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作文教学初探

2015-06-02万新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策略

万新

摘要:习作表达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最怕的就是写作文。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只有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习作情境和体验,学生才能写好作文。本文主要从习作素材、习作指导和习作点评三个方面对生活化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活化作文 教学策略 小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如果我们能够按照课标的要求,进行生活化的习作教学,还愁没有源头活水吗?在实践《小学生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的课题中,课题组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做法,现把主要做法交流如下。

一、丰富生活,积累素材——习作素材生活化

生活是习作表达的重要源泉,然而学生的生活近乎是枯燥的。学习的压力使他们没有了玩的时间;城市化的建设,少了玩的空间;民间传统游戏的丢失,少了玩的方法。现在的学生,近乎就是笼中的鸟,被圈养在校园这方小小的天地里或透过家里的门镜去窥视门外的世界了。学生亲近自然和社会的机会少了,没有了丰富的生活,当然习作时就遇到了障碍。综合以上考虑,我们必须帮助学生构建生活化的写作素材。

(一)在活动中积累素材

1.开展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是近年来活跃在许多学校的新兴组织。人人参与,个性张扬,引导学生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这样的活动经历是孩子们印象深刻和难以磨灭的,自然也就为今后学生的习作表达积累了素材。

2.创新大课间活动项目。玩是孩子的天性,会玩的孩子一定是聪明的。近年来,我们已经在大课间活动的项目上予以了创新。抖空竹、滚轮胎、木板鞋、轮滑等很多游戏活动已经在校园里推广开来。学生玩得开心,身心健康了,写作的素材也成了额外的奖励。

3.丰富校园活动文化。校园应该是学生天堂,在这里不光要学习,还要享受丰富的校园生活。为了在节日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按照学校的传统,每年我们会举行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阅读节、贸易节等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丰富的节日活动,不仅成为了学生习作的源泉,也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搭建平台。

4.开展社会实践体验活动。校园是学生学习本领的地方,但最终社会才是他们一生都要面对的搏击场。社会比学校复杂得多,有善良的、美好的,也有罪恶的、不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去伪存真。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走入社会开展各类实践体验活动,到运河边采取水样,研究水环境污染问题;到生物质发电厂,接受低碳环保教育;开展“美丽步行,春天有约”行走活动,磨练学生意志,感受家乡变化;在每一次体验活动之后,学生都有感而发,写下了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二)在阅读中积累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习得表达方法,无疑也是提高习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渠道。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森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自发的兴趣课文阅读,比经常性的写作训练对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他提出了提高写作能力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对读物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自发地去阅读大量的文学读物。这对我们的作文教学很有高度借鉴价值。为此,我们组织学生进行海量阅读。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自然就有了倾诉的欲望,于是就习作成为了表达的方式。

二、开放时空,有的放矢——习作指导生活化

当前的习作教学诟病很多,训练没有系列,师生对习作教学都没有充分的认识。作文课堂就像是审讯室,学生“严刑逼供”之下,像挤牙膏似的,东交代几句,西交代几句,只管凑字数,应付差事,很难快乐可言,更别说习作的质量。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尝试采取下面的做法。

(一)开放时空,放松写

传统的作文教学局限于在教室里、用两节课来完成。从指导学生审题、选材、拟稿、修改到誊写,看起来是一气呵成,实则是在为难学生。习作需要灵感,即使生活中有了储备,习作时也需要激情和状态。把学生控制在一方小小的板凳上,如何活跃学生的思维?打破时空的限制,学生才能获得习作的自由。作文课上,我们和学生一起熟悉习作要求,学生可以当堂写,也可以带回家写。一句话,我们跟学生形成约定,在约定的时间完成作文就可以,至于学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来习作,由他们自己来支配。摆脱了时空的束缚,学生习作的兴趣增强了,语言思维的翅膀张开了,优秀习作也就成了关不住的“春色”。

(二)有的放矢,专项练

当前习作教学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训练没有序列,这也使得很多教师在习作教学时贪大求全,希望一篇文章能够在习作方法上面面俱到。这也是学生很难完成的一件事情。习作教学应该选择较小的切入点,每次能够围绕一两个方法重点练习就可以了。比如这次作文,我重点关注过渡句的使用;下次作文,我重点引导学生,注意近期积累的好词佳句的使用……小的切入点,才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关注。把每一个点,练得扎实了,日积月累,方法和能力汇集在一起,不就具备了全面的、融汇贯通的习作水平了吗?

三、创新点评,漂流跟帖——习作评改生活化

很多教师都在抱怨,作文批改太费时,教师改得辛苦,学生关注的却只是一个分数。学生没有参与到评改中来,当然他们就是局外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习作时是主体,评改时也应该是主体。为此我们改变了传统的习作批改方式,让学生参与习作评改活动。我们采取了师生合作共同批阅的形式来批改作文。具体的做法是,采取作文批改漂流跟帖的方法。即作文写好后,先让学生自主修改,然后在班级漂流传阅,阅读的学生可以像贴吧跟帖式的进行点评。之后,教师再集中收缴批阅。最后再把作文反馈到每位学生手中,让他们能够听取大家的意见,博采众长,调整、完善自己的习作。

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我们还自编班书,将学生的优秀习作结集成册,进行展示。这一做法,深受学生欢迎和好评。

生活化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的科研课题,在研究中我们关注了习作的三个阶段,分别对习作前、习作时、习作后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当然,生活化作文教学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的研究只是迈开了一小步,期待有更多的教师与我们同行并交流。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