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

2015-06-02张琦韦铁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服务业知识产权

张琦 韦铁

摘 要:知识产权培训服务是知识产权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该文通过对比全国各省市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发展现状,剖析出广西在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发展的不足之处。结合先进自身区位优势和政策利好条件,提出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发展对策,如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等。

关键词:知识产权 服务业 发展策略 知识产权培训服务

中图分类号: 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c)-0025-03

知识产权服务是高技术服务业的重要领域之一,是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1]。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里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是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主要方向。2010年,中组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加大对知识产权、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开发力度是未来十年我国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国务院于2011年三月颁发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里又确立了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其中知识产权服务业是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运转的重要支柱[2]。

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作为知识产权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又承载了人才队伍建设的职责。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主要包括:对知识产权人才的专业化培训,如职业资格培训、高端实务培训;也包括公益性的普及培训。2012年11月1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指出“发展知识产权教育培训服务,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制定知识产权人才职业能力框架,引导培训机构规范发展,支持培训机构开展职业分类分级实务培训,推进国际交流合作,采用引进人才、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培育一批专业化的知识产权培训服务品牌机构。”在《意见》实施后,得到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重视,纷纷成立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知识产权培训中心来发展本地区的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本文将对广西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为从根本上促进广西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决策参考。

1 广西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现状

自2012年《意见》颁布以来,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3]。

2014年中旬,《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印发实施。

该《办法》是广西知识产权局会同教育厅共同推进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设、规范和加强培训基地运行管理的一个规范性文件。《办法》规定,培训基地是经广西知识产权局、教育厅批准设立、承担知识产权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机构,主要依托广西高等院校,突出特色,按照有利于广西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培训的方式进行组建。目前,广西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广西大学)、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广西民族大学)成为首批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的培育单位。《办法》中指出在2015年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将建设到4~5家。

自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成功设立之后,在广西知识产权局、教育厅、科技厅等指导和帮助下,由广西知识产培训中心、广西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会同各地市知识产权局开展了大量的知识产权培训工作。2012年,各界参训人员9941人次,该值位列全国第22位;2013年,各界参训人员10788人次,同样位列全国第22位,其中:由省局开展的知识产权培训工作与会3903人次,地市局开展的知识产权培训工作与会7885人次;培训党政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1414人次(现场培训)、培训企事业工作人员7566人次(现场培训)、培训中介服务人员602人次(现场培训)、培训本系统工作人员1163人次(现场培训)、知识产权局主导的远程教育培训人数855人次(含各类人员,按照远程培训人员20人折算现场培训1人次处理)。

2 广西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2.1 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开展不充分

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开始开展的时间较晚,实际效果在各级干部、行业从业人员、群众也有较好的反响,但同国内其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相比仍有不足之处。全国知识产权培训人次对比情况如图1所示。

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发达地区在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同时,也大力投入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2012年山东省知识产权培训人次为全国第一,分列2-9位的分别是江苏、广东、浙江、天津、上海、湖南、湖北,监测值由83.47-72.55,而首府北京的知识产权培训人次仅列第十二位,监测值为67.99。而到了2013年,全国知识产权培训人次最多的省份为江苏省,分列2-9位的省份分别为广东、北京、天津、四川、上海、湖南、湖北、山东,监测值由84.16-67.57。由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在2012年位列第一的山东省,在2013年它的知识产权培训人次滑落到第九位。而在2012年培训人次排名仅为11名的北京市,在2013年培训人次跃升至第三位。可以看出其他省市在2012-2013年的知识产权培训人次有明显上升,而这些地区主要是我国目前经济最发达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江、浙、沪、粤)和长江经济带(湖南、湖北、上海、江苏、浙江),再包括首都北京、重要城市及港口天津。这充分说明了在发达地区,发展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是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步骤。

2012年和2013年,广西知识产权培训人次均列22名,监测值分别为31.50、35.79。而邻省贵州省的知识产权培训人次排名由在2012至2013年间上升了十名,这说明了在经济结构相似的省份有了成功发展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的先进案例。目前广西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存在的问题有:广西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这与广西国专利申请量增长率排名第一的发展速率并不匹配,说明广西在力推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忽视了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这一重要组成部分。endprint

2.2 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失衡

广西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起步较晚,虽然在近两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发展方向上尚未明确,培训力量稍显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对企事业工作人员的培训人次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

广西知识产权局及培训基地2013年对企事业工作人员培训人次(现场培训)共计3000人次高于全国各省市该值中位数2000人次,但与江苏(49440)人次、北京(24770)人次、上海(24930)人次、湖南(16837)人次差距明显,说明我区对企事业工作人员的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尚未重视。企事业人员的知识产权培训直接关系到在知识经济时代下该地区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前景,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进程。同西藏、青海等地区不同,我区有着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工业及制造业是我区的支柱产业,对企事业人员的知识产权培训显的尤为重要。加强对企事业单位人员的知识产权培训,不仅是发展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的重中之重,也是更好更快进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

(2)知识产权局主导的远程教育培训基础薄弱。

2013年知识产权局主导的远程教育培训人数(含各类人员)为55人次,低于全国各地区该指标中位数120人次。值得注意的是,该指标区别明显,体现在: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未开展该项工作(如甘肃、西藏);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未开展该项工作(如上海市集中现场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工作);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该项工作充分实施(如北京73075人次、湖北76909人次)。对于广西,知识产权局主导的远程教育培训十分必要,必要性也体现在如下几点:师资力量集中,广西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主要力量集中在首府南宁,主要包含两个依托南宁高校(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建立的培训基地和政府机构(科技厅、教育厅、知识产权局等);自治区产业分散,需要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培训的单位较多,如柳州的制造业、北海桂林的旅游业和创意文化产业等等。

