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创新下科教资源旅游化的产品体系研究

2015-06-07

关键词:科教科普科技

张 素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311231)

技术创新下科教资源旅游化的产品体系研究

张 素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311231)

在科学技术日益普及和泛化的今天,旅游活动已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科教旅游产品日受青睐.通过总结科教旅游五种产品开发模式,设计科技体验+节事节庆、科普教育+公益组织组合模式作为其市场培育路径,将使科教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逐步走向市场化.

技术创新;科教资源;旅游资源;产品体系

随着科技、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开放型发展,旅游业与这些行业呈现出融合发展的态势,旅游业态类型越发多元化,更多的社会资源不断地被开发,当中很大一部分旅游资源正是科教资源,科教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的典范.

科教旅游是近些年国内兴起的将科普教育与旅游体验相结合的专项旅游.科教旅游以科学知识为支撑,以各种科教资源为吸引物,以满足旅游者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丰富阅历、休闲娱乐等旅游需求为目的,形成集科普、生产、加工、销售、观光、体验、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或产品[1].其核心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以科学技术、科学文化作为体验和认知的目标,最终满足旅游者增长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寓教于乐”的目的.

1 科教旅游的类型及核心要素

1.1 科教旅游类型

由于资源条件要求高、开发实施难度大,我国科教旅游长期处于零星化、碎片化、初级化,多数地方“有名无实”,难以独立支撑一类旅游产品形态[2].近几年,北京市海淀区尤其是中关村在科教旅游产品的开发培育上做了较好的探索,并出台《科教旅游示范单位服务质量与评定》(DB11-T1015-2013)和《中关村科教文化游服务业标准体系》,积极推动了科教旅游产品走向市场化.

纵观国内外科教旅游的发展类型,国外科教旅游主要分为五大类型:现代科技园区旅游、人工科技场馆旅游、自然景观科考旅游、古建文物遗迹旅游、名校名企体验旅游[3].国内科教旅游发展较为成熟的主要是自然科考游和生态游、科学研究场所游、科技主题园游、科技会展游、产业旅游.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刘德谦教授(2014)认为可以将科教旅游细分为16个旅游类项,包括传统科技类博物馆旅游、现代科技场馆旅游、工矿企业生产流程参观旅游、工业遗产旅游、现代科技园区企事业单位观光旅游、现代科技会展参观旅游、科研机构和科学服务机构的科普游、自然保护区生态游、自然景观科考游、农业生产观光体验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游、青少年科技夏令营冬令营、高等院校科技活动体验游、高科技国防基地特许科普游、科技项目模拟游,以及其他与科教科技旅游有所互相跨越和包含的项目[4].许多类项在国内已经有

了较好的发展,当然有一些类项发展不好甚至是空白,需要社会各界对这些资源加以认识和重视.

1.2 科教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发展的产物,具有对旅游者吸引力、在旅游过程中获得包括游览观赏、度假娱乐、保健疗养、探险猎奇、科考研究等旅游价值、具有发展性,许多资源可以开发成旅游资源并可以产生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效益等特点[5].所以,就当代已经逐渐被开发和挖掘的科教资源而言,科教资源旅游化是切实可行的.

那么,科教旅游产品除了旅游产品应具备的特征以外,还应该重视四个核心要素,即内涵的知识性、产品的可参与性、项目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1.2.1 知识性

科教资源与一般自然人文资源不同之处在于其显著而具有吸引力的科学价值,并通过展示独特的高科技成果及其产业化的魅力来满足旅游者求知、求奇的动机,是科教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的最主要原因.这些资源点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向来神秘而深不可测,对于拓宽旅游者视野,尤其是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的青少年及家庭更有吸引力.

1.2.2 参与性

科教旅游资源孕育着大量的科学技术和科普知识,科教旅游的开展方式,区别于传统的说教或形式主义的科普活动,而是充分让旅游者亲自体验相关展项,参与相关活动,通过观察、操作,让游客近距离接触神秘深奥的科学成果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效果.

1.2.3 趣味性

科教资源不同于一般旅游资源或科普资源,它拥有形式多样的现代科学手段,在体验项目安排上,通过神秘奇特的自然现象、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拥有高精尖的科技产品等载体,展现其形态、构成、制作、演化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极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6].通过不断的项目趣味引导,更好地创设情境,引入生活实例,创造性地设计趣味体验方式,激发游客的参与乐趣,知识性十足.

