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GIS的老年公服设施布局可达性实证分析

2015-06-07

山西建筑 2015年8期
关键词:布局用地界面

张 凌 菲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 成都 611756)

基于GIS的老年公服设施布局可达性实证分析

张 凌 菲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 成都 611756)

通过对老年公服设施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的特点梳理,构建了基于ARCGIS系统的老年公服设施服务评价方法,从街道网络、土地使用多样性、街区界面以及空间耦合四个方面阐述了老年公服设施布局模式对老年公服设施空间可达性的影响,并通过成都市四个社区的实证研究,提出了未来城市社区的老年公服设施存量更新重点。

老年公服设施,地理信息系统(GIS),布局模式,可达性

随着2012年我国城镇化突破50%关口,中国已初步进入城市为主导人均环境的历史新阶段。城镇化快速发展的10年,同时也是中国整个社会快速老龄化的阶段。巨大的老年人口将对中国城市的老年人服务体系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作为老年服务体系的基础支撑系统和实现平台[1],老年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数量是否充足,配置模式是否科学、空间分布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老年人是否能够享有高质量的老年服务。通过基于GIS空间分析工具对老年公服设施的空间可达性进行量化分析,有效寻找老年公服设施布局模式对空间可达性的影响,加强老年公服设施现状分析及优化更新分析决策的科学性。

老年公服设施日常服务半径见图1。

1 老年公服设施布局模式与空间可达性

空间可达性(accessibility)在人文地理领域常用做分析某类要素在空间的分布合理性,即由出发点到达目的地的难易程度[2]。老年公服设施布局模式反映了公服设施对老年人步行路径和距离的影响程度,因此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老年公服设施的空间可达性。

布局模式按照城市社区的老年公服设施分布区位划分,可将其分为核心组团集中式、街道界面伸展式和小区内部穿插式。“核心组团集中式”模式中,以“整体组团,分级配置”的公服设施结构进行空间组织,公服设施配置偏向于中心集中式,每个层级的几何中心配置相应等级的老年公共服务设施。街道界面伸展式布局利用高层住宅的塔楼裙房配置老年公服设施,通过增加沿街界面的接触空间提高老年人使用的便捷性。小区内部穿插式布局通常存在于小区内部,按照均质的配置模式进行布置,此类布局比较适用于文娱教育类和运动休闲类老年公服设施。需要注意的是,现实生活中的老年公服配置会出现二类甚至三类布局模式的混合,在实证分析过程中以主要类型作为老年公服布局模型进行研究。

2 案例分析及存量优化对策

2.1 案例背景

本次研究选取的成都市的典型社区分别为怡福社区、白果林社区、草堂路社区和神仙树社区。按照主体居住建筑建设年代划分,白果林小区建设于1980年末,草堂路社区建设于2003年,神仙树社区建设于2006年,怡福社区建设于2009年。在人口/用地规模方面,怡福社区居住人口约8 600户,占地面积0.6 km2,白果林社区居住人口约5 800户,社区占地面积0.5 km2,草堂路社区人口约3 100户,神仙树社区居住人口6 800户,占地面积0.7 km2。本次调研中,白果林小区和神仙树大院为小区内部穿插式,怡福社区为街道界面伸展式,草堂路社区为核心功能组团式。

2.2 老年公服设施可达性对比研究

不同类型的老年公服设施所具有的服务半径、服务频率、布局密度会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社区内的老年公服设施的空间布局结构[3]。社区布局模式与老年公服设施的空间可达性相互作用及影响,亦从土地利用特征、街道网络拓扑特征、空间耦合特征等空间特质层面反映。

1)街道网络特征与可达性。不同类型的道路网络结构本身即是居住在内部的人与外部环境接触和交流的效率的反映。Ⅰ型路网中垂直交叉结合错位布置,形成交通效率较高的内部流线,却降低了空间的可识别性和空间流动性等对老年人出行影响较大的环境特性(见图2a))。Ⅱ型路网的“内环+自由尽端路”模式天然决定了较低的开发强度,有利于塑造生动宜人的街道环境,有利于街边布置小型老年公服设施和休闲场所(见图2b))。Ⅲ型路网为“内环+方格”的路网有利于在核心营造聚集场所,核心处布置综合性老年公共服务设施能发挥聚集效应(见图2c))。

街道的拓扑形式对老年人出行活动的影响直观反映到老年公服设施的使用热度[4]。通过GIS将老年公服设施与道路网络叠合,发现Ⅱ型路网的草堂路社区老年公服设施布局明显呈现出“交叉口积聚”现象,老年人活动的高频点位却集中在高档住宅内部的组团绿地和大范围的公共绿地,两者不匹配造成了老年公服的使用不便。怡福社区和神仙树社区属于Ⅲ型路网,公服设施较好的分配在组团绿地周边而非交叉口,与老年高频活动范围高度重合。白果林社区属Ⅰ型路网,老年公服设施分布呈现小区内部穿插的模式。