(3)培养知识产权行业内人员较少

在对中介服务人员和本系统工作人员培训的工作中。占广西所有培训工作人次的比例仅为3%和5%,远低于全国中位数水平下的10%和27%。所以,对中介服务人员和本系统工作人员培训的不足,是广西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的缺陷。

2.3 地市局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发挥不充分

在各个地区的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地市一级知识产权局及培训中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发达地区,省一级培训基地的作用职责不断被地市局所分担。相对于选择省级培训基地(中心)开展知识产权培训课程,企事业单位更倾向于选择地市级培训基地(中心)的培训。

首先,地市一级培训课程准入门槛低,省级培训机构开展的知识产权培训课程往往面向大型企事业单位,而中小规模的企事业单位接受知识产权培训机会较少。其次,省级培训机构开设课程受教师时间、授课地点等条件的限制,不能充分满足企业需求,而地市级知识产权局可以更灵活的根据企事业单位需求开设课程。最后,由地市局承接一部分知识产权培训工作也可以促进各地市知识产权服务业整体的发展。因为知识产权培训服务是其他各种知识产权服务功能的延伸,在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得到发展的情况下。无论是对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其他职能进行深造、优化,还是培育该地区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开发、利用、保卫意识,对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都大有裨益。

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基地)2013年培训1590人次,而湖北各地市局共培训26996人次,良好的分摊了省一级培训基地的培训任务。也促进了湖北各市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均衡发展。与各地区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培训工作相对比,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开展的培训工作在全国几乎都中位数值持平,也就是说在省一级的知识产权培训工作上广西达到了平均水平。但是,在全国知识产权培训工作人次排名上广西连续两年排名22名这一靠后名次,主要原因是各地市局的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开展不充分。

广西所有地级市都成立了知识产权局,截止2011年底,全区共有43县(市、区)挂牌设立了知识产权局,自治区、市、县三级知识产权培训工作体系继续加强。但是,各地市局的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开展的并不充分。广西各地市知识产权对党政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工作人员的培训人次仅为全国各地区该指标中位数值的一半,相对较发达地区(山东、湖北、广东)远远不如。

3 广西知识培训服务业发展建议

3.1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首先,加大对培训服务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出台对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发展有利的优惠政策,例如,减少税收、启动资金、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与必要的政策支持。其次,设立多项专项基金。针对广西知识产权培训服务的发展现状,加大对各级知识产权培训单位的投入。最后,改善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基础环境。在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广西自治区政府要十分重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要加大科研投入,扩大人才队伍建设,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为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提供良好环境基础,积极促进经济与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加快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人才的培养和机构的建设

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为知识产权其他模块培养人才,但是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才。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需要的人才有如下几种:良好的师资,知识产权方向的研究者,有着较高的专业水准并熟悉对人的教育,加强自治区高校的知识产权专业教育并促进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的建设;行业内的佼佼者,通过引进或培养出在知识产权服务业内资历老、水平高、业务面广、视野开阔的人才,以老带新的培训出工作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的知识产权人才。

加强机构的管理和建设,在增设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的同时不忘关注老基地的发展,监督各基地培训工作的开展,督促培训基地的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做到数量多、效率高、质量好。积极实施广西“知识产权十百千人才工程”这一利好,认真贯彻落实广西人才工程,并且在相关部门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大学生中培养熟悉知识产权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和管理方法的基础保障人才。endprint

3.3 增加对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

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各个地区知识产权培训工作的主要受众,就大部分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来讲,针对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占比最高。但是由于各地区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远高于知识产权服务业(包括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业和本系统内工作人员),这就显得各地区针对企事业单位人员的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开展的并不充分。

就必要性而言,企业知识理论认为,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知识产权作为知识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而该地区企业单位的竞争力强弱又直接关系到该区域的竞争力,对事业单位来说也是如此。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知识产权培训,是培养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面向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仅有着充分的条件(运行良好的培训基地、不断扩充的师资团队、潜在未接受过培训的工作人群),而且有着必然的需求(来自企事业单位增加自身竞争力的需求)。所以增加对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是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3.4 发挥各地市知识产权局作用,增加远程网络培训

首先,在现有各地市知识产权局、各地市高校、各地市企事业单位中挑选从事过知识产权相关专业毕业(理论水平较高)或者有丰富知识产权方面工作经验(实践水平较高)的人才,对其进行更深程度的知识产权专业培训,在结合其自身的知识产权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培养出各地市的高端知识产权人才。

其次,在各地市的组织下,由各地市新发展的知识产权培训人才结合原有培训力量。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和知识产权专业培训,分流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中心)的培训工作,实现广西知识产权培训服务协调发展。

最后,利用各级知识产权局自身的、其他政府职能单位的、各受训企事业单位自有的远程培训系统、网络会议平台,由各个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中心)或者地市局知识产权培训部门开展远程网络培训。实现培训培养资源的最优使用,实现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业的远程覆盖。

参考文献

[1] 刘菊芳.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关键问题与政策研究[J].知识产权,2012(5):67-73.

[2] 杨红朝.知识产权服务业培育视角下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8):176-180.

[3] 雷蕾,韦铁,何明,等.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发展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3(11):20-24.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服务业知识产权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知识产权
中介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