中小企业数量多,企业集群互动性高,形成了较为普遍的“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企业品牌优势相对明显。

(二)福建民营经济发展特点

从各经济成分的发展比较看,民营经济也是福建的一大优势,2013年福建民营经济占其经济总量的比重达67.2%。进入新世纪后,福建省个体私营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民营经济产业层次不断提高,涉足的产业领域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产品结构从低档次、松散型逐步向系列化、集群化和品牌塑造方向转变,已初步形成了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纺织、服装、鞋业、工艺陶瓷、电子电机等产业集群。2013年福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 640亿元人民币,增长12.4%,占全省GDP比重达66.5%,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4 740.64亿元人民币,增长18.8%,占其规模以上工业62.8%,比2012年提高3.2个百分点。

福建民营经济特点是近年注重“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的政策主导意识明显增强,企业充分利用海西经济区位优势与政策优势,注重大项目、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基地。譬如,长乐民企龙头恒申集团与荷兰皇家帝斯曼公司合作,引进世界领先的己内酰胺技术,投资400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10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打造全球最大的锦纶丝原料生产基地;上杭蛟洋循环经济园区初建成投产的紫金铜业年产20万吨铜冶炼项目,实现废水、废渣、废气循环利用。经过数年的努力与坚持,福建民营经济的后发优势明显。

(三)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特点

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民营经济就一直走在全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前列,呈现快速迅猛发展,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2013年民营经济实现利润1 359.9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4.5%,创造就业岗位达2 015.02万人,占其总从业人员数的36.9%。其中:私营企业吸纳从业人员861.91万人,个体工商户吸收862.37万人,各占15.8%。2013年,广东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2 058.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增速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但比全省GDP增速高0.3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6%,拉动全省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2014年上半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实现利润和税金分别为1 215.94亿元和608.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1%和21.6%,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和税金的43.8%和34.6%,比上年同期提高5.2个和2.8个百分点,分别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和税金增长16.3%和6.9%。

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特点是起步早、发展快,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涌现了一批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大型龙头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相对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日趋完善,从而成为广东工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据当地政府部门的信息披露,2013年经政府各级科技部门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达7 316户,半数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民营经济。在2005年获专利金奖的10个单位中,民营经济占一半,获专利优秀奖和知识产权优秀奖的90个企业中,民营企业占七成。在全省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民营科技企业数占80%以上[2]。

二 省域民营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浙、闽、粤三个省同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同处东南沿海,拥有绵长广阔的海岸线,分别紧邻台湾、香港等经济发达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有便捷的对外经济条件。改革开放后三地民营经济总量方面都在快速发展,但由于各自的区域条件、技术专长等不完全一样,民营经济在发展阶段、发展方式与态势等方面并不完全相同。

(一)企业发展方面

浙江私营企业数量在2003年以前与广东相差不大,但2004之后被广东拉开差距,之后年均增速在18.9左右。相对于浙、粤,福建民营企业发展数量方面落后于其他两个省,平均增速28.8%,2007年分别是浙江的36%、广东的26%,之后差距有所缩小。近几年广东私营企业数量年均增速在29.8%以上,2013年达到3 418.5万户,在三个省份中遥遥领先(参见表1)。提供就业岗位方面,广东在改革开放的早期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赴广东寻找工作的剩余劳动力,年均增速超过30%,2007年民营企业用工人数达到1 964.71万人,近几年这一指标有所降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相对广东起步稍晚,但就业人数稳步增加,2000年至2010年,浙江的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数多次明显超过广东,但近年浙江的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数又被广东反超。相较于浙江与广东,福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数处于较低水平,以2007年为例,福建平均每户吸纳的从业人员数只有12.5人,广东有13.04人,而浙江有将近17人。

表1 各省私营及个体户数增长情况 单位:万户

资料来源:根据浙江统计局、福建统计局和广东统计局的网上数据资料设计形成。

(二)工业总产值与企业资产

作为东南沿海传统经济发达的省份,浙江民营工业总产一枝独秀,广东次之,福建发展相对滞后。2005年,浙江民营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为8 250.03亿元人民币,福建为1 359.75亿元人民币,广东为4 475.32亿元人民币,浙江是福建的6.07倍,广东的1.84倍;2010年浙江的工业总产值为13 541.69亿元人民币,福建为2 679.84亿元人民币,广东为8 227.89亿元人民币,浙江是福建的5.05倍,广东的1.65倍(参见图1)。此外,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虽然浙江的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遥遥领先,但与福建、广东相比的领先优势也在缩小。

企业资产方面,近几年,私营工业企业的资产均有较大幅度上升。2005年,浙江私营工业企业的资产总计为6 509亿元人民币,福建、广东分别为834.4亿元人民币和2 528.56亿元人民币,浙江分别是福建、广东的7.80倍和2.57倍;2011年浙江私营工业企业的资产总计为10 623.72亿元人民币,福建、广东分别为1 734.18亿元人民币、4 253.23亿元人民币,浙江分别是福建、广东的6.13倍和2.50倍。从图表2中可以看出,浙江的私营工业企业的资产总计始终高于福建和广东,但2005-2007年间浙江这方面的优势明显降低,此后也有波动的降低态势。

