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0例临床观察

2015-06-06罗志恩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手法复位桡骨远端骨折

罗志恩

【摘要】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使用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0%,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创伤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桡骨远端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4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102-02

桡骨远端骨折是距离桡骨远端的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多发于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由于老年患者通常有骨质疏松,因此骨折率较高。桡骨远端骨折约占急诊骨折的1/6[1],此种骨折在愈合后,患者的肢体功能不会受限。临床治疗通常使用夹板外固定和手术内固定等方法,笔者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创伤小,安全性高,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所有患者均有局部压痛、腕部肿胀、腕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等症状。患者需符合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标准,属于新鲜闭合性骨折,排除开放性骨折,骨骼分离,不完全骨折和陈旧性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7.3±2.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6.8±2.2)岁。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具体为:患者取坐位,医生握住患手的大小鱼际,双手的拇指并拢、放置于骨折远端。助手站在靠近患肢一侧,环抱前臂进行牵引治疗,牵开后医生将骨折远端和助手的位置成角折顶。根据患者骨折端的侧移方向,医生在助理的牵引下向尺侧远端挤压,或向桡侧挤压[2]。夹板外固定治疗:使用四块小夹板和三个压垫,根据患者骨折移位的情况,在骨折处放置棉垫。如在远骨折端背侧桡侧出现移位的,可以在其背侧、桡侧和骨折近端掌侧放置棉垫,接着再用小夹板进行外固定。对照组患者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療,患者取仰卧位,臂丛麻醉后,术者将关节囊切开,充分暴露关节面。在直视下进行复位,并使用克氏针固定,确定复位情况良好后进行螺钉锁定。所有患者骨折复位后进行肘关节和手指的功能锻炼,复位3~5d后及时进行X线检查,若有移位及时调整压力垫、进行复位,两周后进行前臂的旋转功能锻炼。

1.3疗效判定参照有关文献[3]拟定。优:患肢无疼痛,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掌屈伸度减少小于15°,握力正常;良:患肢偶尔疼痛,当活动剧烈时腕关节受限,掌屈伸度减少15°~30°,握力接近正常;一般:患肢经常疼痛,轻微活动受限,掌屈伸度减少30°~50°,腕关节功能和握力减弱;差:患肢持续疼痛,正常活动会受限,掌屈伸度减少超过50°,腕关节功能和握力有明显减弱。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0%,对照组优良率为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例(%)]

组别例数优良一般差优良率

观察组3016(53.3)11(36.7)2(6.7)1(3.3)27(90)

对照组3012(40)13(43.31)4(13.3)1(3.3)25(83.3)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FL)]

表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例)

组别例数固定物感染痛性营养不良不良反映发生率(%)

观察组301210*

对照组30512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FL(2K2]

3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在骨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由于人体腕关节的活动较为频繁,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会出现腕关节慢性疼痛和僵硬,影响患者手部的活动功能和握力等[4]。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切开术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它对于老年患者的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由于老年人的骨质疏松会给骨折复位增加难度,此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然而手术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患者的骨折程度不严重,完全可以依靠手法复位和夹板外固定治疗得以康复。

在复位治疗时,医生良好的复位技术和助理的配合度是关键,临床中会出现复位不良的情况,给患者带来创伤性的关节炎等并发症,也是骨折愈合后患者腕关节出现疼痛的原因。夹板外固定的松紧度及功能锻炼也需要重视,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骨折处的颜色、温度、肿胀等情况,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指导早期功能锻炼。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3.3%,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无血管和神经的损伤。综上,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创伤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兴凯,杨付晋,苏晓龙.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伤.2010,8(23):573-574.

[2]王承志.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挠骨远端骨折52例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 6(2):39-40.

[3]董林,王志勇,魏国俊,等.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5):81-82.

[4]梁世晅,张春建,钱金.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15(2):58-59.

(收稿日期:2015.02.24)

猜你喜欢

手法复位桡骨远端骨折
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与中药熏蒸治疗效果分析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
早期护理干预对肩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后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