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威教材观的启示

2015-06-02宗琪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22期
关键词:二次开发初中语文

宗琪

【内容摘要】该文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依据杜威的教材观,探讨了教材二次开发的出发点、实现途径及教师权限等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材观 二次开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见,教师在备课中不但要备学生,备教案,更要备教材,即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二次开发。所谓教材的二次开发是指:“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不仅是新课程理念及教育理论的要求,也是挖掘教材资源以满足教学需要的要求,也是实现有效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依据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教材观,就教材二次开发的问题作探讨。

一、教材二次开发的出发点

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注重儿童的本能和兴趣。”在教材开发上,杜威认为“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出发点”展开设计。在他看来,教育若忽视儿童身上蕴藏的勃勃生机,就会流于“学院派”和“抽象”。他强调要充分了解儿童本性,以便知晓他们“与生俱来的冲动”,这种“冲动”便是他们个性的自然资源,而教育的目标便是把这些天生的冲动或兴趣变成智力活动,做到“让儿童的本性实现自己的使命”。

依据杜威以“儿童本性”为教育目标的观念,笔者认为,新课改下教材二次开发的出发点就是“以生为本”,就是要扎根于因材施教和学生参与之上。

教师在备课中应悉心分析学情,了解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生活经验、教育背景和学习基础,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差异,并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处理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法,做到分层施教和因材施教。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的过程中,也同步进行着自身的知识重构与专业发展。可以说,教材的二次开发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参与教材的二次开发是“以生为本”的另一表现。新课改下,师生同为课程的开发者,可以并应该一起参与教材的开发、建设和决策过程。教师要了解分析学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倾听和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教材二次开发的途径

杜威曾指出:教材主要根据“成人逻辑”编写而成。因而,儿童和教材内容间存在着明显的脱节,并且这种脱节“也许几乎可以无限地扩大”。他主张“使课程与教材心理化”,把教材“作为儿童生活的一种替代品或外加的附属品提供出来”。换言之,就是教材的编排要符合儿童认知心理。

反观新课改下的教材,难免与学生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距离。如教材中的名词、事件、事物等距学生生活太远;教材编排顺序与学生认知过程不尽相符;教材内容不能满足学生个体化发展的需求,无法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等等。所以,新课改要求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师二次开发教材时要将“教材”变为“学材”,其中,“走入教材深层”是教材走向“学材”的必由之路。

那么,“教材深层”在哪里?杜威曾说:“也许有必要把经验的逻辑方面和心理的方面区别开来并相互联系起来——前者代表教材本身,后者代表教材和儿童的关系。”按杜威的论述我们可得到启示:教材浅层是指教材本身,而教材深层则是指教材和学生的关系,前者指向经验逻辑层面,后者指向经验心理方面。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探究与调整教材与学生的关系。首先,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体系,包括其编排次序、逻辑顺序及人文内涵,而不应简单徘徊在教材内容的表层文字上。其次教师需深入分析学生心理及其与教材间的联系,从而“使教材心理化”。在这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学生现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中哪些与教材知识相关;怎样利用这些因素对教材资源进行二度创造;如何将教材“变形”,通过分层设计教学情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引导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等。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有利于教师“走入教材深层”,找寻教材与学生的结合点,最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三、教材二次开发中的教师权限

杜威反对把一切科目放在儿童成长从属地位的做法,他曾用探险家与地图的例子进行生动的举证。首先他承认心理经验的作用,认为“一门学科的有逻辑、系统的材料,终究不能代替个人具有的经验”正如“地图不能代替实际的旅行”。其次,他进一步指出,“地图是一个总结……它指出了方向;它便于控制;它节省人力”。进而,他总结道:“逻辑的并不是注定反对心理的”。

新课改赋予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的权利,但这不是说教师可从过分依赖教材走向完全脱离教材的极端。杜威的教材观为此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教材的“二次开发”不等同于脱离教材的任意发挥,教学最终仍要回归课程标准及教材本体,紧紧围绕这一原点的开发才是科学有效的。

总之,教材的二次开发是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过程,是教师根据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瞄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创造性且个性化地“用教材教”,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最终实现“从教到不教”的蜕变过程。可见,教师在教材二次开发中的权限在于:上启课标、下承教学、立足教材。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约翰·杜威 著,赵祥麟 等译.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 约翰·杜威 著,王承旭 译. 民主主义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俞红珍. 论教材的“二次开发”[D]. 华东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二次开发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基于Revit平台的二次开发
西门子Operate高级编程的旋转坐标系二次开发
浅谈Mastercam后处理器的二次开发
Micaps3.2 版本二次开发入门浅析
ANSYS Workbench二次开发在汽车稳定杆CAE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