1.2.4 创新性

科教资源是以科学技术作为支撑,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不断有创新性的技术手段注入在展项中,这不仅保证了展项的持久吸引力,而且使科教旅游产品能够不断满足大众日益个性化的求新、求奇的需求.科教旅游产品的创新性是任何一个旅游产品所无法比拟的,产品不断地创新,使其产品充满着无限魅力,不仅吸引着青少年,而且成人也乐于参与,同时也有效保证了科教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吸引力.

2 科教旅游产品体系开发模式

由此,科教旅游产品应坚持以多元、多样、多功能和多主题的产品开发原则,在产品开发中采取1 +n的产品组合形式,主体产品是科技科教,同时可结合展馆展会、工农业示范园、生态科考景区、科学服务机构及其他特许专项科技项目体验点的资源开发形式多样、项目多样、功能完善、主题多样的科教旅游产品,满足大众的个性化需求,走向市场化.

2.1 青少年冬夏令营

我国科普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学生,科教旅游的参与主体对象自然也是青少年.科教旅游将成为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深化素质教育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有2.08亿中小学生.科教资源点或基地应该认识到这一持久性的巨大潜力市场,从旅游市场开发的角度,开发一系列能够激发其兴趣,便于展示、操作和欣赏的科技体验优质冬夏令营、体验营科教旅游产品,将活动设计成涵盖知识性、娱乐性、新颖性三者并重,在资源选择上注意面向群体的年龄层次.以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为例,据统计,低碳科技馆在2013年就接待青少年团队249个,人数近34万人次.学生通过讲解、动手体验等方式感受了科技的神奇,丰富了低碳科普知识,同时也在游玩的过程中,增强了动手、动脑能力,达到了平时课堂教学中所达不到的寓教于乐的效果.但各类科教资源基地在开发此类旅游产品的侧重点上应有不同,见图1.

图1 科教旅游资源产品开发的侧重点

2.2 科技场馆体验游

科技场馆包括各类科技馆、博物馆、科技主题园等,为游客展示最集中、全面、生动的文化风情和科学技术,满足各层次旅游者的精神需求.这些科技场馆不仅富有科普宣传的传统职能,而且在展项研发和设计上引进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以陈列、展示、体验为手段,集高科技产品、娱乐项目、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增加场馆内展项的参与性、体验性和趣味性.以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为例,该馆在展项研发方面,设计序厅导览机器人、互动感应装置的儿童天地、4D多媒体沉浸式全球变暖体验区、互动演示沙盘等十大主题的近100个展项产品,同时设置休闲茶吧、书吧,完善的导览系统,满足游客的多方面需求.

2.3 生态遗迹科考游

生态遗迹包括各类自然资源和文物遗迹,通过专业考察结合旅游活动的方式,挖掘自然人文内涵和奥秘,以了解、体验科学知识为目的,是较高层次的少数人开展的旅游活动.国外这一类旅游方式受到一部分群体的热衷,如黄石国家公园、克罗多拉大峡谷等都是因具有科考价值的地质构造、动植物种等而闻名.国内自然人文资源蕴藏丰富,大量的自然遗存和人文遗迹需要通过科考人员进行发掘,借助地理空间信息系统、文物保护技术、特种设备设施、户外用品装备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以保障整个旅游活动的顺利有效展开.未来这一类科教旅游产品将不断受到自我实现型旅游者的追捧.

2.4 工农业园区参观游

工农业园区包括高新工业园区、工业遗址、农业示范园等,通过向游客展示高新技术设备及产品、高科技生产流程、高效经营管理模式,以免费和收费开放形式,通过参观、体验丰富园区有关生产、制造、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另外,园区也可通过开展旅游,提升公众形象,提高知名度,有利于园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这一类科教旅游产品可以通过整合园区及周边科教旅游资源,打造特色专项旅游线路.如2011年中关村与旅行社合作推出两条绿色低碳之旅,安排百度→北京三元农业科技园→蓝波绿农科技有限公司→鹫峰;北京植物园→品香山观光采摘园→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生物技术中心→闪联信息技术工程公司,成为市民亲身感受科技魅力,开阔视野的最佳选择.

