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教育管理主观论的认识

2015-05-30祝小雨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育管理

祝小雨

摘要:教育管理主观论的代表人物格林菲德在对教育管理科学论进行批判的前提下,率先扛起了教育管理主观论的大旗,带领一批学者对教育管理科学论进行了批判运动,同时在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吸收新理论的观点,构建“无序组织理论”。本文聚焦格林菲德的教育管理主观论的观点,以分析比乐中学组织生态案例为前提,通过将教育管理主观论与之前的科学论,以及之后的价值论、批判论和整合论进行对比研究,以得出主观论的可取之处以及它的不足。

关键词:教育管理;主观论;可取之处;不同

教育管理主观论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并且在随后的近20年里获得了长足发展,并且格林菲德是该理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①。教育管理主觀论实际上从很多理论上寻找支撑,比如康德、韦伯、新科学理论和文学艺术理论,但是格林菲德在对教育管理主观论进行阐述的过程中,不仅仅是采用这些新的观点,并且通过这些新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理论。由于教育管理主观论的最重要代表人物就是格林菲德,本文也就聚焦于格林菲德发展的教育管理主观论的主张,并且通过对笔者参与的比乐中学艺术节的案例分析从具体的点来对格林菲德的教育管理主观论进行分析,以求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教育管理主观理论,并得到教育管理主观理论的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

一、与其他理论进行的比较分析

在从微观上利用比乐中学艺术节案例对教育管理理论进行分析之前,首先应该从宏观的基础上将主观论与之前的科学论以及之后的价值论、批判论和整合论进行理论上的比较分析,以求获得对教育管理主观论的一种全面的认识。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以及笔者对文献的理解,可以得出,最早的教育管理科学论认为在研究的过程中是价值无涉和客观的,并且提出一个假设并对这个假设进行演绎的方式才是理论研究的一个最好的范式。同时只关注事实,将事实与价值相分离,并且所形成的理论主张是具有普适性的;而主观论则认为仅仅依靠提出假设,进行演绎的理论研究范式是不足以得到更为全面的理论的,同时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客观描述与主观解释,主观论更倾向于主观解释,而并非是以叙述为主,同时认为理论的研究并不是为了让一种理论满足所有的人,而是体现个体行动的主观规则,具有个适性;而价值论则认为在价值与事实究竟谁重要的管理世界中,价值是最重要的,而事实和逻辑则就相对比较次要一些;前面三种教育管理理论比较激进,都是对前一种理论进行批判从而得出后一种理论的观点。到了批判论和整合论的观点,就相对复杂一些。批判论认为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道德的发展,并且要摈弃单一的教育管理模式,而从经验、诠释和批判三个维度进行了解,同时要注重学校组织管理活动的重建;而整合论则更试图建立一种新型的管理科学,它从之前的一种逻辑中跳出来,另辟蹊径,通过宣称系统整合,从而使教育管理学成为一门整体合法的科学。

张新平教授在其《新世纪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一文中则论述了这五种教育管理理论的基本趋势,即,教育管理学理论将从单一简单化体系走向多元综合模式,将从以“管”为中心的研究走向以“理”为中心的阐释,将从物化、被动、惟利是图的人的假设走向现实的互主体的人的假设,将从描述解释取向走向批判反思,将从效率理性追求走向价值伦理表达②。

二、比乐中学案例中主观论的体现与分析

在小组成型的比乐中学艺术节的案例中,从学校制度,学校文化以及师生之间的主体展现来对学校组织生态的特点。因此在对比乐中学的案例分析的过程中,笔者从组织管理的重要因素,个适性,以及文学艺术的认识方式三个方面来进行主观论的分析。

