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成性教学有效性的生本分析

2015-05-30吴国磊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有效性

吴国磊

【摘要】“生成性教学”是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具体体现,有效的生成性教学必然是以学生为本,并能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要实现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做到教学设计立足学生,课堂发展上尊重学生,出现意外时正视学生.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有效性;生本分析

“生成性教学”是课程改革在展开过程中所出现的新理念,体现了“为了每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要求,如何衡量“生成性教学”是否有效?本文从教学设计、课堂行进、预设的意外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教学设计以生为本

德国教育家克拉夫说:“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具有教学质量标准,不是看实际进行的教学是否能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能否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在此,我们反对的是以教师为本的过度预设,需要的是立足于学生,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这是实现有效性的前提.

1.根据学生实际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

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知识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预设及教学过程的展开.离开学情分析,教学预设就会闭门造车,无的放矢,生成就会出现无序、失控现象,教师只有充分预估学生现状,才能提高预设的针对性与有效生成的可能性.

教学是一种“即兴创作”.动态生成的课堂,往往会碰到许多“非预设性”的教学问题,对于这些课堂上即时生成的问题,有些教师束手无策,为求“生成”而迷失了目标,然而富有教学机智的教师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的情况时,奇思妙策在瞬间被激活,进而围绕教学目标临场应变,引领精彩有效的生成.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根据“非预设”的问题情况与“预设”的教学目标比较,看如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然后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

2.教学预设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空间

预设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适当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究尝试、验证学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遐想,去深思,才能使得预设促进生成,只有这样,才可能有课堂的精彩生成,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无论采用何种教学范式与教学模式,积极的学生活动都是必需的,但是,学生仅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不够的,还须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逐步走向独立的过程,在缺乏深思的情况下,学生就难以走向“自主”,所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应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当然,由于学校集体学习的特殊性,为保证学习的效率,自主性又不能无限扩展,这就对教学预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具体操作时,可以根据情况,“量力而行”.

3.教法设定时,要根据学生需要

学生主动学习的本质是出于自我学习的需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设定恰当的教学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动机,因而预设教学内容时,应着眼于以学定教:学生有了什么样的生活体验、可能关心的问题、以往有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探究会在哪里有疑惑等等,来选用学生需要并适合的教学方法.

二、尊重学生是生成课堂有效性的动力

一个有效的生成性课堂,绝不会让任何学生因“预设”而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被动参与者或旁观者.教师作为课堂行进过程中的主导者、参与者,应该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对话”的良好课堂氛围,从而使课堂从“执行教案”走向“主动生成”,使课堂成为学生思维自由翱翔的天空.事实上,尊重学生也是实现生成性教学有效性的“发动机”.

1.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是原动力

坚持民主性原则,改善课堂人际关系,建立平等信任、互爱、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倡导教学民主,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环境,课堂生成才有“动力”,才能引导学生不去盲目崇拜权威、迷信书本,敢于质疑教条,追求真理,成为知识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学生作为个体行为的主体,如何激发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真正地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就要求教师实实在在地开展主体教育.课堂中,教师应以一个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其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进行真情“对话”.“你有意见吗?”从尊重学生出发引发学生畅谈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平等交流中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心中有他人”“珍爱生命”的主题,比预设时的更为有效.

2.创设师生多维互动平台是驱动力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同学间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生成性教学的形式要件是师生、生生间的互动.生成性教学如若没有师生与生生互动,尊重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无从谈起,就不可能出现有效的生成课堂,因为生成课堂强调的是让师生在对话与沟通、交流与碰撞的互动合作中,唤醒学习者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量变向质变的飞跃.

三、出现意外正视学生,是实现有效性的关键

生成性教学关注教学的过程,而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事前没有预料的“意外”事件,其实这种“意外”,并不是真正的意外,而是生成性教学过程的常态和必然,只不过是它出现的规律不容易把握,且又没有固定的处理套路.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学生出现的这类“意外”,并充分利用这种有益的教学资源,这对促进后续的有效生成十分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常常在这种“意外”出现时,不能从数学知识的本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等核心要素来把握教学目标,使得课堂发展出现偏差.

1.课堂意外,当否则否

自从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对其女儿赏识教育的成功案例为世人所熟知,新课程又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后,有些教师面对课堂上的“意外”,为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不管学生说得对错与否,是否有利于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一味肯定所谓学生的独特体验,全部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显然是有问题的,比如下面的一个课堂实例.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中,老师在讲了“可能性”的若干例子后,让学生找生活中的“一定”“可能”“不可能”的例子.先站起来的学生都回答正确,教师很满意,但轮到一位女同学时,她给出的例子是:“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老师犹豫了一下,微笑着说:“你说得很有道理,谁能举个更好的例子呢?”受此影响,接下来好几名学生讲的例子是“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大家一定要每天刷牙”“我一定要考满分”等等.

事实上,在上述案例中,学生所述“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中的“一定”本质上是“应该”,是一种倡导性的语言,并非数学概念中的“一定”.当学生回答错误时,老师给出了模棱两可的评价而不加纠正,给学生一种误导:这是个正确的结论!其他学生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教师给学生输入了错误的信息,以至于后面学生举的例子都与此相同.所以,面对课堂的意外,教师当否定时决不能犹豫,如果不能让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得到发展,这样的生成性资源就应舍弃.

2.课堂意外,该出手时就出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理论,如果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在不完全预设的生成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发出信息、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调节学生的信息,特别是意外的信息,可以催发、生成许多教学契机,需要教师敏锐捕捉,可以用“问题”去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心理投入,向着预设的教学目标前进,让学生在“意外”与教学目标间寻找到合适联系,更好地为生成性教学服务.

总之,有效的生成性教学应是全体学生的共鸣点,是多数学生的关注点,是提高与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心中有学生的生成性教学才是最有效的.

【参考文献】

[1]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

[2]陆麒娟.探索课堂“有效生成”的规律[J].教学与管理,2005(12).

[3]童国嘉.“生本化”课堂教学探析和实践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7(2).

[4]余文森.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07(5).

[5]孙孝明.重在预设 贵在生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11).

猜你喜欢

生成性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互联网时代的生成性教学属性分析与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生成性教学理念下的生物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形成与运用
生成性教学视角下健美操教学的影响
基于高三英语作文评改分析高中英语作文复习教学的生成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