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2015-06-02崔淑红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应对策略成因

崔淑红

摘 要:传统教育由教师为中心而造成思维中的权威定势,以书本为中心造成思维中的唯书本定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造成思维的障碍。素质教育给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注意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思维能力。而学生思维的深化,障碍的克服,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在教师引导下探索出克服产生思维障碍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笔者从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促使思维开放、保持思维灵活、发展抽象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学生 数学思维障碍 成因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c)-0127-02

高中数学是一门思维密度大、难度高且具有一定的思维连续性的精神活动,需要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分析、概括、归纳、综合、猜测、推理、证明等一系列的思维方法,根据所学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这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全面、准确地理解数学定义、概念和基本原理,并将其灵活运用到数学学习中去。但是,在教学中,教师总能发现一部分学生听课、与师生互动基本没有障碍,似乎对知识理解的不错,但是,一旦去做题就不知道该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了。当教师为其分析、讲解了解题思路后,这些学生又会表现出恍然大悟的样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既不是学习内容难度过高,也不是学生学习不努力,而是学生的思维形式与学习内容存在一定的错位,导致学生的思维在某个阶段出现了障碍。这种思维障碍会成为阻碍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的思维障碍成因进行深度探究,并寻找适当的应对策略,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

1.1 不良习惯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很多学生在九年义务阶段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由于小学、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相对简单,思维密度不大,很多教师采取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梳理好知识点、构建现成的知识框架、总结好题目类型以及解题方法,辅以“大题量”的强化训练,凭借“熟能生巧”的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形成了一种思维的惰性,学生只知道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听到哪里;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讲了概念、定义,在学生看来那就是概念和定义,不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和工具,具体解决问题的方式需要教师传授和总结,没有教师的指引和带领,这些基础知识在学生眼里永远是“看山是山”,不懂得如何利用这些基础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更不要谈举一反三、灵活变通了。这是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主要成因。

1.2 思维形式的单一导致学生思维肤浅

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表象理解,只知道记住这些定义或概念,却没对一些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深刻的理解,没有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无法把握知识的本质,更不要说利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了。例如,让学生证明:如果a≤1,b≤1,则ab+√(1-a2)(1-b2)≤1。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之后讓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是通过三角代换来证明的(设a=cosα,b=sinα),理由是a≤1,b≤1。这正是学生思维肤浅的具体表现,只知道要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却不去思考所学知识与问题之间有无联系,是否属于同一知识体系,就想当然地将两个毫不相干的量(a,b)建立了具体的联系。思维的肤浅导致学生思维切入点或方向错误,是造成学生思维障碍的另一原因。

1.3 定式思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定式思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适度的定式思维可以缩短学生的思考距离、节省时间,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提升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定式思维又会导致学生抱着固有的解题经验不放,坚持“一条道走到黑”,导致思维模式僵化,缺乏应有的灵活变通能力,是的思维的有效性和解题的效率受到影响。例如,如:z∈c,则复数方程(z-1)+(z+1)=2所表示的轨迹是什么?可能会有不少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是椭圆,理由是根据椭圆的定义。却忽视一个重要的问题: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已知条件入手,进行严密的推理和计算,用事实充当判断的根据,过程作为结论的支撑。这种先入为主的定式思维,会导致学生思维滞涩或走向“歧途”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定式思维已经成为影响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穿心思维能力的一大障碍。

1.4 缺乏高中生应有的抽象思维能力

部分学生能够顺利地解决一些直观的或类型熟悉的数学题目,对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往往找不到其切入点或者突破口。其最大原因是学生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想象力,不能实现数字、文字和数学知识、图形的快速转变,导致思维停止。例如,已知实数x、y满足:x+2y-3=5√(x+1)2 +(y+2)2,则P点的轨迹是:( )(A)圆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在复习圆锥曲线时,我拿出这个问题后,学生一着手就简化方程,化简了半天还看不出结果就再找自己运算中的错误,而不去仔细研究此式的结构,进而可以看出点P到点(1,3)及直线x+y+1=0的距离相等,从而其轨迹为抛物线。这表现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欠缺,没有将数学式和图形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思考,在数学符号和图形之间构筑了一道障碍,导致思维受阻,停滞不前。

2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应对策略

2.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发展思维能力

教师要舍得放手,不让学生在教师的“搀扶”下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做到深入透彻地理解,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实现新旧知识的链接和融合。引导学生将数学题目放到数学知识体系中思考和理解,从理解题目的考察意图、训练目的入手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敢于放手,鼓励学生作学习的主人,通过多种方式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经历思维探究的过程,加强学生的体会,形成和发展思维能力。

2.2 发展学生的多元思维方式,促使开放思维形成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让学生从学过的知识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学生得出结论之前,教师一般不进行暗示或题型,更不直接将自己的结论作为答案讲述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思维方向形成干扰,或阻止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还要通过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多题汇总等开放性和总结性思维方式的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放开手脚,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既发展学生个体思维能力,有促使学生的思维进行摩擦、碰撞,迸溅出智慧的火花,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共同提高,发生质的飞跃。学生思维过程的交流和思维成果的分享,有助于学生多元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促使学生的思维逐渐走向开放。

2.3 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定式思维,保持思维的灵活性

定式思维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思维形式,也是学生学习经验、思维结晶的具体表现。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地看待定式思维,并最大程度运用好定式思维。当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了类型完全一致的题目,学生就可以借助定式思维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途径,不失是一种简洁高效的学习方法。但是,面对一个形式有变动或完全陌生的题型,切忌死搬硬套,从自己已有的解题经验出发思考问题,而忽视了对问题本身的理解、分析、猜测和推理,造成思维弯路或误入歧途。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面对不同题型,采用适合的思维方式,或利用定式思维降低思维“成本”,或从题目出发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寻找切入点,促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的综合活动,促使学生思维灵活、高效。

2.4 培养学生的图文转化能力,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将文字、符号、数字、数学式等抽象的表达与形象的数学图形统一在自己的思维系统之中:看到图形马上想到的数学表达方式,以及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看到符号、数学式马上能想到与之对应的图形,以及图形的特点;还要想到任何一方的变化会对引发另一方发生的相应变化。图文之间的灵活转变能够很少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促使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反应快速敏捷,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3 结语

了解了学生的思维障碍的成因,我们就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结合数学学科的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走向广阔的数学天地提供有力的保障。当然,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通过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和课堂调控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庄宏芳.谈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J].数学教学通讯,2005(7):1-3.

[2] 吉晓军.浅析如何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5(3):3-5.

[3] 沈海斌.论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J].河池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106-108.

[4] 丁邦勇.浅析高中学生在数学解题中的学习障碍[J].中学生理科月刊, 2004(10):39-41.

[5] 顧定安.学生数学思维的常见障碍[J]. 中学数学教学,2003(1):21-23.

[6] 吴礼雄.数学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J]. 发明与革新,2001(11).

[7] 周湘蘅.元认知观点下对数学教育理论若干问题的再认识[J].江西教育科研. 2001(Z1):6-8.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应对策略成因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