(一)组织管理的重要因素

在对格林非德的理论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认为人的意图、价值、习惯和信念是构成组织管理的重要因素。在对组织进行观察的过程中,不能将组织完全作为一个物体来研究,而应该认为他们是由人创造的,与人息息相关的社会现实的产物。在比乐中学的组织中,学生与教师在艺术节中想要表现的意图,学生与教师在组织中价值的体现、促使他们在组织中进行自我反省和进步的习惯与信念才是构成比乐中学学校组织的重要因素。学生与教师希望通过在参加艺术节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和身度发掘学生潜力的平台,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更大的更自由的舞台,希望艺术节每一次的活动都能够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同时在比乐中学的艺术节发展历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价值是逐渐被体现的,学生在组织中的主体作用是能够让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比乐中学的校领导,在“比优乐学、自主发展”的理念之下,从2008年新任领导班子上任开始,每一年都是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反思来不断地进行改进,每年提出更新颖更适合的活动来充实艺术节的活动。

(二)个适性:差异

教育管理主观论认为理论研究的任务不在于形成几个中看不中用的简单原则,而在于发现更适合个体的主观规则。在比乐中学的艺术节活动中,更加注重的是发挥每一个学生主体的特点。比乐中学的艺术节从节目选拔,特色汇报表演,以及活动的组织过程中都体现了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节目选拔的评价表,以及评价的主体并不是完全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进行,而是对学生的要求进行了一定的采纳。同时,在学生的参加艺术节汇报表演的过程中,基本上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无论是进行汇报的学生,还是在幕后参与组织规划的学生和老师。只有适合每一个主体的活动才是最适合的活动,比乐中学的艺术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就力图表现每一个学生与教师的个性,展现他们与别人不同的一面,同时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不同的,在一个求同存异的环境下,不需要完全按照一个标准的方向来进行学习和生活,只有差异才是最真实的。

(三)文学艺术的认识方式

在教育管理主观论的观点里,认为文学艺术的认识方式较之科学的认识方式更为恰当和有效。用文学艺术的方式来认识这个世界,实际上并不用遵循太多的客观性原则,更多的是发现每件事物的风格、气质之间的不同。同时并不用去淡化对自我的认识,而是将自我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比乐中学的艺术节中,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主观论的这一特点。比乐中学的艺术节不单单是一场艺术节,而是将艺术与生活进行结合的一个形式,将艺术与主体进行结合,体现学生的自我特点。

三、教育管理主观论的可取之处与不足

在学校的改革过程中,对于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从对学生与教师主体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一所学校对于人文特点的重视。

通过对比乐中学艺术节案例的分析,笔者认为教育管理主观论在学校组织变革的过程中有以下可取之处:第一,格林菲德对于社会学与文化科学的观点的吸收,提高了对科学研究的认识,是研究者意识到对于科学研究的角度并非完全是客观不变的。第二,个适性观点的提出,让研究者与改革者在研究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个体的角色重要性,而不仅仅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第三,文学艺术的认识方式,能帮助研究者將理论与生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能够从与人有关的角度来认识整个组织变革的发展。

但是教育管理主观论在发展的过程中毕竟是有着自身的局限性的,因此也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足。在笔者通过对文献的阅读以及案例的分析之后得出,教育管理主观论在对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第一,主观论将价值与事实进行直截了当的分离,容易造成对事实的重视以及对价值的忽视。第二,太过注重个体的发展,在差异化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系统的标准进行引导,很容易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各种问题,从而不利于组织的系统形成。

四、结语

由于笔者对于教育管理主观论的理解仅仅限于张新平教授的资料分析,很多理论的理解并不是很到位,在笔者有限的分析中将认为的主观论的观点与本身所形成的案例进行结合分析,分析不到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张新平,外国教育管理学理论发展50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4)

[2]张新平,新世纪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4(3)

[3]张新平,格林菲德教育组织管理理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9)

[2]罗立新主编.建设学生组织 实现比优乐学:上海市比乐中学特色学校文化的生成之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注解:

①张新平,外国教育管理学理论发展50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4)

②张新平,新世纪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4(3)

猜你喜欢

教育管理
实践教学在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价值分析
高校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完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