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话类节目中附和表达的中日对比——以表现形式为中心

2015-06-08徐晓娟

剑南文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使用率类节目表现形式

■徐晓娟

中国学生在进行日语会话时,即使不出现语法上的错误,但对话总觉得不够地道,究其原因发现是在对话中,受母语的影响,在使用日语的附和表达的时候存在一些问题。中日附和表达有哪些异同。本文将主要对中日附和表达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一、附和表达的定义及表现形式

有关附和表达的定义,堀口(1997)指出“附和表达定义目前并未统一,但所有的定义中都提出了是说话人在行使话语权的过程中,听话人为了表达与说话人拥有共同的信息所做出的表达。”。メイナード(1993)对附和表达的定义是 “在说话人行使发话权利的中间,听话人传递出一些简短的反应(包括非言语行为),在这些简短的表达中间的表达如果是听话人可以让出来的表达则不是附和表达”。 ”

本文根据メイナード (1993)和堀口(1997)的定义为基础,将附和表达定义为“说话人在行使话语权的过程中,听话人为了表达与说话人拥有共同的信息所做出的反应”。松田(1988)指出附和表达包括“附和词”“重复”“替换表达”“事先预知”“点头”“笑”“惊讶的表情”,水谷(1984)将“事先预知”重新命名为“完结表达”。杉户将“点头”“笑”和“惊讶的表情”合并为“非言语行动”本文按以上的分类为基础,将附和表达的表现形式分为“附和词”“重复”“替换表达”“事先预知”和“非言语行动”五类进行分析。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文将以比较热门的中日电视谈话类节目中,有主持人和嘉宾参与的以日语为母语的日本人之间的和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之间的谈话为研究对象,有关数据的整理方法,首先将中日电视谈话类节目进行下载后将当中出现的对话进行文字化整理,然后根据附和表达的定于以及特征,将数据中出现的附和表达进行再次确认。之后将整理出的数据中的附和表达的表现形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中日附和表达的表现形式的种类及使用率的异同。

三、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附和表达的表现形式的五种分类,对中日电视谈话类节目中的主持人和嘉宾所使用的附和表达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以下数据:

从图3-1和图3-2我们可以看出,中日两国的主持人和嘉宾在附和表达中使用做多的是附和词。特别是日本人对附和词的使用率更高,占到附和表达总数的80%。其次使用最多的附和表达的表现形式是非言语表达,中国的主持人和嘉宾对非言语的附和表达的使用率远远高于日本人。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推断可能是中国人喜欢用点头、微笑这样的非言语表达就足以表示在听对方讲话。并且,中国主持人和日本主持人对重复,替换表达和事先预知这三种附和表达的使用率都比较低,但其中重复表达的使用率在三者中最高。这或许是因为重复表达在附和表达中没有固定的形式,最容易使用。汉语和日语的对话中,重复表达的附和表达只需要重复对方的话语,及时没有理解谈话内容也无妨,因此比较容易使用。但是,替换表达就要求必须在理解了对方的谈话内容之后才可以使用,这也是它比重复表达使用率低的原因。事先预知的使用率最低,是因为它“是听话人要对说话人还没有进入的话题的一个预测”,因此,它不仅要求要充分理解嘉宾之前的谈话内容,还来对嘉宾接下来的话题进行一个预测,所以使用起来最困难。还有,中国的主持人使用事先预知的频率比日本主持人更低,这也许是日本人喜欢尽量避免自己取得发话权,对自身的发话权持有消极的感情的原因。

四、结语

本文对中日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的附和表达的使用率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在使用附和表达时,使用最多的都是附和词,那么中日附和词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异,将成为今后的研究对象。

猜你喜欢

使用率类节目表现形式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不喜欢胖的
编辑动态
小学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的现象与分析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
省级卫视新闻专题类节目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透射光之炫丽
编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