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3届世乒赛女单决赛刘诗雯与丁宁技战术对比分析

2015-06-07尹华跟刘向东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刘诗雯丁宁接球

尹华跟,刘向东

(1.西安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陕西西安710068;2.上饶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53届世乒赛女单决赛刘诗雯与丁宁技战术对比分析

尹华跟1,刘向东2

(1.西安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陕西西安710068;2.上饶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三段指标评估法等研究方法对53届世乒赛女单决赛刘诗雯对丁宁技战术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分析在发球抢攻段、接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等相关技战术运用特点,找出她们各自优势与不足之处。为今后两人在技战术运用方面进一步提高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刘诗雯;丁宁;女单决赛;技战术

自进入21世纪以来,苏州世乒赛是继上海世乒赛在中国第二次举办的大型乒乓球单项赛事,倍受世界各国乒乓球选手瞩目。53届世乒赛吸引了143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的参加。丁宁和刘诗雯以出色的表现会师决赛,作为新生代的中国女队主力队员两人在此之前有过17次的交手记录,结果为丁宁6胜,刘诗雯11胜。目前丁宁世界排名第一,刘诗雯世界排名第二。从打法来看刘诗雯以右手横拍两面反胶快攻结合弧圈打法,擅长快攻,注重前三板技术的运用,被称为“小邓亚萍”。而丁宁是以左手横握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比赛中以稳为主,擅长打多拍。比赛结果是刘诗雯以3:4负于丁宁。通过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两人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两人之间存在的差距和技战术运用的优缺点,为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乒乓球女队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供一点参考依据,希望中国女队能长久不衰的立于“世界乒坛”之巅。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53届世乒赛女单决赛刘诗雯对丁宁的比赛录像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有关乒乓球教学与训练的书籍和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对本研究有利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为本文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录像观察法

利用硕鼠软件对苏州世乒赛女单决赛刘诗雯对丁宁的比赛视频进行观察和记录,对两位选手的每一分球运用的技战术进行统计和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10对苏州世乒赛女单决赛的比赛结果进行整理并统计分析。

1.2.4 三段指标评估法[1]

采用国家体科所乒乓球组研发的三段指标评估法对比赛中的选手所使用的技战术将其分为三段,即发抢段(第一和第三板),接抢段(第二和第四板),相持段(第四板以后);将运动员在比赛中三段的使用率和得分率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估,以此来了解刘诗雯和丁宁在决赛中单项技术的长处和不足。

表1 三段指标评估法技术评估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球效果对比分析

乒乓球技术中,发球技术是唯一不受对方制约且主动性很强的技术,一个高质量的发球对对手的压制和前三板技术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2]。根据表2两人的发球效果来看,刘诗雯在整场比赛中共发球71个,发球直接得分只有2分,占个人总发球比例的2.82%,前三局中以发侧下旋球居多,第四局开始发急侧上并结合逆旋球居多,在发球上刘诗雯没有占优势且对丁宁构成的威胁不大。而丁宁在整场比赛中共发球67次,发球直接得分有7分,占个人总发球比例10.45%,其中下蹲式发球直接得分占6分,给刘诗雯造成很大的压力,在发球效果中占绝对的优势,而刘诗雯在接丁宁的下蹲式发球以反手挑打和拧拉为主且失误也较多。刘诗雯在今后的训练中应该加强对发球技术、反手及接球能力的训练,尽量减少接球的失误。

表2 刘诗雯与丁宁发球效果对比分析

2.2 发抢段技战术对比分析

根据表3统计的结果分析,刘诗雯在发球段平均得分为2.9分,最高得分率为100%,最低得分率为40%,平均得分率为73.8%,从评估角度来看达到“优秀”的标准,但第三局和第四局未达到及格的标准,其他均在及格以上的水平。从得分率来看刘诗雯在发抢段积极发球抢攻的主动进攻意识较强,正手在发抢中得分率较高,但在发抢段中反手技术发挥不太稳定,失误率较多。在使用率实力评估方面将对评估标准分为三个等级:“高、较高、低”。刘诗雯在发抢段中技战术的使用率平均为20.5%,比赛达到“低”的标准,只有第三和第四局达到“高”,其他五局比赛均为“低”。

表3 刘诗雯与丁宁发抢段技战术运用统计表

注:发抢段得分率、使用率的计算和评估根据表1及公式:发抢段得分率=发抢段得分/(发抢段得分+失分)×100%;发抢段使用率=(发抢段得分+失分)/(全局总得分+总失分)×100%

丁宁在发抢段中平均得分为2.3分,平均失分与刘诗雯均等,为1.1分。最高得分率100%,最低得分率为50%,平均得分率为70.2%,达到“优秀”的标准,但第一、第二和第四局未达到“及格”标准,其他四局在“良好”水平以上。从得分率来看,丁宁在发抢段得分中发球直接得分占有较大的比例,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发球抢攻(第三板)技术得分要稍逊色于刘诗雯。丁宁在发抢段的使用率上平均为17%,比赛评估为“低”,只有第五局使用率评估达到“高”外,其他六局均为“低”。从使用率来看,两位选手的使用率都在“低”的水平,相比之下刘诗雯发抢段的使用率要好于丁宁,但两者的积极上手和主动进攻的意识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

