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生“相异构想” 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2015-06-02吴雪冰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生

吴雪冰

摘要:“相异构想”干扰着学生对正确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相异构想”的呈现,通过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小组合作学习、作业检测等多种方法,有效解决学生的“相异构想”,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学生 相异构想 呈现 小组合作 作业检测

很多教师很困惑:“这个知识点我明明强调了很多遍,学生怎么还是错啊?”“为什么学生记得特别牢靠的,总是错误的知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学生大脑中的“前概念”及由此产生的“相异构想”的干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教育理论上把学生由感性认识得出的偏离科学现象本质和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想法称为“相异构想”。有研究表明: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相异构想,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具备一种原始的认知结构,他们是以这种原始的认知结构来构建对新知识的理解的。由此可知,相异构想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潜意识,它错误地阻碍了正确知识的接受,也错误地“同化”着一些新知识和新材料,其消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相异构想”肤浅、隐蔽,但又相当顽固,这也就可以解释教师的那些困惑了。由于没有彻底解决学生的“相异构想”,正确的知识,学生强记了一小段,“相异构想”被压下来了,不久正确的知识又忘了,冒出头来的还是潜意识中的“相异构想”。因此,关注学生“相异构想”的呈现与解决,是语文教师要直面的问题。

一、掌握学情,了解学生的“相异构想”

学生有形形色色的“相异构想”,有的甚至是让我们成人感觉匪夷所思的。在备课中,教师要结合过往的教学经验,更多地思考学生可能出现的“相异构想”,摸清正确知识形成和接受的可能障碍,从而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呈现并有的放矢地解决“相异构想”打下基础。

二、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充分暴露“相异构想”

很多课堂,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严格地控制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学生思维的每一个进程,学生都是按照教师的“预设”径直地获得了正确的答案,没有给学生充分暴露“相异构想”的机会。有的课堂教学有“暴露”,教师津津乐道的也是“闪光点”,而不是关注班中还有哪些“相异构想”,这些“相异构想”有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这样的课堂,即算是上得花团锦簇,其课堂学习效率也是打了折扣的。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机会,让学生的“相异构想”得到最充分的暴露,从而得到有效的解决。

(一)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暴露“相异构想”的欲望

关注同题常态课,我们会发现,相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执教者手上,效果截然不同。有些班级课堂氛围轻松活泼,“相异构想”得到较好地呈现与解决;有些班级氛围沉闷,学生的潜意识基本上没有暴露。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教师没能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触动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暴露“相异构想”的欲望。学生没有兴趣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变为“一言谈”,课堂沉闷,效率很低。

以《生物入侵者》为例,同样是“概念解释”,甲教师要求:“请解释‘生物入侵者的定义。”学生也快速地找到课文相应的句子进行解答,但在延伸部分,教师让学生列举自己所知道的“生物入侵者”,仍有学生列举“西红柿”之类的生物,其他学生也不觉得不妥;乙老师直接导入,说:“同学们,老师今天入侵八年X班,给大家上课。”学生七嘴八舌,马上指出老师说法不对的地方了,讨论得可热烈了,很快就掌握了生物入侵者的两个特征:外来的、有破坏性的;同样是“把握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的教学内容,甲师问:“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教师找到几个典型性的语言,问:“加点字能否删掉?问什么?”课堂流于学生机械性的问答;乙老师改写了原文(去掉每段的枝叶,留下各段中心句,个别中心句或改换一个关键词或删去一个关键词),让学生与原文比较,讨论能否取代原文?并探究原因。学生的兴奋点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各种“相异思维”也出来了。在学生比较、讨论、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归结本课的知识要点:①说明方法的运用及作用;②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与科学性,“相异思维”得到有效的呈现和解决。

除了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交流讨论、辩论等方式,尽可能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潜意识。

(二)小组合作,有效解决“相异构想”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很大一方面就在于解决学生“相异构想”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让每一位学生的“相异构想”都得到呈现,让一个教师来面对、解决所有学生的“相异构想”,这是不现实的,只有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帮助学生纠正“相异构想”。学习共同体产生的学习效能是巨大的,就如2012年4月,著名物理学家、首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做客中国农大“名家论坛”,与师生分享他的学习与研究经历时所说的“多年经验告诉我:和同学讨论是极好的真正学习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到处走走转转,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身临其境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或处理各种偶发情况,“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适时就学生典型的“相异构想”,由会的学生纠正,大家都不会的再由教师解决,引导学生展开对话,让“相异构想”得到有效的呈现与解决。

(三)作业检测,跟踪学生“相异构想”的解决情况

作业设计批阅、课堂检测,是语文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语文教师只注重对作文的批阅,其他的笔头作业往往被忽略了,导致学生的“相异构想”被隐藏起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大多时候只是处于“顺其自然”地发展的层面,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机会。教师要精心设计题目,及时批阅,对学生的“相异构想”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有的放矢地点评,在此基础上补缺补漏,巩固提升,不断纠正学生的“相异构想”。

语文教学的低效性历来为人所诟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用心地掌握、耐心地面对、潜心地解决学生的“相异构想”,为语文教学之舟的顺利航行扫清障碍,实现减负提效的语文教学之梦。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