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整脊手法与牵引治疗青少年颈椎失衡综合征的X线比较

2015-05-30陈钧兴曾晓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X线

陈钧兴 曾晓智

【摘要】目的: 比较中医整脊手法与牵引治疗青少年颈椎失衡综合征前后X线表现。方法:选取青少年颈椎失衡综合征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整脊治疗组和牵引治疗组,分别采用整脊手法和牵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表现。结果:整脊治疗组和牵引治疗组治疗后前曲度异常、棘突位置改变、角移位、椎体移位等异常改变均有显著改善,其中整脊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好于牵引治疗组(P<0.05)。结论:在青少年颈椎失衡综合征的治疗中进行整脊手法治疗能够改善颈椎X线影像学表现,且在青少年时期对其进行尽早治疗能够对颈椎病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關键词】 颈椎失调综合征;整脊手法;牵引治疗;X线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9-0093-03

青少年颈椎疾病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也有很多的相关研究。在青少年颈椎失衡的X线表现中并没有显著的椎间盘退变,但是伴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例如颈肩痛、颈部活动受限和头晕症状[1]。颈椎失衡综合征多是由于颈椎不稳导致,伴有部分病理改变。本研究探讨中医整脊手法与牵引治疗青少年颈椎失衡综合征前后X线表现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青少年颈椎失衡综合征患者400例,其年龄在13~19岁,男性213例,女性187例,分为整脊治疗组和牵引治疗组各200例,治疗方式的选择由患者自行决定,不做任何利弊导向。整脊治疗组中,男性116例,女性84例,平均年龄为(16.1±1.1)岁;牵引治疗组中,男性97例,女性103例,平均年龄为(16.2±1.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均衡性检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选取标准:年龄13~19岁的青少年,以颈肩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肩井、颈椎棘旁有压痛征象;短时间内无急性的外伤病史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2];影像资料显示无颈椎畸形、肿瘤等严重病变;所有患者均同意参加本项研究。在患者筛选时排除正在接受其他疾病治疗的患者,椎间盘已有退变的患者,同时不可有显著的狭窄,针对筛选标准做相对应的排除。

1.2 方法 首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体格检查,筛选符合标准的400例患者,然后对其病情相关资料进行填写。拍片仪器选择富士(FCR5000)X线机,对患者进行编号,按照顺序进行颈椎的正侧面拍摄X线和前屈后伸位进行拍摄,所有临床诊断和检查均由具有主任医师职称的医师实施,对患者分别进行整脊手法治疗和牵引治疗。整脊治疗组患者进行中医整脊治疗,根据患者的X线片进行整脊手法的确定,包括旋转整脊手法、屈伸整脊手法、侧扳整脊手法;牵引组患者进行中医牵引治疗,取患者的坐位进行枕颌部位的牵引,从颈部向躯干纵向前的10~30°进行牵引,其力度从4kg开始,可做适当的调整。每周进行三次牵引,每次持续半小时。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同时对颈椎的正侧位、前屈后伸位拍摄X线片[3]。正位片拍摄采取患者的前后站立位,头部向后仰,同时下颌部位的下缘与枕骨的下缘相平行,其拍摄中心线采用头侧倾斜10°,然后从软骨下方摄入;侧位则在患者进行侧立,下颌抬高,然后听鼻线和身体呈冠状面垂直,肩部呈垂直,手臂放于背后伸直,紧握住双手,两肩胛骨向后移动并沿中心收缩;功能位则采取患者的右侧位,患者的冠状面与胶片垂直,颈部呈前屈后神,然后进行颈椎的透视拍摄。X线的观察指标包括:曲度异常情况、棘突位置的变化、角位移变化、椎体滑移变化,对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单位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整脊治疗组和牵引治疗组治疗后前曲度异常、棘突位置改变、角移位、椎体移位等异常改变均有显著改善,见附图A、B、C,其中整脊治疗组改善优于牵引治疗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青少年时期是人们身体可塑性非常强的阶段,此时对其进行颈椎疾病认知非常关键,由于家属对青少年和疾病的关联认知度较低,青年时期其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对其治疗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有研究证实在青少年时期对颈椎健康给予更多关注能够对颈椎病做好预防工作[4]。

本研究中,整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颈椎失衡综合征指征,中医整脊手法能够对颈椎旁的肌肉进行缓解紧张,改善其僵硬的肌群,增强衰弱肌肉的兴奋性,同时颈椎牵引能够纠正颈椎的失稳和关节移位状况,同时松解软组织粘连,当然牵引具有一定的效用有限性,相比治疗后前曲度异常、棘突位置改变、角移位、椎体移位等异常改变,整脊手法治疗比牵引治疗更为有效,其异常症状的改善率明显高于牵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然而整脊和牵引手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师的手法,这对其治疗效果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达到治疗效果的最优化还需要对治疗方法做更进一步的探究。

综上所述,在青少年的颈椎失衡综合征的治疗中进行整脊手法治疗和牵引治疗均能够改善颈椎X线影像学表现,同时在青少年时期对其进行尽早治疗能够对颈椎病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庆甫,时宗庭,黄沪,等. 中医整脊手法及牵引治疗187例青年颈椎失衡综合征前后X线分析[J]. 中国骨伤,2013,1(26):19-23.

[2]刘海瑜,宋传彬,王爱玲,等. 颈椎曲度异常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 中外医学研究,2014,8(12):159-160.

[3]隋孝忠,于文青,邵守训,等. 中医整脊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1,25(9):47-49.

[4]张蒲,顾志华,刘书果,等. 青少年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及预防[J]. 中国中医骨伤科,1996,05:18-22.

(收稿日期:2015.06.24)

猜你喜欢

X线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影像表现和鉴别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
骨转移瘤X线和CT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与常见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
X线下输卵管造影检查在糖尿病合并不孕症中的应用
X线和核磁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分析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与CT表现分析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原发性肺癌诊断价值分析
探讨X线检查与CT检查在诊断鼻骨骨折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