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内痔出血30例临床观察

2015-06-06杨丽萍赵国勇周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内痔

杨丽萍 赵国勇 周平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内痔Ⅰ期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内痔Ⅰ期出血患者6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方予以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马应龙痔疮膏外用。观察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3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个月后复发率为10.0%,对照组为21.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自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内痔Ⅰ期出血疗效明显,且复发率较低。

【关键词】内痔Ⅰ期出血;中药保留灌肠;马应龙痔疮膏

【中图分类号】R26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118-02

内痔Ⅰ期出血以排便时无痛性出血为主症,痔块不脱出肛门外。虽然该期患者疼痛、痔块脱出等症状不明显,但其出血症状却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对内痔Ⅰ期尽早实施有效治疗,可以较好地控制患者的出血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内痔Ⅰ期出血,临床收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選取2013年11月 至2014年9月我所收治内痔Ⅰ期出血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3.3±12.5)岁,病程3~60个月,平均病程(15.1±8.41)个月。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2.5±13.5)岁,病程3~54个月,平均病程(16.0±6.73)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均衡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与排除标准西医诊断标准[1]:便血,色鲜红,或无症状;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淡红。中医诊断标准[2]:便血色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排除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患者,排便失禁的患者,妊娠、急腹症、严重慢性病、肛门直肠急性发炎、腹泻、恶性肿瘤等患者。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行保留灌肠治疗,药用:苦参15g,三七10g,黄柏10g,白芷10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5g,紫珠草15g,地榆炭15g。上药加水150ml煎至30~50ml,待药液温度降至40℃左右时行保留灌肠。保留灌肠方法:灌肠前患者先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温水坐浴15~20min,患者取左侧卧位,暴露肛门,同时抬高患者的臀部及床尾约10cm高,用50ml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液,接上肛管,润滑肛管头端,插入患者肛门15~20cm,注入30~50ml药液,灌注完毕后嘱患者卧床休息0.5~1h,并尽量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以提高疗效,每日一次,10d为一疗程。

1.3.2对照组采用马应龙痔疮膏(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42021920)外用治疗,患者每天排便后先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温水坐浴15~20min,然后用马应龙痔疮膏外敷,每日一次,10d为一疗程。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排便出血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3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记录患者的复发情况。

1.5疗效判定[2]参照《中医肛肠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判定两组的治疗效果。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排便时无出血;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痔核缩小或萎缩不全,排便时出血减少;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

1.6统计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与3个月后复发率随访比较 治疗组痊愈23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痊愈18例,好转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有4例复发,对照组有8例复发,治疗组的复发率13.3%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与3个月后复发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痊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复发复发率(%)

治疗组30234390.0*413.3*

对照组30185776.78 26.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内痔Ⅰ期的病理表现为痔内静脉曲张,静脉增多,扩张变粗,在直肠粘膜下突起,质软,色红,内有曲张静脉的毛细血管团和结缔组织。内痔早期唯一的症状就是无痛性便血,间断性便血,色鲜红,或附于大便表面,或手纸染血,也可呈点滴状或喷射状出血。若内痔脱出未能及时还纳时,会出现嵌顿水肿、血栓形成、溃疡或感染,导致剧烈疼痛。随着人们生活、饮食、工作等因素的改变与影响,痔疮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多之势,且有一定年轻化的趋势。因此,对内痔进行早期有效的治疗,既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又能有效减低后期嵌顿水肿、血栓形成等严重症状的发生。

内痔Ⅰ期出血可归属于中医学“血证”范畴,在中医辨证下,治以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同时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的局部给药方式,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苦参具有消热燥湿,解毒消肿、杀虫止痒之功效,苦参中的苦参醇、苦醇 H、苦醇 K 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活性[3]。三七具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之功效,其中的三七素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三七还能够抵抗血小板聚集,起到抗血栓的作用[4]。黄柏具有清热解毒、燥湿之功效,有研究表明,黄柏水溶性成分可明显抑制水浸束应激负荷时的小鼠胃粘膜SOD活性,可明显抑制炎性疼痛引起的大鼠胃粘膜PGE量减少,具有很好的抗溃疡作用[5]。白芷具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的作用,最新研究表明,白芷中的呋喃香豆素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而且对大肠埃希杆菌、痢疾杆菌、革兰阳性菌等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6]。地榆炭可凉血止血、泻火敛疮,常用于下焦血热妄行之便血、痔血、血痢等症的治疗。配伍紫花地丁、蒲公英、紫珠草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品, 共凑其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之功。

本次研究中,治疗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内痔Ⅰ期出血,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内痔Ⅰ期出血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痔诊治暂行标准[J].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69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郑顺亮.清络方活性部位物质基础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

[4]李志红. 中药三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4,26(9):37-38.

[5]李丹丹,江培,杨书美,等. 黄柏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黑龙江医药,2014,27(3):601-602.

[6]朱艺欣,李宝莉,马宏胜,等.白芷的有效成分提取、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1):159-160.

(收稿日期:2015.02.26)

猜你喜欢

内痔
得了痔疮该忍还是割
内痔的内镜下治疗进展
自动弹力线套扎术在内痔治疗中的应用
内痔一般如何进行诊断呢
经肛周彩超与经直肠内彩超对内痔诊断及病情评估的对比分析
内痔直肠下端黏膜环切吻合,肛垫悬吊术(PPH术)180 例的分析
混合痔吻合器内痔切除闭合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评估和控制对策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对Ⅳ度内痔的临床分析
微量肾上腺素配合消痔灵治疗内痔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便秘与内痔的关系:附261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