图1 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

图2 私营工业企业资产总计

(三)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总额

对比图3和图4可以看出,浙闽粤三省私营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呈现出极大的相似性,其增长率几乎相同,但浙江高于广东,广东高于福建。2005年浙江私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324.51亿元人民币,福建为53.66亿元人民币,广东为150.08亿元人民币,浙江利润总额是福建的6.05倍,广东的2.06倍;2011年浙江私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549.03亿元人民币,福建为181.62亿元人民币,广东为364.70亿元人民币,该指标浙江是福建的3.04倍,广东的1.51倍。显然在以上三个省份利润总额同比都在增长的情况下,浙江的领先优势在降低。从2005年到2011年,福建的增长最快,2011年的利润总额是2005年的4.38倍。

主营业务收入方面,2005年浙江私营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7 930.9亿元人民币,福建为1 289.4亿元人民币,广东为4 318.69亿元人民币,该指标,浙江是福建的6.15倍,广东的1.84倍;2007年,浙江私营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3 021.05亿元人民币,而福建、广东分别为2 607.39亿元人民币、7 938.18亿元人民币,浙江分别是福建、广东的4.99倍、1.64倍。

在收入与利润方面,浙江私营工业企业总体上比福建、广东有明显的优势,但这种优势近几年明显在降低,呈现出减弱态势,如图3~4所示。

图3 私营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图4 私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四)工业增加值率

工业增加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图5、图6可以看出,浙江、福建、广东三省的私营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波动都比较小,基本上维持在同一水平。数据显示,近些年福建的工业增加值率最高,广东次之,浙江工业增加值率相对较低。

图5 工业增加值率比较

图6 总资产贡献率比较

(五)资产负债率与费用利用率

资产负债率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也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从图7可以看出,近年浙江、福建、广东三个省份私营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都在上升,浙江从63.16%上升到65.40%,一直处在以上三个省份资产负债率最高水平;相较而言广东私营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变化较小,基本上维持在60%左右;福建私营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在三年间虽有较大幅度上升,从2005年的49.65%上升到2012年的56.97%,但保持在以上三个省份的最低水平。资产负债率高,说明企业资金来源于债务融资较多,企业所有者的资金相对较少,从而企业财务风险相对较高。

费用利润率反映企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反映降低成本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从图8可以看到,福建私营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上升迅速,从2005年的4.41%上升到了2007年的7.72%,超过了浙江3.3个百分点,广东2.72个百分点。2006年以前(包括2006年),浙江省该指标均超过广东省,但2007年,广东已超过浙江。从这一数据来看,浙江私营工业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不高,低于福建、广东两省。

图7 资产负债率比较

图8 成本费用利润率比较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表明,从2005至2013年,浙江私营工业企业与福建、广东私营工业企业比较,企业发展方面保持了一定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随着近年的形势变化在趋于减弱。另一方面从投入产出效率、资产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等指标来看,规模竞争力最小的福建私营工业企业效率高于浙江、广东两省,而且效率竞争力优势还在持续拉大。这表明,浙江、广东两省发展较早的民营经济具有比较大的规模竞争力,起步较晚的福建民营经济的效率竞争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三 民营经济发展经验与政策建议

在短短30多年时间里,同属东南沿海的浙、闽、粤三省民营经济都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实现了民营经济量与质的巨大改变,带动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变化和节能减排硬约束的强化,传统产业逐步为新兴产业所替代,民营经济发展受到了外需下降以及土地、水电、人力、资金等生产成本上升的双重制约,遇到了用地难、用电难、用工难、融资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所以,靠“拼资源、拼环境、拼价格”的民营企业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大探索和总结,重塑新条件下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一)发展经验与启示

1.尊重民营经济主体创业发展的首创精神。浙、闽、粤三省快速发展民营经济的共同点是,尊重民营经济主体创业发展的首创精神,秉持地方资源、市场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民营投资业主创新创业,在发展过程中吸取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努力提高企业社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作为引领全国民营经济发展排头兵的浙江民营经济,无论是其“小商品”“大市场”“一镇一品”,还是“块状经济”“家族经济”,全都是来自民营企业作为最具活力的市场经济主体的创新创业产物。因为相对而言,浙江并无与海外发达经济体相邻的地位优势,其发展完全是依靠自身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和自主创新,基本不存在能够和不能够的“照搬照抄”或是“拿来主义”。

