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50例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5-30于洪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恢复期康复护理生活质量

于洪芳

【摘要】目的: 观察康复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干预,对照组实施内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康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康复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梗死;康复护理;恢复期;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9-0113-02

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供血障碍,致局部组织细胞缺血、缺氧,甚至脑坏死或脑软化,进而诱发血栓形成,导致供血区血流中断。发病人群中、老年人为主。主要诱发因素包括: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以及高血糖等。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患病人数呈逐年升高趋势,在我国疾病谱上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发病率和致残率都较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笔者选取5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康复干预,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干预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5±2.5)岁;职业:干部10例,工人8例,农民12例,个体8例,无业12例;类型:失语6例,吞咽困难10例,左侧偏瘫20例,右侧偏瘫14例;文化程度 :小学12例,初中20例 ,高中14例,大学及以上4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7~72岁,平均年龄(66±3.5)岁;职业:干部14例,工人10例,农民14例,个体8例,无业4例;类型:失语8例,吞咽困难8例,左侧偏瘫22例,右侧偏瘫12例;文化程度 :小学6例,初中22例 ,高中20例,大学及以上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内科常规护理,如安排床位,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给予日常生活协助、监测生命体征、根据病情记录出入量、遵医嘱准确给药、严格无菌操作。干预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环境干预 根据患者的喜好,可以在病室内养些花草,使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入院后,保持病室安静,不要大声喧哗,避免嘈杂的器械响动,工作人员的一切操作均遵循“ 四轻”原则,即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每日晨间护理,病房保持干净、整洁,空气清新,光线充足,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减少因环境带来的不适感。并做好入院宣教、防火、防灾,如病室内严禁吸烟、不要有明火、禁止随意插电做饭等。

1.2.2 心理康复干预 患者看到康复训练器械,常伴有恐惧心理,康复师应主动与患者沟通,通过温和、亲切的语气为患者讲解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安全性等,对患者适当的肢体接触,如:搀扶、握手等,表达出对患者的关心与体贴。减少患者因外界环境的改变引起的情绪波动,了解每个病人的性格、爱好、生活习惯等,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心理指导,降低患者的紧张、恐惧、烦躁心理,取得病人的配合,用娴熟的技能为病人服务,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只有多关心、爱护、倾听患者的心理需求,才能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增强康复的信心,从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疾病,促进康复,使患者得到生理、心理的双重舒适。

1.2.3 头部康复干预 针对肌张力低下患者,无法控制头部的正中位置,要靠康复师的协助,应双手抓住患者的双肩,将拇指顶住患者的胸前,并将其肩膀向前靠拢,保持稳定,以适中力量反复按摩颈部肌肉群,以促进肌张力的恢复。

1.2.4 四肢康复干预 针对上肢麻木、感觉障碍者,先将患者的手臂逐渐抬高,然后伸直,最后向外旋转,在此期间,将患者的拳头逐渐展开,使其放松,稍做运动,如果患者肘关节弯曲过于严重,可将其肘部向内或向外轻轻的转动,保持局部手臂呈外展状态,如果患者的拳头攥的很紧,可利用手臂力量逐渐伸直外展,使手腕与手指自然伸直,逐渐将手掌放平,腕部逐渐上屈保持手部、腕部、肘部伸直,并轻轻活动手部。针对下肢麻木、僵硬者,应控制患者的膝关节,逐渐使其双腿向外旋转,至到双腿分开,屈曲并活动髋关节,双腿进行一屈一伸的交互训练,保持足尖向前,足趾向前勾起,活动时应先将下肢向外展,足趾伸直,足背屈曲。

1.2.5 坐姿康復干预 帮助患者双腿分开,上身前倾,双手尽量将患者的下肢压直,嘱患者家属协助,将患者的腰部向前弯曲。并协助患者将双足并拢,康复师将双手抓住患者肩部,向前向内旋转,使患者的双手能自己支撑身体重力。针对肌张力低下的患者,可双手抓住其腰椎部位逐渐下压,康复师大拇指放在患者的脊柱两侧,利于头部和躯干伸直。当患者逐渐坐稳后,可前后左右推动患者,注意力度适中,利于患者在活动中仍能保持身体平衡。

1.2.6 站立康复干预 康复师站在患者前面,注意保护,避免跌倒,使患者的两侧大腿始终保持分开并向外旋转状态,家属用手部力量抵住患者膝盖,使其重心前倾,患者由家属搀扶或自行扶着栏杆站立。

1.2.7 步行康复训练 患者的步行训练方式多样,开始可以通过助行器行走,逐步利用拐杖协助行走,还可以利用其它康复训练器械进行臂力、腹肌等部位的锻炼。

1.2.8 体位康复干预 对于肢体瘫痪,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协助定时翻身,一般1~2h翻一次身,有效减少局部组织受压,避免淤血,加强骨隆突处皮肤的护理,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给予气垫床或软靠背垫,预防褥疮形成。

1.2.9 饮食康复干预 患者的饮食应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如:黑木耳、洋葱、大蒜、香菇等。为有效预防便秘,可适当进食如黄瓜、地瓜、芹菜 、韭菜 、香蕉、蜂蜜等食物,避免高糖、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对便秘严重者可给予开塞露,避免用力排便诱发意外发生。尽量避免食入产气的食物, 如豆制品、 牛奶等。

1.3 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评分内容,主要包括:一般健康状况、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根据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量表[1]对患者的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分,从0~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独立性越强,生活质量也越高。康复效果根据Barthel指数评定[1],无效:经康复干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很差,不能自理;有效:患者肢体功能有一定改善,但自理能力仍较差,需要别人协助才能完成日常生活;显效:患者肢体功能基本恢复,自己能完成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痊愈:患者肢体功能完全恢复,能独立从事一切日常活动。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康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要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是很难做到的,但是通过早期的康复训练,持续、正确的刺激神经元,使神经功能接近正常还是可以的。所以,康复干预不但能预防和减轻继发性功能障碍,还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提高康复效果。但环境的布置有时也会受到规范管理方面的限制,需要多方面、多部门的协调沟通,也需要不断地改进。

脑梗死恢复期的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患者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肢体活动,更重要的是心理、生理、情绪功能的恢复,有效缓解或减轻身体残疾程度,尽量达到生活、工作均自理的目的。康复师应唤起患者积极的心态,以最佳的生活状态去面对疾病,通过饮食指导、康复训练,心理干预,在不同程度上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减少依赖性,得到患者的极大信任及认可,消除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2],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总之,通过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者预后的活动受限程度,体现护理价值,为护理学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患者出院后,医务人员通过指导患者自我护理及讲解相关康复知识做好定期随访工作,加強各个方面指导,帮助患者充分认识自己,创造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上述观察结果表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康复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提高康复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平,牟善芳,刘淑娟,等.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现状及启示[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3):39-41.

[2] 王玉龙,郭铁成.康复功能评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6-458.

(收稿日期:2015.06.23)

猜你喜欢

恢复期康复护理生活质量
安全护理对于全身麻醉患者恢复期的应用效果
咪达唑仑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影响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