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建筑混凝土框架施工质量问题及对策

2015-06-07王清江

山西建筑 2015年8期
关键词:标号框架结构框架

王清江 王 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 401520)

高层建筑混凝土框架施工质量问题及对策

王清江 王 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 401520)

分析了现阶段建筑框架结构施工存在的十大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并在工程实例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建筑工程,混凝土,框架实体,质量通病,对策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城生活,于是,本已紧张的城市土地变得越发紧缺,“节地”理所当然的成为城市发展规划考虑的重要因素。由此,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应运而生,这些建筑物结构体系,多为框架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及其组合等形式,建筑材料多为钢筋混凝土、钢结构或是型钢+混凝土等材料。现阶段,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中,因设计与施工脱节及施工控制不严格等原因,存在一定的影响框架主体结构实体的质量缺陷,即所谓“质量通病”问题,但通病也是病,何况有些通病对主体结构安全稳定的影响是致命的。

1 建筑框架主体结构常见问题

“质量通病”即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的问题,是现有的工艺技术或控制管理措施未能解决的质量问题。经分析现阶段建筑框架结构施工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十类问题。

1.1 框架主体结构节点存在的问题

建筑框架节点是指柱或剪力墙、纵横向框架梁及楼板交叉汇合部位[1],该交叉部位,柱(剪力墙)竖向钢筋、纵横框架梁水平钢筋立体交叉,施工时,无论是钢筋安装作业,还是混凝土浇筑作业均容易出现问题。

2)节点处柱箍筋数量不足问题,柱箍筋主要用于承受节点处的剪力,在众多的试验及实例中,当框架结构承受水平荷载时,框架节点将承受剪力、轴向力、弯矩的共同作用[2],而框架结构的破坏也主要是节点处混凝土达到剪切强度率先斜向开裂,既而框架结构破坏。因此,提高框架结构强度,必须合理配置框架结构节点处的箍筋数量,选取合理的箍筋形式。但实际施工时,往往因为节点处钢筋安装困难,箍筋安装不便,施工人员擅自减少了箍筋数量,或改变封闭箍筋形式,改为开口箍筋,大大消弱了框架节点的承受荷载能力。

3)节点不同标号混凝土浇筑问题,“强柱弱梁”是现阶段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基本理念,于是框架节点处出现了不同标号的混凝土,框架柱梁板同步浇筑成型时,不同标号的混凝土极易混杂,致使低标号的混凝土进入高标号区域,高标号混凝土进入了低标号区域,当高标号区域内混杂了低标号混凝土,必将极大消弱框架结构承载能力。表1为某工程框架结构混凝土设计表。

表1 某工程框架结构混凝土设计表

1.2 框架结构钢筋方面存在的问题

1)钢筋保护层问题,市场上虽有多种定型钢筋保护层垫块,但因考虑施工成本问题,施工时钢筋垫块多在现场制作或利用装饰石材厂的下脚料,无论是现场加工或是利用石材厂下脚料制作的垫块底面多为平整面,不利于混凝土进入垫块与模板接触面空隙,混凝土浇筑拆模后,垫块显露在混凝土表面。

2)楼板上下层钢筋排距不满足设计问题,施工时,由于楼板上下层钢筋层间支撑垫块或钢筋支架数量不足,造成楼板上下层钢筋间距变小,甚至紧贴在一起,影响楼板承受荷载能力,尤其是悬挑阳台板等构件。

3)钢筋锈蚀问题,建筑框架结构后浇带钢筋在后浇带范围连续[3],预留钢筋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裸露在空气中,极易生锈,甚至产生锈蚀,消弱了钢筋截面。

1.3 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1)地下车库混凝土渗漏问题,地下车库防水措施现多采取结构自防水+防水层隔水等措施,但施工时由于车库底板及侧墙多为分片分段浇筑,存在施工接缝,施工缝处极易出现渗漏病害。目前,防水层多采用SBS防水卷材,一旦防水层破损,窜水问题是造成地下车库混凝土渗漏水的主要原因和困扰治理渗水的主要问题。

总而言之,教育方式及学生自身等因素导致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科研意识缺乏;(2)科研精神不足;(3)信息获取及利用能力匮乏;(4)科研选题能力差;(5)科研方法掌握不够;(6)论文撰写能力薄弱[2]。

2)混凝土开裂问题,对于框架结构,混凝土开裂病害主要出现在梁柱节点部位。

3)框架结构剪力墙支撑块强度不足消弱截面问题,为确保框架剪力墙的厚度,施工时多采用混凝土支撑垫块支撑模板,考虑到施工成本问题,支撑块多外购定型产品,但定型支撑块并未按设计混凝土标号制作,且多为粗粒式砂浆,强度远不能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如支撑块截面为20 mm×20 mm,间距50 cm布置,剪力墙水平断面将减少3%~5%。

4)混凝土养护问题,建筑框架结构混凝土养护现多自地面开始敷设竖向水管至养护楼层,人工洒水养护,但在施工时,由于无专人负责,也未严格规定养护间隔时间,造成混凝土养护不及时,混凝土构件表面强度不满足设计,甚至出现裂纹等问题。