福建作为海西经济区,具有与台湾一衣带水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自设立海西经济区以来,福建民营经济充分发挥区域机制和后发优势,积极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和做法,发展水平逐年提升,发展质量明显改善。福建晋江的“中国鞋都”“建陶重镇”,南安的“水暖城”“石材之乡”,石狮的“休闲服装城”,仙游的“家具之都”等一批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品牌产业,正成为推动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广东具有与香港、澳门接壤的天然优势,珠三角地区是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地,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发达国家和港澳台资本,“三资”企业发达;另一方面,广州、深圳作为中国经济两大“重镇”,成为中央企业华南地区经济总部,也是省属大型企业的聚集地,国有企业发展经验对民营企业产生了正的强有力影响,广州、深圳等地外资经济和国有经济比较发达,这在一定程度促使了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2.以营造宽松氛围激活民间投资。良好宽松氛围是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土壤条件。以浙江为例,当地政府部门把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激活民间投资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始终秉持“民营企业是发展的命题”,坚持“蓄水养鱼”与“培植税源”总方针,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民营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福建在体制建设方面始终注意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支持措施,形成有利于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相关规定,大刀阔斧的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中梗阻”问题。

广东始终注意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内源型经济”实力作为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始终注意建立调整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项目审批和管理制度,切实做到让民营企业有说话的地方,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利益,保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3.以提高服务水平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以广东为例,很早就提出全方位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改革办事程序,公开办事制度,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实施“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从而促进了广东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大提高。

福建注意采取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实施土地配套扶持政策,对符合规划和产业政策、符合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的工业项目合理用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予以充分保障;对民营企业利用现有厂区、厂房改造建设的,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不再增收土地出让金。对重大项目使用林地、海域及围填海计划指标给予倾斜(参见《关于营造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2010〕19 号)。

浙江一直注意优化政策环境,放宽民营经济市场准入,在土地使用、税收优惠和出口鼓励等方面,实行民营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同等待遇,真正做到外商与内商资本同等看待,一视同仁,致力完善各项优质高效的服务制度。

(二)相关政策建议

随着经济形势转换和产品与要素市场的变化,未来民营经济要担当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大责任,由目前生产加工的低端走向创新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高端,由单纯依靠价格竞争走向综合多元竞争,必须在注意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企业质量水平和品牌效应,增强生产经营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

1.大力发展规模经济,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就规模经济而言,浙、闽、粤三省的企业阵容虽在不断壮大,形式也较多样,但总的方面能与外国跨国公司相抗衡的大企业并不算多,因此应强化现代资本股份经营意识,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模式,充分发挥企业集团的优势作用,实行“资产重组”“强强联合”,加大对重点企业集团的扶持力度,提升其竞争力,将某些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发展成为跨国公司。

2.鼓励民营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质量水平。由于民营企业生产技术工艺大多相仿,产品趋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产经营优势逐渐丧失,为此要多方位、全流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支持,降低资源消耗,推动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二要以信息化发展的契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水平,降低产品成本。三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四要支持民营企业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加快生产服务业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加快专业生产与生产服务的分工合作,促进生产经营与生产服务各方面的渗透融合。

3.在依托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培养新的增长点。一是破除行业壁垒,解决事实上的“玻璃门”“弹簧门”问题,特别是基础性、垄断性行业,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制度上确保民营企业成为平等的市场竞争主体。二是要注意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社会认同等方面问题,鼓励民营企业寻求进入高新技术行业,加快实施设备技术改造,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三是要加快电商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时尚产业和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形成设立、参股、控股相关行业企业。四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创新求变,民营企业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发挥反映灵活、贴近市场的优势,倾听客户声音,根据客户反馈信息,第一时间研究产品问题,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1] 广东省统计局.改革开放30年广东民营经济取得迅猛发展[EB/OL].[2013-12-23].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dfxx/200812/t20081222_34560.html.

[2] 徐 伟,王 婷.从温州民间借贷市场风险透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困局[J].浙江金融,2012(1):58-62.

[3] 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课题组.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和经营环境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44):3-29.

[4] 李秉强,陈敏菊.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与区域竞争力——2012中国民营经济创新论坛会议综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1):228-235.

[5] 郑 威,李元华.中国民营经济与民间金融的共生发展——理论与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1):90-92.

[6] 李元华.民间投融资共生演进与融资运营机制研究——基于共生经济的机理解释和实证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6-23.

责任编辑:徐 蓓

Comparative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 in the Provinces Zhejiang Fujian and Guangdong

LI Yuanhua

(School of Business,Wenzhou University,Wenzhou,Zhejiang, 325035,China)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private economy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Fujian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 is believed to respect the pioneering spirit of entrepreneurship, to create a relaxed atmospher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ervi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 The pla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 it will be need to develop scale economy and encourage private enterprises to become bigger and stronger,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o encourage the private economy to accelerat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upgrad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enterprises, to cultivate new growth points based on the existing industries.

Zhejiang; Fujian; Guangdong; private economy; development

10.3969/j.issn.1674-117X.2015.02.006

2014-11-1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373185)

李元华(1962-),男,江西抚州人,温州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民间金融和数理经济。

F224.2

A

1674-117X(2015)02-0018-06

猜你喜欢

福建民营企业广东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福建医改新在哪?
广东舆情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