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预习让语文课堂生成更精彩

2015-06-02徐明远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随感胡杨词语

徐明远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再次成为我们教学活动的“主角”,经过预习,学生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经过预习,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更熟悉,理解更深入。有效的预习使我们的“课堂生成”也将会更精彩。

随着高年级课文篇幅越来越长,内容越来越多,内涵也越来越深,预习在高年级语文教学显得更为重要。但我发现学生的预习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对待预习作业不是草草了之,就是应付了事,学生没有从预习中找到快乐,更没有认识到这条“最佳路径”在学习中所起到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滋润”效果。在检查预习作业中,在课堂的预习反馈中,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现象一:预习仅仅等同于会读生字会组词,画出文中的生字词而已,机械地读两遍课文,能磕磕绊绊地把课文读下来,对文章的内容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太肤浅。

现象二:依赖各种教辅材料,不经过思考把词语的理解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完全地“拿来”——抄到作业上,把预习当作一项抄写作业来完成,应付老师的检查。到了课堂上,用得着的东西就再照读出来,书本一合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还是等于零。

现象三:预习时是抱着应付的态度,以为对文章的质疑就是随便提一两个不懂的问题。甚至不预习,上课根本跟不上教师的节奏。

本学期,我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实践。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一、理解、积累词语时,注重归类整理

每一单元的课文,因为体裁、内容的差异,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也各具特点。有的注重环境的描写,有的突出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里的刻画……在学生充分地读文之后,理解积累词语并不仅仅只指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理解积累的目的在于学生能准确、自如地运用。因此,在理解积累的同时要“因势利导”——学会归类整理。如学习《金奖章》这课时,岳欣洁在课堂的预习反馈中向大家介绍:“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词语有酩酊大醉、风尘仆仆、彬彬有礼、吹胡子瞪眼、喜出望外,这些词语分别刻画了鸟儿们的神态、动作和心理,表现了鸟儿们都非常想得到金奖章……”如学习《“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这课时,徐金源在课堂的预习反馈中向大家介绍:“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词语有铁骨铮铮、正直敢言、赏罚分明,这三个词语很有特色,他们都是褒义词,都是形容高尚、正直的人品……”预习时这样来学习词语,既做到了理解积累,同时又注重整合,这样对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的运用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紧扣单元训练重点,做好“批注”随感

语文的教学过程是紧紧围绕重点训练项目组织教学,预习当然也不例外。“批注”训练是促使学生围绕单元训练重点去读书、去思考,是在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近距离和文本直接“对话”,也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

在带领学生走进第一单元美丽而神奇的童话王国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童话蕴含的道理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如在学习《小麻雀》一文时,学生认识了这只天真、爱思考又自作聪明、不听劝告的小麻雀,它的成长经历,打开了同学们“多元”的思维空间和角度。在第二课时课堂的预习反馈中,学生写下了如此精彩的批注:“总爱异想天开,却不去实践,是不对的;做事不光要有决心,更重要的是付出行动;经历风雨才能终见彩虹;困难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人总是在磨练的经历中逐渐成长起来……”一朵朵思维的浪花在互相碰撞,这种简单易行、有效的“批注”随感,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还丰富、延伸了有限的语文课堂。

《西风胡杨》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同时更多地留在我们心中的是烈烈西风中的胡杨带给我们的震撼。它的坚韧、无私、悲壮拨动了每位学生的心弦,在课堂的预习反馈中,同学们再一次精彩的批注——奇思妙想的随感,也拨动了我的心弦。教学精彩片段回放:

师:为什么说“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生1:因为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

生2:因为胡杨让出了一切的浮华虚名给所有的奇花异草。

生3:胡杨留给自己的却是摧肝裂胆的风沙。

生4:课文中“挡、让、留”这三个字深深感动了我,我觉得这三个字足以说明了胡杨无私。(热烈的掌声响起)

师:“挡、让、留”感动了你,这三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生1:胡杨挡在了城市、村庄、青山绿水前,保护了芸芸众生。

生2:正是因为有了胡杨,有了这道屏障,才有了繁华的城市、美丽的村庄、秀丽的青山绿水,人们才能幸福的生活,我觉得胡杨不仅值得我们保护,更值得我们感恩。(掌声再次响起)

生3:胡杨并不看中这些浮华虚名,这正是它的可贵之处。它是这些奇花异草的榜样,我想它在用真诚的心向人们表示: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

面对课堂上同学们的旁征博引——“鲜活”、精彩的批注随感,作为教师的我除了欣慰还有感慨,孩子们的收获既来自课文又高于课文,虽离不开教师的扶引,但也有了自身思索的成分,这与他们的“课前充分预习”是决然难分的。

读书,有时就像品茶,刚读时觉得平淡无奇,但细细品一下,就会发现,在那看似一般的文字背后,藏着多么回味无穷的蕴味。《种一片太阳花》就非常值得回味。太阳花的事业,这样兴旺发达,这样繁荣昌盛。为此,我们院里的劳动者们说,来年春暖时节,还要种一片太阳花!交流中,学生积极、踊跃。每每看到学生收获时的喜悦,每每听到课堂上一次次热烈的掌声,每每感受到学生一次次情感的唤醒,我激动着、高兴着,因为我看到他们正在努力发掘自我潜力。他们已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开始主动地进行个性化学习。多数小学生由于不会预习,也没尝到预习的好处,故而对预习持被动态度,一旦学生在预习中自己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时,一定会十分欣喜。学习变得有所追求,对预习发生了兴趣。这时,教师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清除对预习的畏难情绪,久而久之,良好的预习习惯即可养成。当然,如何让预习更有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深思的话题。只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追寻,才会到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理想境地!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随感胡杨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千年胡杨
顶天立地的女人们 印度写生随感之一
家风伴我成长
胡杨颂
一枚词语一门静
随感二则
华伦随感
二十年前的一些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