2 建筑框架主体结构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防治

2.1 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1)设计原因。设计人员缺乏工程经验,只片面强调合规合法,而忽略了工程建设的可行性,造成现有的施工技术难以实现设计意图。如“强柱弱梁”节点不同标号混凝土混杂问题,既有施工工艺不足原因,也有设计与现有技术不匹配问题。

2)施工原因。

a.设计原理不清楚,缺乏隐患意识。设计人员对设计方案认识不到位,交底不清楚,施工技术人员不理解设计意图,对重点部位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缺乏足够认识,盲目组织施工,造成了质量问题。

b.技术措施不到位,施工管理控制不严格,出现了质量问题。施工前未认真分析框架结构施工重点部位,未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或制定了专项措施,施工管理控制不严格,造成了施工质量问题。

c.习惯性施工造成质量问题,施工人员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危害缺乏足够认识,或见多了,都是这样施工的,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熟视无睹,不能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d.施工工艺不足,无法实现设计意图。现有的施工工艺尚无法确保“强柱弱梁”[4]不同标号混凝土同步浇筑施工时不出现混杂问题,因同层框架结构浇筑混凝土施工时,多采取一台或多台混凝土泵分区段连续浇筑施工,浇筑顺序为先下后上,即从柱、剪力墙竖向构件开始,后到梁和板,在浇筑节点区域混凝土时,需根据混凝土初凝、终凝时间,交叉浇筑柱、梁、板混凝土,泵送不同标号混凝土,因此,不同标号的混凝土在泵管内就混杂在一起,同时,浇筑不同标号的混凝土时,先浇筑的混凝土向较低作业面流淌,进入后浇筑混凝土范围区域,也造成了不同标号混凝土混杂在一起。

2.2 常见问题治理措施

防治常见的质量问题需从引起质量问题的原因着手,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1)设计原因引起质量问题防治,进一步完善设计理念,优化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应与现阶段施工技术相适应。同时,强化完善设计人员参与施工的机制,施工阶段,设计人员不仅仅需要参与验槽或重点工序验收,更重要的是施工全过程的跟踪检查,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优化设计方案,完善设计理论。

2)施工原因引起质量问题防治。

a.强化施工图审查和设计交底制度,使施工技术人员充分理解设计理念,明确质量控制的重难点,以便于施工时加强质量控制。

b.对重难点工序开展施工、设计、监理等多方参与的科技攻关,以优化施工方案,确保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如框架主体结构节点存在的问题,地下车库混凝土渗漏问题,框架结构剪力墙支撑

块强度不足消弱截面问题等可针对不同的工程,具体施工情况开展专题技术攻关,研究探索能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方案。

c.加强过程控制,确保工序质量,技术方案一经确定,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如治理框架结构钢筋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混凝土养护问题等必须严格施工控制管理。

3 工程实例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教职工住宅工程,建筑结构形式为高层框架结构,施工时,针对影响建筑框架结构实体质量常出现的问题制定了专项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严格管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简要介绍如下:针对框架主体结构节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梁顶原位架空绑扎梁体钢筋骨架,再下放入模的施工工艺,节点处柱的箍筋与梁体钢筋同步绑扎,为确保柱箍筋间距,增设竖向短钢筋,与柱箍筋焊接成钢筋笼,并绑扎在梁体钢筋骨架上。梁体钢筋骨架下放入模时,柱箍筋笼与梁体钢筋骨架同步安放到位,并与柱竖向钢筋绑扎。针对节点处不同标号混凝土浇筑时易混杂问题,采取了梁内增设密目钢丝网及齿形专用模具支挡等措施,较好的解决了混凝土流动混杂问题,做法见图1。

针对地下车库混凝土渗漏问题优化了设计方案,采用新型高分子防水卷材及预铺反粘技术。框架结构剪力墙支撑块强度不足消弱承载断面问题,采取现场制作高标号混凝土垫块方法。混凝土养护问题,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洒水养护,并制作了移动洒水车,以方便操作等措施。

4 结语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已成为现阶段建筑结构的主流形式,但由于建筑设计的局限性和施工工艺的不足,使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时存在众多的“质量通病”,影响着结构安全或耐久性能。文中分析所列出的“质量通病”仅是“通病”中的一部分,对原因的分析及治理措施的探讨也具有很大局限性,但相信,通过工程界专家的不懈努力,建筑框架结构“质量通病”必将得以彻底治理。

[1] 李兴华.梁柱节点施工技术在建筑框架结构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0(8):244-245.

[2] 郭 勇.浅谈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12(4):170-171.

[3] 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4] 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Deficiency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oncrete framework construction for multi-story building

Wang Qingjiang Wang Yue

(ChongqingTechnologyandBusinessInstitute,Chongqing401520,China)

This thesis analyzes current 10 major deficiencies in framework construction and its causes, and proposes improvement measures. These measures were put to practice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and social economic benefit, which can serve as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building, concrete, framework, deficiency, counter measure

2015-01-10

王清江(1973- ),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 悦(1973- ),女,高级工程师

1009-6825(2015)08-0042-02

TU973.15

A

猜你喜欢

标号框架结构框架
无黏结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拆改加固设计
框架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简述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非连通图2D3,4∪G的优美标号
基于ANSYS的多层框架结构隔震性能分析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
非连通图D3,4∪G的优美标号
非连通图(P1∨Pm)∪C4n∪P2的优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