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的会计专业教学建模

2015-06-01李焕婷

师道·教研 2015年4期
关键词:领用会计专业核算

李焕婷

中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迫切需要的技能型会计人才。然而,当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技能水平不能与企业岗位要求相匹配,严重地影响了会计毕业生的就业和发展。因此,剖析课堂低效的原因,构建会计教学模式,实现高效的教学课堂是中职会计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中职会计专业教学问题及归因

1. 学生的原因。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他们选择到职中就读会计专业并非出于爱好,而是中考分数低的无奈之举。大部分中职学生不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缺乏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后续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2. 教材的原因。中职会计专业教材沿用的是大学教材的结构体系,讲究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缺少技能实践的内容。教材内容脱离中职学生实际和专业实际,不能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3. 教学模式的原因。“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会计思维与会计能力的形成。

二、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建模的含义及策略

1.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建模。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理想学习环境的四大部分。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必须让学生通过探究完成实际会计问题,主动建构会计理论的意义,并整合到原有的会计认知结构当中,形成新的会计认知结构,以此生成会计技能。

2.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策略。立足学生对会计的认知,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主动地生成知识,重视会计工作情境的创设,开展情景教学。例如,在学习《原始凭证的填制》时,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企业情境,让学生带着职业角色尝试填制原始凭证。强调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协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与自我探究相比,协作学习中既能完成更全面的知识建构,又能培养团队精神。

三、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践

下面以《企业财务会计》中的《按实际成本计价原材料发出的核算》为例,说明模式的运用。

1. 自主学习。我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创设岗位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如下:

根据玫瑰公司7月份发生的业务,以会计员的角色计算本月发出甲材料的实际成本和期末结存甲材料的实际成本,并编制会计分录。

任务一:玫瑰公司2014年7月1日结存甲材料6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5元;12日生产A产品领用甲材料500公斤。

任务二:玫瑰公司2014年7月1日结存的甲材料为6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5元;6日又购入一批甲材料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5.5元;10日车间生产A产品领用甲材料500公斤。

任务一比较简单,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学习情境,任务二比较难,设计意图在于尝试分别通过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完成成本的核算。

2. 小组学习。我把学生以6人为一组分成8个小组,每组选出组长并由组长给每个组员分配岗位角色(会计员、仓管员、生产人员、采购员、供应商),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原材料购买和领用的全过程。学生自制不同颜色的小方块代表不同价格的甲材料,按照任务二的描述由生产人员从仓库领用甲材料共500公斤。过程中,仓管员负责填写收料单,生产人员负责填写领料单,会计员负责填写原材料明细账。最后,根据领用情况计算发出甲材料的成本。通过小组交流、角色模拟、动手操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理顺原材料的收发流程,明确各工作岗位的职责,最后直观地掌握材料的成本计算方法。

3. 展示生成。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班级交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建构新的知识结构。我邀请2-3个小组分别公布他们的领料情况,并展示他们的核算过程与结果。根据学生展示的各种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得出按实际成本计价的两种方法: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

4. 深化迁移。我从学生填制的原材料明细表,引导学生思考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发出材料的成本和期末结存材料成本与价格变动趋势的规律。通过思考,学生发现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先进先出法计算得出的发出材料成本偏低,期末结存材料成本偏高的规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核算方法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我因势利导,提醒学生会计核算要遵循一贯性原则,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会计方法以操纵利润。

责任编辑 魏文琦endprint

猜你喜欢

领用会计专业核算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物资领用集成技术与实践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关于加强航天器研制单位材料领用环节成本控制的研究
浅谈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