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功能恢复和预后34例的影响

2015-05-30邱丽红喻敏玲余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颅脑外伤护理干预

邱丽红 喻敏玲 余芳

【摘要】目的:观察颅脑外伤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对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颅脑外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NFD评分、FMA、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NF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FMA、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利于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颅脑外伤;综合康复;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9-0107-02

颅脑损伤是一种因暴力作用而引起的严重性创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亡率[1]。颅脑损伤存活者多存在残疾、残障及残损等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临床中不仅要重视对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还应重视对患者的早期康复干预,以改善患者的预后。笔者针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68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 确诊。干预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28~63岁,平均年龄为(46.2±4.3)岁;病程3~15d,平均病程(8.3±1.4)d;其中轻度10例、中度16例、重度8例;对照组:男24例,女10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为(45.1±4.2)岁;病程3~17d,平均病程为(8.8±1.6)d;其中轻度11例、中度17例、重度6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①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通过一对一、健康知识讲座等途径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目的、效果及注意事項等,以增加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了解;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对于恐惧、焦虑的患者,应指导其家属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多陪伴与鼓励患者,给予患者足够的家庭支持;对于抑郁、绝望的患者,应多向患者介绍一些成功治疗的病例,以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的配合护理与治疗工作。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早期康复训练 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可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主要内容包括:①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置,避免引发关节肌肉挛缩等并发症;②指导与协助患者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③指导患者进行促醒技术、易化技术、翻身起坐、卧坐变换及躯干运动等床上动作训练[2]。

1.2.2 认知行为干预 早期:护理人员应让患者倾听熟悉、喜欢的音乐,并指导患者家属多和患者进行对话、讲故事及读报等,用语言、音乐等进行患者躯体感觉的刺激。可指导患者进行记忆、思维及注意力等方面的训练,以减少患者的言语错乱等情况,并进行患者组织分类、补缺填空等能力的训练[3]。后期:增强患者在不同环境中的独立性与适应能力,加强患者的记忆及思维能力,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1.2.3 活动能力训练 首先应进行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与实施训练。早期进行床上活动、坐位、站立、转移等训练,随着患者病情的改善,指导患者进行更衣、入厕、个人卫生、进餐等训练,循序渐进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FD)程度评分、改良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MBI)、Fugl-Meyer 运动功能积分法(FMA)分别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NFD评分、FMA、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NF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FMA、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综合康复护理作为康复医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颅脑损伤护理中常用的护理模式,其目的在于促进患者生理、生活、社会功能等方面的恢复[4]。本研究中,干预组的NF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FMA、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综合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通过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而认知行为干预通过语言、音乐等方面的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行为障碍;加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通过进行生活中各项行为的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姚彩媚. 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效果探讨[J]. 中外医疗, 2014, 28(23):171-172.

[2] 柴少敏, 章绮红. 早期护理干预联合中医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 2015, 17(1):173-175.

[3] 王晓燕. 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4, 29(1):65-66.

[4] 李萍萍.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22(10):110.

(收稿日期:2015.05.21)

猜你喜欢

颅脑外伤护理干预
颅脑外伤引发的精神障碍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舒适护理对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睡眠质量和综合功能的影响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分析
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36例临床诊治分析
颅脑外伤脑疝开颅去骨减压术后合并脑梗死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