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感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5-06-02顾婷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感官教学法

顾婷

摘要:在新课改的引导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一味地听教师进行传道授业,而是主动参与进课堂。在曾经的课堂上,学生利用最多的是听觉,而在如今的教学中,学生的其他感官也在参与其中。

关键词:感官 教学法 历史教学

近年来,已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开始研究多感官教学法,但关于历史教学中利用多感官教学方法的研究或著作却很少,所以笔者在本课题中重点要阐述的就是在历史教学中利用多感官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对本课题展开一些个人的论述。

一、多感官教学法概述

(一)“感官”概念

要理解什么是多感官教学,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感官”。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几本较为权威的汉语词典对“五官”的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五官”的解释是:耳、目、口、鼻、舌;

《辞海》中对“五官”的记载是:眼、耳、口、鼻、心;

《新华字典》中对“五官”的解释则是:眼、耳、口、鼻、身。

以上三种解释,撇开第五官到底是“舌”“心”“身”的分歧,我们可以发现“眼、耳、口、鼻”是其共同点。通过这些感官,我们可以得到各种感觉,而按照感官所在的位置,感觉又可以分为外官觉和内官觉。通过这些感官,我们可以去认识外部的世界,可以说感官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

(二)多感官教学法

所谓“多感官教学”,实际上就是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动感知觉,让学生积极主动、轻松快乐地学习。既然感官是我们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工具,显然感官也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有效工具,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认识世界的过程。

二、在历史教学中对多感官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善用听觉

虽然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是一味地听教师进行讲述、讲解,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讲解。韩愈曾经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学生,不可能没有困惑,作为教师,并不是所有方面都比自己的学生强,但是在教师所专攻的方面要比学生有更多的认识。

历史学科的教学有其特殊性,因为在本学科中涉及的很多内容在如今已经无法看到,比如在谈到孔子的政治主张时,我们不可能再回到那个年代去看看孔子到底有何主张,所以在学习这一问题时,学生听教师讲述文献中对此的记载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二)多用视觉

比起听觉,视觉显然有更大的冲击力。作为教师,我们应利用多媒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课堂实效性,适当减少“听”的时间,多给学生“看”“说”“思”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大脑思维。

比如,当我们在讲述商朝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时,教师讲解再多也很难向学生展现出这两个青铜器的形象,这时不妨利用多媒体,放映出司母戊鼎及四羊方尊的图片,相信不用教师多讲,学生也能对这两个青铜器有直观的认识。

(三)巧用动感知觉

你是否会发现你在课堂上经常强调的字词学生还是会经常写错,因为没有对这些字词进行有效的强化认知。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在课堂上,教师往往是对某个字词进行强调,却并没有让学生亲手动笔写一写,所以当学生再一次遇到这一字词时,只知道这个字词容易写错,却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去写。

身为一名新教师的我在一开始并没有经验,比如当讲到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时,我多次强调“桓”字的写法,但是仍有学生写错。这时,有位有经验的教师对我说:“你不妨让她去黑板上进行板书。”我突然意识到,其实在课堂上需要让学生动起来,把这些字词多写一写,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强调再多遍有时候还比不上学生自己写一遍。

当然,在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通常应该多种感官同时应用,我们不可认为某个知识点就仅仅应该用某种感官进行学习。

三、多感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历史教学理论的丰富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没有一种理论能完全正确地指导我们进行教学实践。多感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作为历史教学实践的一个层面,可以为新课程改革中的历史教育提供一个新的参考视角。

(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合理利用多种感官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动感知觉的共同作用形成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清晰认识,从而使教学效果尽可能达到最优化。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在新课改的引导之下,我们需要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认识到感官对历史教学的重要性,让多感官教学法为我们的历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侯博.汉语感官词的语义语法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杨中和.“多感官教学”让学生成为出色的学习者.北京教育(普教),2006(3).

[3]贾文军.历史教学中进行多感官教学的尝试.北京教育(普教),2006(9).

[4]李金钊.多感官教学: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现代教学,2009(6).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感官教学法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