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模式的探索

2015-05-30侯英涛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1期

侯英涛

【摘要】为了更好地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选拔人才,丰富学院数学建模活动,通过组建数学建模协会和举办校内数学建模竞赛的方式,吸引更多的数学爱好者参与进来,提高了校内竞赛的水平.

【关键词】初等模型;数学建模协会;校内建模竞赛

目前,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数学模型课、数学实验课为主要内容的数学建模活动正在全国各高等院校广泛地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是进行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促进学风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拼搏进取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自2006年至今,每年8月份学院组织学生进行为期3周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每年9月份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期间共获得三个国家二等奖、五个省级一等奖和八个省级二等奖;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激励广大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与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每年9月份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选拔人才,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举办了两届校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通过活动的开展,确实提高了数学建模的影响力,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提高了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

一、当前面临的困难

伴随着全国高考生源总量的锐减,高职院校之间生源质量竞争日趋激烈,教育教学质量将逐步分化,呈现优胜劣汰的趋势.从2012年开始,学院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合理控制招生规模,招生数量由原来的每年1500人减少至700人.同时,由于学院职能转型,员工岗位调整,数学建模辅导教师团队由原来的5人减少至3人.生源骤减,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能否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继续把我院的数学建模事业做好做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二、组建协会,广泛吸收人才

数学建模协会以服务广大同学,宣传建模知识,普及数学软件实用,传播建模精神,致力于活跃学校的社团活动,营造学术氛围为宗旨.主要任务是为同学间交流建模心得提供平台,宣传普及数学建模知识,协助学校组织数学建模竞赛,宣传数学,普及数学软件实用等,致力于推动学院建模事业的发展.

第一届数学建模协会共吸收了我院89名数学爱好者,协会成立之后,开展了系列数学建模讲座,包括数学建模介绍、初等模型、建模论文撰写等,还专门为协会成员开设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门课程,以满足建模竞赛对数学理论知识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进行师生交流、成员间交流,协会成员自发搭建了网络平台.辅导教师上传历年竞赛优秀论文供学生参阅,也可进行网络答疑,学生之间开展讨论,交流体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家的课余生活,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建设.

三、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手段

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校内数学建模竞赛,采用多种宣传手段.一是建模协会的会长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到教室进行建模竞赛的介绍,分享自己参加竞赛的经历和收获,一次参赛,终身受益,终身难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第一教学楼的电子屏、学生宿舍楼前的展板、运动场的宣传条幅.三是开展数学建模讲座,主要针对大一新生,主要介绍什么是数学建模及其广泛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改变校内竞赛的模式,提高校内竞赛的参与度和竞赛水平

2012年6月,我院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校内数学建模竞赛,为了更好地模拟全国竞赛,让学生充分感受竞赛的过程,体现竞赛的公平性,我们借助信息系的机房,让学生在3天时间内完成论文的撰写,并按时提交.期间,机房的网络是开通的,学生可以上网查阅资料,也可到图书馆借阅资料.但是,学生的参与度和论文的质量不是很高.

经过建模辅导教师的研讨,在第二、三届校内建模竞赛中,采用了开放式的竞赛模式.参赛成员不再固定在机房完成竞赛,可以在宿舍、教室等任何地点,时间也由原来的3天延长至9天.时间和地点灵活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高了(第一届21组参赛,第三届40组参赛),参赛者可以利用晚自习和周末的时间去完成竞赛,而且时间充裕了,参赛成员对赛题的思考更深入了,建模论文的质量相对有了一定的提高.

校内数学建模竞赛,一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更好地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储备人才.虽然经过竞赛模式的改革,校内竞赛的参与度和水平有所提升,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开放式的竞赛模式,学生报名积极性高了,但是由于没有固定竞赛地点的约束,竞赛结束后部分参赛队伍不能按时提交论文.所以,如何更好地发挥校内建模竞赛的作用,需要更多的建模爱好者进行探讨和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姜启源.数学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桦.探析数学建模教育对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

[3]杨桂元.财贸类院校数学建模的教学与实践[J].工科数学,2002,18(6).

[4]何万生,等.抓好数学建模竞赛,推动数学教学改革[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