2.3 接抢段技战术对比分析

根据表4刘诗雯在整场比赛接抢段中平均得/失分为2分、2.3分,其最高得分率在第二局中达到57.1%,最低得分率在第七局中为0,接抢未得分并且还丢失2分,但总体得分率为40.9%,达到“良好”的标准。而在接抢段的使用率上整体评估为“较高”,说明刘诗雯在接抢段中技术的运用较好,正手积极主动进攻的意识较强,反手在接抢段中虽抢攻意识强,但在第二板直接失误率较高,主要是在接丁宁的发球时判断失误以挑打/拧拉为主导致失分较高。

丁宁在接抢段中平均得/失分为1.9分、2.9分,整体在接抢段中失分要高于得分,其整场比赛平均得分率为36.4%,只达到“及格”的标准。在接抢段中得分率要低于刘诗雯,原因是接球技术上使刘诗雯在(第三板)发抢段上手机会多,导致丁宁在接抢中失分较高。从比赛视频中观察丁宁直接接抢(第二板)失分较低,主要是在第四板技术上失分较高,而刘诗雯在直接接抢中失分要高于丁宁,这跟丁宁的发球技术有关。丁宁在使用率方面整体评估为“高”,好于刘诗雯,主要是丁宁在第二板技术的使用上以搓球为主,但这项技术的使用为刘诗雯在发抢段(第三板)抢攻创造了机会,使丁宁在接抢转相持失分较高。所以丁宁在接抢段中技术的使用上不能光以稳为主,应该加强主动抢攻的意识,而刘诗雯在反手技术上也不能一味的抢冲,在接发球上也应适当求稳,减少失误率。

表4 刘诗雯与丁宁接抢段技战术运用统计表

注:接抢段得分率、使用率的计算和评估根据表1及公式:接抢段得分率=接抢段得分/(接抢段得分+失分)×100%;接抢段使用率=(接抢段得分+失分)/(全局总得分+总失分)

2.4 接球技术上对比分析

表5 刘诗雯与丁宁接球技术对比分析

从表5统计的数据来看,刘诗雯整场比赛中接球次数为67次,丁宁为71次,正手搓球和反手拧/拉的次数分别为16和22次,使用率分别为23.9%、32.8%,与丁宁相比刘诗雯这两项技术的使用均更高。在反手搓球方面刘诗雯与丁宁的使用次数分别为15次和29次,使用率分别为22.4%、40.8%,在这项技术中丁宁的使用率明显要高。可以看出二人在接发球技术运用上差异较大,刘诗雯在接球技术上采用积极主动上手,注重接球抢攻,丁宁则以求稳为主,接球技术上正/反手搓球较多,力求转入相持段较量。而其余三项技术两者使用率相当,无太大差别。

2.5 相持段技战术对比分析

表6的结果显示,刘诗雯在相持段中总得/失分为36/44分,平均得/失分为5.1/6.2分,失分大于得分。整场比赛最高得分率在第六局中为77.8%,达到“优秀”的标准,也是唯一一局达到“优秀”,第二至第五局均未达到“及格”的标准。原因在于刘诗雯注重前三板球技术,在相持段中丁宁以攻其反手为主,同时,刘诗雯在整场比赛中由发抢(第三板)转相持(第五板)丢失4分,失误率较高。在使用率方面,刘诗雯只有第三和第五局评估为“低”,平均使用率为58.2%,整体评估为“高”。

丁宁在相持段中总得/失分为40/42分,平均得/失分为5.7/6分,差别不大。整场比赛平均得分率为47.6%,达到“及格”的标准,只有第五、六局未达到“及格”,其他几局均在“及格”以上水平。两人在相持段中整体得分率均评估为“及格”,但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丁宁在相持段中得分率更高,相持中技战术运用更为稳健。但是在发抢转相持中失误率高于刘诗雯,失分为6分,主要是刘诗雯在接抢中敢于积极上手,对丁宁由发抢转相持技术的发挥起一定的压制作用。丁宁在使用率上整体评估为“高”,平均使用率为59.6%,与刘诗雯相比,其两者整体评估均为“高”,平均使用率的差异也不大。但通过每局统计的数据分析,丁宁在相持段中每局比赛的使用率评估均在“较高”以上标准,比刘诗雯稍好,所以丁宁在相持段技战术的使用较为稳定。

表6 刘诗雯与丁宁相持段技战术运用统计表

注:相持段得分率、使用率的计算和评估根据表1及公式:相持段得分率=相持段得分/(相持段得分+失分)×100%;相持段使用率=(相持段得分+失分)/(全局总得分+总失分)

