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06-02丁建军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含义重要性

丁建军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了问题导学法的含义,指出了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了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 高中数学 含义 重要性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c)-0096-02

教学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新课标指出,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养成问题意识,锻炼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够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促使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1 问题导学法的含义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理念,直接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体现和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问题导学法也被称为问题情境教学法或设问教学法,它将传统的教学转变成为导学,通过提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完成知识学习的过程。作为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要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确保问题导学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认真研读高中数学教材,走到学生中间,准确把握学生的特点,设置问题,使提出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还能够服務于教学目标。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将问题导学法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掌握课本知识,还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假如教师提出的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问题导学法是一种学生参与和体验的教学方式。作为一线高中数学教师,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教材,精心设计教学问题,使学生融入到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成功带给自己的喜悦,收获学习的乐趣。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不仅可以应用于新课的教授,还可以运用到巩固复习、习题讲解等换将,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完成数学知识的内化。

3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1 设置合理的问题导学情境

设置合理的问题导学情境就是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读文本教材,同时还要走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从而构建恰当合理的问题情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想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恰当的问题导学情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还能够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在能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集合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更不要说让学生运用集合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在讲解《集合》时,教师通过设置恰当的问题导学情境,学生就能够轻松的理解掌握概念。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军训作为问题导学的背景,将所有参与军训的学生作为一个集合,需要军训的学生作为集合中的对象。在学习交集和并集时,教师可以根据参与军训汇报表演和未参与军训汇报表演的班级作为例子解释并集和交集的概念,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集合这一个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还能够消除学生学习的困难,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从而主动参与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3.2 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

问题教学法往往较为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因此作为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施教时,要关注问题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是否有意义。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设置的问题不仅要满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从而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讲解习题“如果将一个正方形的纸片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在什么情况下长方体的体积最大”时,教师不要直接将解题思路告知学生,而是要将问题由难化易,层层深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分析最终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还能够给予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笔者在实际讲解该习题时,设置了两个问题给学生,问题分别是:如何将正方形纸片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正方形纸片和无盖长方体之间的边长有什么内在联系?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使学生就上述两个问题进行讨论,最终给出一个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用正方形纸片的边长表示无盖长方体的体积。通过将一个问题化简称为几个小问题,不仅能够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

3.3 问题导学法要与实际相结合

大多数学生反映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非常大,有很多知识点理解起来非常困难。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但是它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俗话讲,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日常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仅能够消除学生的陌生感,还能够换抽象为具象,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例如,在讲解“指数函数”时,教师可以借助银行存款利息来讲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假如某同学的爸爸要求学生将m元存放到银行,银行的年利率为5%,如果年利率不免,问:一年后本息是多少?两年后本息是多少?三年后本息是多少?n年后本息是多少?学生可以给出:一年后的本息是:m(1+5%);两年后的本息是:m(1+5%)2;三年后的本息是: m(1+5%)3;n年后的本息是:m(1+5%)n。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各校对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注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摒弃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思想。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来讲,教学目标已经不再是将数学教材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积极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进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还能够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夏忠花.“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综合版,2014(12):7.

[2] 徐东亮.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3(6):39.

[3] 陆韧.“问题导学法”之问题设计策略[C]//江苏省教育学会201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14.

[4] 严兴亮.实施双层次问题导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2013.

[5] 霍吉智.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8):71-72.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含义重要性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虚荣的真正含义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