2)土地利用多样性与可达性。土地混合开发利用能够借由其分散均质的公服设施用地载体来支撑和吸引更多样性、多种覆盖率的老年公服设施入驻,进而提高老年公服的整体可达性[5]。表1显示了四个社区的用地比例与用地混合指数。

表1 典型社区用地统计表

通过对比不同用地的老年高频活动权重可以看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比例与老年高频活动大致存在正相关性,但老年公服设施用地比例与老年高频活动却并不存在明显线性相关,数据结果的规律性并不明显,进一步将社区整体用地比例混合程度也纳入排序,结果发现,用地混合程度却与老年公服设施使用频率存在大致的相关性。按照在叠置区域内老年公服设施数量对社区进行排序:神仙树社区(21个)、怡福社区(18个)、白果林社区(16个)、草堂路社区(14个),与实地调研的社区老年公服设施满意程度排序一致。这表明了在社区规模下,老年公服设施与其他用地的协同配置比其自身的数量更重要。

通过将老年公服设施数据输入GIS软件生成老年公服设施使用效率等级图,显示老年高频活动区域与建筑退线15 m以上的临街商业服务业商业用地、公共绿地、菜市场用地以及幼儿园用地呈现显著的相邻性和重叠率。

3)街区界面形式与可达性。以街区界面范围30 m建立GIS缓冲区,并叠合老年公服设施使用频率,对比出街区界面在空间吸引力方面的差异。

从整体缓冲区内的空间吸引力看,怡福社区和神仙树社区吸引力较强,并且呈现较为连续的老年公服设施使用带,没有大范围割裂老年人与老年公服设施的联系,说明连续绿地的绿化空间界面对老年人有极高的吸引,休闲型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在此范围内配置能够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通过对空间吸引力较高的街区界面缓冲区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街区界面的形态、贴线率、绿化营造、街道路面质量等要素都从侧面增加老年公服设施吸引力和使用率,虽然从距离上不具备理想可达性的老年公服设施,一旦具有了良好的街区环境作为老年公服设施的过渡,即能很大程度上的增加老年公服设施的空间可达性。

4)老年公服设施的空间可达性耦合。老年公服设施的空间分布与老年人日常出行范围的耦合重叠范围决定了社区的老年公服设施的服务覆盖率和老年人日常使用满意度。通过对四个社区的老年人高频活动区域和老年公服设施的耦合叠析,发现现代高层为主的怡福社区与传统邻里为主的白果林社区中,老年公服设施与老年高频活动区叠合程度明显大于余下两个社区,一方面是社区范围内各类老年公服设施服务半径形成互补的格局,另一方面老年公服设施与组团级绿地的范围接近,有效增加了老年公服设施范围内活跃的老年人数量,组团级绿地充当了良好的桥梁衔接作用。

3 结语

本次研究在使用GIS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老年公服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与可视化分析。首先从道路网络结构看,道路网络对老年高频活动区域与老年公服设施区域是否叠合有一定影响;其次,不同的土地利用混合程度与老年公服设施可达性并非通常所认为呈现正相关,公服设施的简单增加不一定能够增加老年公服设施与老年活动范围的邻近性,在社区规模下,老年公服设施与其他用地的协同配置比其自身的数量更重要,此外研究还发现有活力的、连续且丰富的街道空间界面通过间接增加老年人出行的动力,增加了老年人接近老年公服设施的几率。同时,覆盖面积不大的组团级绿地由于与社区商业和社区老年公服设施在空间上相邻程度较高,能够极大提高老年公服设施周边的活跃老年人数,通过协同耦合配置起到增加老年公服设施可达性的桥梁衔接作用。

目前笔者仅从理论和实证评估角度进行研究,对于实际社区老年公服设施规划实践方面还未有幸能够参与,希望有更多的学界在日后能进一步深入探讨城市老年公服设施的规划实践,为应对城市老龄化提供坚实的科学研究与决策基础,推进老龄化事业健康繁荣发展。

[1] 陈 俊.我国城市居家养老中的社区老年服务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0.

[2] 方大春.基于GIS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在城市设施规划中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101.

[3] 高葆华.中国城市老年公建及环境设施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03.

[4] 支 瑶.西安市社区居家养老设施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72.

[5] 项智宇.城市居住区老年公共服务设施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152.

The accessibility empirical analysis on elderly public service facility layout based on GIS

Zhang Lingfei

(ArchitectureSchool,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Chengdu611756,China)

Through the combin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rvice content and service object of elderly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constructed the elderly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ARCGIS system, from street network, land use diversity, block interface and spatial coupling four aspects elaborated the influence of elderly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layout mode to elderly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space accessibility, and through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four communities in Chengdu, put forward the update key points of elderly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stock for future city community.

elderly public service facilit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layout mode, accessibility

2015-01-09

张凌菲(1989- ),男,在读硕士

1009-6825(2015)08-0012-02

TU984.14

A

猜你喜欢

布局用地界面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基于FANUC PICTURE的虚拟轴坐标显示界面开发方法研究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人机交互界面发展趋势研究
VR布局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