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分析

2015-06-05谭淑英容雪瑶秦兴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1期
关键词:培哚丹参证候

谭淑英 容雪瑶 秦兴华

丹参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分析

谭淑英 容雪瑶 秦兴华

目的 分析丹参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7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37例, 对照组予以培哚普利治疗, 研究组予以丹参联合培哚普利治疗, 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其治疗后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尿微量白蛋白(UAER)、血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 (尿β2-Mg)等检测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能稳定患者血糖水平并改善其肾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糖尿病肾病;丹参;培哚普利

中医学认为, 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在于“本虚标实”, 本虚为气阴两虚, 标实指痰热、湿热及瘀血, 因此需注意各脏器变化及瘀血阻滞现象[1]。本研究选取74例患者分别予以不同用药方案并对比其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4例, 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尿蛋白量介于30~300 mg/24 h, 均确诊为糖尿病肾病, 排除其他疾病所致肾功能损害、尿路感染、前列腺炎与并发严重心血管疾病者[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各37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19∶18, 年龄61~80岁, 平均年龄(73.18±9.07)岁, 病程10~17年, 平均病程(13.27±2.68)年, 合并高血压17例;研究组男女比例20∶17, 年龄62~80岁, 平均年龄(73.59±9.13)岁, 病程10~17年, 平均病程(13.15±2.80)年,合并高血压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糖尿病饮食、口服降糖药、降压等基础治疗, 使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3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培哚普利口服,4 mg/次,1次/d。两组均连用6个月。

1.3 观察指标 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与饭后2 h血糖, 证候评分依据《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进行评价[3,4], 标准:按症状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四级,主症记0、2、4、6分, 次症记0、1、2、3分;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UAER、Scr、尿β2-Mg等指标;记录两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χ-±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证候评分与血糖水平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其治疗后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比较 研究组UAER、Scr、尿β2-Mg等检测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评分与血糖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评分与血糖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组别例数时间空腹血糖(mmol/L)饭后2 h血糖(mmol/L)证候评分(分)对照组37治疗前8.51±1.7513.10±2.4536.85±11.27治疗后7.93±1.58a12.57±2.39a29.63±10.89a研究组37治疗前8.60±1.7813.00±2.4836.72±11.30治疗后6.08±1.92ab10.01±2.14ab20.72±9.68ab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组别例数时间UAER(mg/24 h)Scr(μmol/L)尿β2-Mg(μg/L)对照组37治疗前150.72±40.63123.70±21.82739.18±245.31治疗后128.51±35.17a116.91±20.57a550.80±212.63a研究组37治疗前149.80±41.68122.58±20.90737.80±237.81治疗后102.73±40.68ab101.72±21.53ab359.62±179.60ab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报告口干与便秘各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 研究组报告皮疹2例,便秘1例, 发生率为8.11%,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目前尚不明确其发病机制, 但多认为其与血流动力学、糖与脂质代谢异常、遗传及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相关, 其中肾素-血管紧张抑制素在该症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如何有效拮抗血管紧张素对延缓肾功能恶化并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5]。糖尿病肾病临床多表现为血脂、血糖异常并伴有蛋白尿,患者大量排泄蛋白尿则表明肾功能损伤程度较大, 因而临床治疗目的在于减少蛋白尿排泄并改善肾功能[6]。培哚普利作为血管紧张抑制剂, 其能有效阻断血管紧张素的生成途径并减少血管紧张素;并在降低血管阻力的同时改善肾脏的血流动力学, 从而有效扩张小动脉并降低肾小球压力, 达到促进肾血流量增加的效果;此外培哚普利可改善血脂、血糖代谢,改善肾小球的滤过膜通透性, 从而有效减少蛋白尿[7]。

本研究选取7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别予以不同治疗方案, 对比两组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亦证实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 两组患者应用该药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较于治疗前, 两组血糖水平、证候评分与各项检测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 表明培哚普利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同时分析还发现, 联合用药的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提示丹参联合培哚普利的有效性优于培哚普利单一用药。分析其原因在于, 研究组针对糖尿病肾病中医机制进行相应用药, 糖尿病肾病主要病机在于痰阻血瘀, 而复方丹参滴丸具有化瘀活血、理气止痛之效。经现代药理学证实, 本药中丹参具有抗凝血、降低血小板凝聚性及钙拮抗等多种作用, 因而能有效扩张肾脏血管并改善其微循环, 并改善自由基的代谢紊乱, 在减少蛋白尿同时延缓肾病进展[8]。丹参联合培哚普利应用可通过不同药物机理互补药效, 从而其临床疗效优于培哚普利单一用药。分析作为药效评价重要指标的不良反应, 发现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分别为5.41%、8.11%, 提示联合用药未增加患者不良反应, 表明两组用药均具有安全性。关于丹参联合培哚普利对患者血脂情况的具体影响情况, 还待临床进一步观察。

综上所述, 糖尿病肾病应用丹参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与肾功能, 从而有效提升临床疗效,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推广应用。

[1] 陈荷, 张毅, 赵月萍.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12,19(3):289-290.

[2] 杨辰华, 张社峰.糖肾宁胶囊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0例.中医研究,2014,27(2):25-27.

[3] 魏新平, 王学珍, 吴增利.替米沙坦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4, 9(4):1-2.

[4] 史光彩, 苏超, 崔丽, 等. 培哚普利联合尿毒清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观察.中医药临床分析,2014,26(7):679-680.

[5] 李晓春. 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85-186.

[6] 韩晴, 张丹, 彭燕, 等. 阿托伐他汀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山东医药,2012.52(43):86-87.

[7] 刘丽, 詹钊, 韩冰冰.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3):1549-1554.

[8] 吕雪欣. 培哚普利在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5):1178-1179.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combined with perindopril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TAN Shu-ying, RONG Xue-yao, QIN Xing-hua.
Foshan City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Fosha.528000,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alvia Miltiorrhiza combined with perindopril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Methods A total o.74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with37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perindopril for treatment,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Salvia Miltiorrhiza combined with perindopril for treatment. Curative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research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syndrome score,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research group had much better improvement of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 serum creatinine (Scr), urine β2-micro globulin (urine β2-Mg)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and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 and perindopril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can stabilize blood glucose and improve renal function without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Diabetic nephropathy; Salvia Miltiorrhiza; Perindopril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015

2015-01-15]

528000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培哚丹参证候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阿利吉仑联合培哚普利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
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对大鼠糖尿病肾病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Δ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