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溪市重点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2015-06-02杨文军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抽样调查职业倦怠

杨文军

摘 要:教育领域的职业倦怠问题,很早就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意。重点高中的教师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所面临的压力比较大,因而其心理问题和职业倦怠都有着自身的特点。该文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市重点高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和分析,以期找到一些帮助教师解决职业倦怠的途径与方法,避免这一病态现象继续蔓延,影响教师的生存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让教育回归正常轨道,真正起到教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倦怠 心理健康水平 重点高中 抽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c)-0018-02

1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问题的提出

时至今日,教师已经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中学教师群体尤为明显,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教育报公布的“当今我国中学教师心态及行为调查”结果显示,有95.5%的教师认为现在的精神压力太大,其中20%的教师受到职业倦怠的困扰。

当前,关于我省高中教师心理健康和职业倦怠的研究不多,尤其是针对本溪市重点高中教师的研究目前还没有。该课题研究旨在通过了解我市重点高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状况和影响因素,找到一些帮助教师解决职业倦怠的途径与方法,避免这一病态现象继续蔓延,影响教师的生存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让教育回归正常轨道,真正起到教育人的作用。

2 课题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我市两所省重点高中161名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背景、教龄、职称的各科任教师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61份,回收有效问卷145份,回收率为90.06%(各维度人数见表内标注)。

2.2 研究工具

该课题采用的研究工具为:(1)采用的徐富明、吉峰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该问卷共有15道题目,可分为情绪疲惫、少成就感和去个体化三个维度,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为0.87,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依次为0.84,0.66和0.67。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采用Likert5点自评式量表,从“从未如此”至“总是如此”5等级记分制。被试在问卷上的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严重。(2)采用国际通用的心理健康量表SCL-90,该问卷共有90道题目,共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十个维度,即可分别计算各维度分,也可计算总分,以体现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7,十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依次为0.90, 0.85, 0.86, 0.92, 0.88, 0.84, 0.84, 0.78, 0.85, 和0.75。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2.3 研究程序

根据我市教师的实际情况,选择团体施测和个别施测相结合的方法;为确保施测结果真实有效,问卷均采取匿名形式。

2.4 数据处理

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

3.1 教师职业倦怠与自身基本特征的关系

从表1中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总体而言,被抽样参与本次研究的145位老师的职业倦怠水平还比较低,处于一个较为正常的水平。与其他地区的研究数据相比,结果如下所示:情绪疲惫(17.40 vs 17.74), 少成就感(19.41 vs 11.32),去个体化(4.90 vs 5.21)。从以上数据可知,本研究中的教师在情绪疲惫和去个体化两个方面均与其他地区的水平相当;而少成就感则远远好于其他地区的水平。这就表明本溪地区重点高中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要好于其他地区。

此外,从表中的结果来看,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不具备性别差异,也与教师年龄、教师教龄等因素无关;然而却与教师担任的课程类别和自身的教育背景有关。即承担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这些主干课程的教师,相对于承担体音美信等非主干课程的教师而言,表现出更高的职业倦怠水平,而且在情绪疲惫、少成就感和去个体化三个维度上都表现出这种一致的趋势。此外,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们在去个体化上的得分低于本科学历的教师,表明学历越高,老师的人格统一性越好。

3.2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身基本特征的关系

从本次调查的数据来看,总体而言,参与本次研究的145多位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差,需要引起关注。特别是与其他地区的一些研究数据相比,无论是各个维度分还是总分,都表明本溪地区重点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此外,从表,中的结果来看,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不具备性别差异,也与教师年龄、教师教龄、婚否、教育背景等个体因素无关;然而却与教师担任的课程类别有关。具体而言,承担主课的教师在人际关系敏感和其他问题上的得分更高,表明在这两方面,承担主课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

3.3 教师职业倦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从表3结果可知,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教师职业倦怠的三个因子得分及总分与心理健康的各因子及总分都处于一个非常相关的水平;特别是教师在情绪疲惫上的得分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得分相关程度更高。表明老师的情绪疲惫可能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以上回归的结果来看(表4),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可以解释其心理健康27.6%的方差变异。表明职业倦怠水平可为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谢姗姗.福建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6):48-50.

[2] 廖海燕.苏北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89-91.

[3] 苌光锤,鲁峰.安徽省淮北市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1(6):448-450.

[4] 马宵梅.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马宵梅[J].上海教育科研,2011(6):56-57,74.endprint

猜你喜欢

抽样调查职业倦怠
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对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结合使用的探究
计算机辅助的抽样调查应用框架探讨
《抽样调查》实验教学创新性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及对策
城市居民住户调查抽样框存在的缺陷及优化策略分析
简述抽样调查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意义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