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城镇化分析

2015-05-30高婕

2015年1期
关键词:城镇化问题分析

高婕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恩施州发展现状,与近5年来湖北省及国家相关指标数据分析,发现恩施州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问题原因,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问题;分析

1. 恩施州简介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西面和北面邻接重庆市,东临宜昌市,南邻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北接神农架林区,地理坐标东经109°4′48″~109°58′42″,北纬29°50′24″~30°40′00″。辖恩施、利川两个县级市和巴东、来凤、咸丰、建始、鹤峰、宣恩6个县。首府恩施市。春秋时期为古巴国地,1949年设恩施专区,1970年改恩施地区,1983年置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年轻的自治州。1993年4月改现名。恩施州与张家界、长江三峡构成了中国黄金旅游线上的“金三角”。恩施州是一个物产富饶的地方。森林覆盖率近70%,全州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达600万千瓦,是华中地区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鄂西大铁矿是全国四大铁矿之一,已探明储量13亿吨,估计预测储量达到40亿吨,经济价值达1000亿美元。恩施州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硒矿床,有“世界硒都”之称。

2. 恩施州城镇化现状

2.1GDP与三大产业比重

截至2012年底,全州生产总值48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91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64.42亿元,增长18.1%,其中工业增加值133.32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192.86亿元,增长11.9%。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构成由2011年的28.3∶31.8∶39.9调整为25.9∶34.1∶40.0,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2012年全州人均生产总值14605元。

2.2城镇化现状与人民收入水平

截至2012年底,恩施州户籍总人口403.2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10.32万人,占总人口的52.2%;女性人口191.93万人,占总人口的47.8%。年末全州常住人口330.5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4.22万人,城镇化率3455%。全州人口密度(常住人口计算)为137人/平方公里。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71元,比上年增加633元,增长16.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94元,增加377元,增长10.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58元,比上年增加1884元,增长14.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005元,增加1343元,增长13.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9%。

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社会就业人员237.29万人,比上年增加6.3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5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89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

2.3社会保障

截至2012年底,恩施州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全年各项社会保险扩面7.92万人。年末全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19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9万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3万人,参保率75.5%;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8.94万人,参保率98.3%。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0.11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3.3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6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7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88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33万人。全年实际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27.46亿元。

3. 恩施州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上文的数据比较分析,截至2012年,恩施州城镇化率仅有34.55%,与湖北省的53.5%,全国的52.57%均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经济基础较差,缺乏工业支撑。通过前文资料我们发现,恩施州人均GDP不足湖北省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般,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同时,我们看到恩施州2012年三大产业划分,农业占到了25.9%,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34.1%与40%。因此,笔者认为农业占比过大,工业的严重短缺是制约恩施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3.2人口分布分散,山区阻隔,交通不便,不利于人口向城市集聚。恩施州地处中国湖北省西南部,主要地形由北部大巴山脉的南缘分支——巫山山脉,东南部和中部属苗岭分支——武陵山脉,西部大娄山山脉的北延部分——齐跃山脉等三大主要山脉组成的山地。由于地处山地之间,恩施州许多乡镇之间道路狭窄,质量低下,进一步阻碍了人口的流动、迁移。

3.3城市设施不够完善,城区土地有许多为村民宅基地,缺乏统一规划。通过上文数据,恩施州城区人均道路面积仅为相当于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道路设施及不完善。在恩施城区,有许多村民在宅基地上自己建起的小楼,不仅影响城市美观,更加大了城市规划的难度,影响城市各区域功能的发挥。

4. 恩施州城镇化展望

依据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2010-2030)(征求公众意见稿),恩施州被划归为“山地特色联合发展区”,即依托“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实验区”的建设,充分发挥山林特色优势,聚焦重点、突出特色,坚持产业绿色发展,以特色农产品工业、生态文化旅游业以及相关配套服务业为主,条件适合的地区可发展适合的工业。

对恩施州的具体要求是:恩施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应认真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和民族地区发展政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强化商贸、社会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集聚能力,建设武陵山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推进旅游业发展,加强与张家界的旅游合作,形成鄂湘渝省域交界地区旅游服务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的旅游目的地:重点建设巴东港,扩建恩施机场,加快旅游公路升级改造及铁路建设: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突出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特色。

依据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2010-2030)(征求公众意见稿),笔者认为,恩施州城镇化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4.1完善旅游业相关配套设施,加强周边省域旅游合作,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恩施州有着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在恩施州农业分散,工业不足的前提下,应把旅游业应作为恩施州城市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做大,做强。对旅游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障碍如交通及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知名度较低等,要尽快大力完善解决,扫除发展障碍,实现跨越发展。

4.2发展高附加值农业,适度发展特色工业。恩施州农业相对分散,山区地形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因此,要大力发展符合本地特色的高附加值农业,如绿色食品、天然养殖等。利用价格高度弥补产量不足。恩施矿产资源、茶叶资源、医药资源都十分丰富,需要进一步依托资源优势,开发利用,同时要以环境承载力为依托,对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要坚决杜绝,着重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如:风力发电、生物制药等。

4.3强化恩施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主导地位,大力发展小城鎮。恩施市作为恩施州州府所在地,区域中心城市,要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加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市规模档次。由于恩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发展小城镇成为恩施州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因此,要重点扶持部分条件区位较好的小城镇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结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进一步指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恩施州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与资源优势,更有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不足,因此,恩施州的城镇化道路更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不足,走具有恩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做独一无二的“仙居恩施”。(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参考文献:

[1]2008-2012年度恩施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2008-2012年度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3]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2010-2030)(征求公众意见稿)[EB/OL]

猜你喜欢

城镇化问题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