2.6 前三板球技术对比分析

在乒乓球比赛中通常将发抢段(第一和第三板)、接抢段(第二板)统称为前三板技术,此项技术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胜利的关键。同时也是我国乒乓球在世界乒坛中能保持50年长盛不衰的重要制胜因素之一[3]。所以前三板技术在乒乓球比赛中尤为重要,处理好前三板球不仅可以直接得分,也可以在相持阶段争得主动地位创造机会。表7显示,刘诗雯整场比赛总得分为70分,发抢、接抢及前三板得分率分别占总得分的28.6%、20%和38.6%,而丁宁整场比赛总得分为68分,发抢、接抢和前三板得分率分别占总得分的23.5%、17.7%和33.8%。刘诗雯在这场比赛中发抢和接抢的得分率都高于丁宁,主要原因在于刘诗雯在前三板技术上积极上手,主动进攻,而丁宁在前三板技术上力求以稳为主,上手机会较少。因此前三板球得分率更高,可以认为刘诗雯前三板球发挥相对稳定。值得一提的是刘诗雯在第二板接发丁宁下蹲砍式发球失误较多(见表2),应当引起重视。

表7 刘诗雯与丁宁前三板球技术对比分析

3 结论

3.1 发球效果方面,丁宁的下蹲砍式发球给刘诗雯造成较大的威胁,在发球效果上占有绝对优势,其落点和旋转变化较多,而刘诗雯的发球对丁宁造成的威胁不是很大。

3.2 刘诗雯在发球抢攻和接球抢攻得分率上要好于丁宁,敢于积极上手,主动进攻,但是在接球抢攻(第二板)上失误率较高,特别是在反手抢拉丁宁的下蹲砍式发球上失误较为突出,丁宁在发抢和接抢上以稳为主,接球技术较为单一,其力求转入相持段较量,使丁宁在接抢(第四板)失误较多。两名运动员在发抢和接抢得分率中都出现0和100%的两极现象,与程虹《50届世乒赛中国女团失利之技战术分析》的结果相吻合,出现“两极相通”现象[4]。

3.3 丁宁在相持阶段上得分率和使用率都高于刘诗雯,在相持中技战术的运用比刘诗雯更为稳健,刘诗雯反手位在相持中失误较多,正反手技术衔接不够连贯,丁宁反手位在相持中表现突出,但在相持中进攻的力量比刘诗雯稍逊色。

3.4 在前三板技术上刘诗雯积极上手,主动进攻且技术发挥较为稳定;而丁宁主要以稳为主,上手机会少,失误率较高,得分率低于刘诗雯。

4 建议

4.1 刘诗雯在发球效果上应该强化发球质量,增加旋转和落点的变化,为第三板球的抢攻创造机会;丁宁则在发球上应该根据对方的接球效果来提升自己的发球质量,应该多发一些“小三角”和出台半出台的灵活多变的球来防止被对手抢拉。

4.2 丁宁要加强前三板球(发抢、接抢)的进攻意识,要主动抢攻,积极上手,不能完全以稳为主,不然在比赛中就会失去主动地位,刘诗雯要提高反手的接球质量,要准确判断对手发球的旋转和落点,以此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4.3 刘诗雯要加强反手在相持段中的威力,提高反手进攻的落点变化,以此来调动对手,为自己积极主动的抢攻创造机会,同时丁宁的正手进攻能力也要加强,主要增强进攻的力量。

4.4 刘诗雯在这场比赛中更多的不是输在技术上而是在心理上,在最后一局刘诗雯领先的情况下不应被对方所干扰,应摆正自己的比赛意识,所以在这一点上更要学习邓亚萍的比赛精神,这样才能在比赛场上走的更远。

[1] 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组.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 王依依.2011年直通鹿特丹乒乓球女单半决赛李晓霞VS刘诗雯技战术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2,(8):71-72.

[3] 伍方佳,阳海清,等.张继科与马龙技战术比较分析——以2014年乒乓球世界杯男单决赛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15,(3):255-257.

[4] 程虹.第50届世乒赛中国女团失利之技战术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0,(12):18-20.

Contrastive Analysis Between Liu Shiwen’s Skills and Ding Ning’s in the Women’s Final Contest of the 53rd 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

YIN Hua-gen1,LIU Xiang-dong2

(1.Graduate Division of 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Xi’an Shannxi 710068,China; 2. School of Sport,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Shangrao Jiangxi 334001,China)

By the way of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documentary, video observation, statistics, three-phase evaluation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Liu Shiwen’s skills and Ding Ning’s in the Women’s Final Contest of the 53rd 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 and summarize their own unique skills and techniques in serve-then-aggress part, receive -then-aggress part and stalemate stage. It turns out to be, both sides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hich offers statistic support and theory reference for their two to get progressed.

LIU Shi-wen;DING-Ning;technological warfare;Women’s Final

2015-10-12

尹华跟(1990—),男,江西吉安人,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E-mail:1161514082@qq.com

G846

A

1004-2237(2015)06-0093-05

10.3969/j.issn.1004-2237.2015.06.019

猜你喜欢

刘诗雯丁宁接球
Crown evolution kinematics of a camellia oil droplet impacting on a liquid layer
大树的日常
例说几何体的外接球问题
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刘诗雯比赛技战术与比分走势相关性分析
剖析几何体与其外接球问题
刘诗雯 从乒乓世家到世界冠军的
刘诗雯 从乒乓世家到世界冠军的
从乒乓世家到世界冠军的刘诗雯
辽宁高考文科状元刘丁宁引发热议
抛接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