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教学、分组合作理念下的小班管理

2015-06-01陈军

师道·教研 2015年4期
关键词:组内分组分层

陈军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①分层教学的精髓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让他们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学习,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班级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互合作,使课堂活跃有序,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完成学习目标,都能充分发展,同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分层教学有效实施的实际条件

随着学生人数的下降,班级规模也不断缩小,许多学校都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探索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我校在取消高中后变成不完全中学,生源质量下降,差异更大,也必须探索一条新路才能让这所百年老校焕发新的生机。2013学年在初一两个班中开展小班实验,尊重差异,探索分层教学、分组合作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其力,各展所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科学的分层和分组是分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

分层的主要依据:成绩和人际关系。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和9月10月的几次单元测验成绩,在参考各科任老师的课堂评价,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总体成绩突出,学习过程中接受能力强,有能力或意愿帮助其他人;B层总体成绩一般,可以自主学习,完成基本学习内容,某些科目可以帮助人;C层总体成绩不理想,不能完成自主学习,需要不同程度的帮助。我们班的学情是A层人少,C层有一半多。分层之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设立各层可以达到、应该达到的具体的学习目标,真正因材施教。分组方面,我们主要依据成绩、气质测试类型和人际关系。采取透明分组,异质组合。我和任课老师先确定7名A层学生做领头羊。经学生自己同意,公示全班成绩数据、气质测试结果和本次分组原则,要求每组必须是ABCC的组合,气质类型要具有差异性,平时喜欢一起打闹的不能分在同一组,如果分组不符合要求就要由老师来协调。然后让7位A层学生自行招兵买马,同时放手让BC层学生自己寻找A层学生,双向选择,组名自定。最后,我只进行了个别微调,分组和组名就定下来了。这样的分组,学生有自主选择权,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在生生互动互助和合作探究时就多了些主动性,有利于组内的团结与和谐。

三、相对固定的座位编排

这有利于分层教学时教师的识别和组内的纪律管理。我们采用了2-3-2共三列方式,组间每两周按顺序移动一次。组内座位要讲求搭配,相对固定:A帮C2;B帮C1;A要顾全大局,所以坐在后面,C2与之并肩;B可以帮助稍差的C1,亦可自助,又要与A探讨,所以安排他与A呈斜角坐,C1与之并肩,也尽可能地避免C1、C2不想学的时候乱讲话。组内位置每2周左右移动一次。这样,即符合互助合作和纪律管理的需要,也有利于教师识别各层,还满足了学生的视力需要。

三、明确各层的职责和分工,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

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任务和课外的德育任务,不但更好地达成分层教学目标,还可以更好地督促自己的学习行为和提高道德水平。分了组,各项学习活动和德育评定都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高于个人,个人服从于小组;要想小组分数高,必须每个组员都各司其职,做最好的自己。分层分组后,班主任要明确各层职责与任务,最好分别召开会议,尤其是培训好AB层。具体职责与分工:A层:是小组长,小老师。负责本组的总体管理,具体通知的收发,分发本组的学习任务,组织本组的课堂讨论,记录课堂内各人的发言、展示、讨论或者违纪情况,完成自主学习后帮助BC层学生;B层:负责本组的纪律管理和德育评定,自主学习,有余力的情况下帮助C层学生;两位C层学生负责本组作业的收发(两人协调、再分工),努力完成自主学习,不懂的地方要及时提出,听从A层学生的善意批评与提醒。这样,组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跟,只要坚持一段就会走上正规。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组内分组分层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分组搭配
雨林的分层
怎么分组
分组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探究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