2.5 科研名校修学游

科研名校包含科学技术的研发基地、科学服务机构、研究院、大学等.国外名校名企游学发展由来已久,主要通过体验和感知当地校园文化,现场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励志素养,领略和体验科技项目的先进技术.国内一些传统名校和科研基地利用特殊节庆活动日对普通游客逐步开放,比如清华、北大、北京体育大学、中科院、天文台、国防基地等,将众多科技成果、教育资源回馈给社会,做到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引导游客亲近科学和知识,弘扬一种更高的情怀和理想,将日渐成为科教旅游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意识与社会责任[7].

3 科教旅游产品的市场培育路径

国内科教资源非常丰富,仅中科院冠名的资源点就有96处,涵盖天文台、野外站台、植物园、标本馆、博物馆及科普基地等,但一些科教资源存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局面.由此,合理有序地设计、开发、整合科教旅游产品,开拓市场培育路径尤为关键.

3.1 科技体验+节事节庆模式

科教旅游产品最大的吸引点就是科技体验,科教资源点应积极引用互联网技术、GIS、三维仿真技术、声光电技术、绿色创新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整合产品资源,研发更多沉浸感、交互感、体验感的旅游产品,见图2.如2014年暑假,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利用神经工程学人体脑电波研发的意念赛车,开展对抗赛活动大受欢迎.在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开展体验项目的同时,需要结合全国科普月、市民体验节、旅游日等公众节事节庆活动,结合展项做好市场培育和增强宣传效应.同时,在非节假日期间,为提升公众的参与度,应积极利用其周边科教资源点,整合创新系列活动如科技体验旅游线路、科普大讲堂吸引公众参与:如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与乐高集团共同举办的乐高迎新创意科技嘉年华,吸引众多媒体的报道和关注.

图2 科教旅游资源产品开发的技术应用

3.2 科普教育+公益组织模式

科教旅游产品的核心功能是科普教育,因此应不断深化其社会效益内涵,应与关注农民工子女、贫困学生、孤儿、残疾儿童、特殊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公益组织积极合作,邀请这些群体到科教资源点参观、讲座、互动、游戏、设计课程、心理辅导、素质拓展训练、科学小实验、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不仅能接触到最先进的科学成果,还能亲自参与互动科学游戏、科学实验等活动,使这些群体在欢乐中学习科学知识,开阔了视野,培养了自信,建立阳光心态,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经过媒体传播,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公益科教旅游活动中来,促进科教旅游在公益方面的不断尝试,提升社会公众关注度.

4 结语

科教旅游产品在我国还处于新型业态,但国内科教资源非常丰富,急需通过旅游产品的包装和系列开发,培育进入市场.科教资源点除了通过自身资源,结合活动,寻找商机以外,还需要通过旅行社介入,加以整合,打造特色科教旅游线路;通过政府层面,加以推介,整合科教旅游资源点/基地,多方参与,利益共享,以此来促进科教旅游的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1]李应军.我国科技旅游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2006(10):73.

[2]高舜礼.海淀科教旅游崛起的意义[N].中国旅游报,2014-05-05,第2版.

[3]李廷勇.国外科技旅游的发展状况及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3(12):100.

[4]刘德谦.发展科教旅游,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兼及北京科教旅游发展的实例与建议[N].中国旅游报,2014-01-08,第11版.

[5]彭建明.地质资源旅游化的可行性分析[J].管理观察,2008,(10):125.

[6]陶卓民,林妙花,沙润.科技旅游资源分类及价值评价[J].地理研究,2009,18(2):527.

[7]王浒.中关村科教旅游带来新体验[N].中国旅游报,2011-09-28,第13版.

On Product System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Tourism and Its Development Based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Zhang Su

(Zhejiang Tourism College,Hangzhou,Zhejiang 311231)

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ized and generalized,tourism activities are taking on a growingly diversified and personalized look,hence the more favored science and education tourism products.By summarizing the five product developmentmodes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tourism,the paper endeavors to design themarket cultivation path,i.e.the integrated mode of technology experiences+festivals and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public welfare organization,so that the science and education resourceswill sustain a bett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the course of gradualmarketiz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cience and education resources;tourism resources;product system

F590

A

1008-293X(2015)08-0061-04

(责任编辑 王海雷)

10.16169/j.issn.1008-293x.k.2015.08.12

2015-01-10

浙江省教育厅2014年省级访问工程师项目;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青年行业项目(2014HYYB06);浙江省高等学校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FG2014052).

张 素(1983-),女,浙江宁波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会展经济.

猜你喜欢

科教科普科技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