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母语负迁移看英语写作中词汇的误用

2015-05-30胡莎

校园英语·上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母语迁移英语写作

胡莎

【摘要】在英语学习中,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会对英语的习得,尤其是词汇的习得产生消极作用,这就是母语对英语习得产生的负迁移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母语影响下,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经常出现的词汇误用现象。通过对学生作文中错误的摘录,分析了词性误用、词义误用以及搭配不当三种词汇误用情况,并就此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母语迁移 英语写作 误用

一、引言

迁移在心理学上也称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对比分析理论中,语言学家提出了母语迁移这一概念。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母语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促进或干扰的作用。如果母语与目的语有相似的语言特征和规则,那么对外语习得产生的有益影响叫做正迁移,它能促进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与运用;反之,母语和目的语的特征有差异,两种语言相互干扰、阻碍,对外语习得产生消极的影响叫做负迁移。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正、负迁移同时存在并共同作用于目的语学习。

写作技能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语言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比较差,水平仍然比较低,原因之一是中国学生在英文写作中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写作过程中,多数学生习惯先用母语思考,再逐字逐句翻译成英文。学生由于受母语的干扰,造成语言输出的负迁移。本文试图分析学生英语作文中受母语负迁移影响所出现的词汇误用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二、母语负迁移下的英语词汇误用

词汇是语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句子的必要成分。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泼,最具生命力的一个因素也是文化的载体,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思想的变化(包惠南,2001)。由于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中文属于汉藏语系,英汉两种语言受不同文化的影响,英汉词汇存在很大差异。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受到汉语语言特征和使用规则的影响,在英语词汇的选择中常常出现错误。

1.词性的误用。汉语属于分析语,没有形态变化,不依靠形式变化来反映语法关系,而英语依靠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连淑能,1993)。比如汉语中,“耐心,认真,仔细”,既可以用作副词又可以用作形容词。但是,英语中,许多形容词后必须加后缀 “-ly”才能构成对应的副词,如“patient-patiently,careful—carefully”。许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由于忽略了英汉词性的不同特点,出现了用词错误。

例句(1)

【错误】A great many examples in the books can be used to explain it correct.

【正确】A great many examples in the books can be used to explain it correctly.

例句(2)

【错误】There are some misfortune in his live.

【正确】There are some misfortune in his life.

例句(3)

【错误】There is little chance that we will success in changing the situation.

【正确】There is little chance that we will succeed in changing the situation.

例句(4)

【错误】His views gained from unpopular to popular.

【正确】His views gained from unpopularity to popularity.

例句(1)中,学生错把形容词”correct” 当作副词用,忘记要加后缀 “-ly” 才能变成副词。例句(2)中学生只考虑词义,没有注意词性,错把动词当作名词用。例句(3),学生错把名词当动词用,而例句(4)中,学生忽略了英语介词后要跟名词。这些错误,主要是学生受到汉语的词汇形态变化较少的干扰而形成的。

2.词义的误用。英语和汉语两大语系之间的明显差异使学生很难在汉语和英语词汇中找到绝对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轻松实现语言的正迁移。英语和汉语词汇的意义对应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况:完全对应,比如earthquake(地震),typhoon(台风);部分对应,如汉语里的看,英语可以是”see”,“watch”,“look”,“observe”;第三种不能对应,比如busboy不是“公交车售票员 ”,而是勤杂工,busybody不是“大忙人” 而是 “爱管闲事的人”。在英语习得过程中,有些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单词的字面意义,忽略词汇使用的具体语境,在写作中又盲目认为英汉词汇之间意义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因此望文生义,生搬硬套汉语的意义,造成词不达意。

例句(1)

【错误】Bus or subway is an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ublic transport.

【正确】Bus or subway is an economical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ublic transport.

例句(2)

【错误】I forget my dictionary at home.

【正确】I left my dictionary at home.

例句(3)

【错误】She is a beautiful girl with short yellow hair and blue eyes.

【正确】She is a beautiful girl with short blond hair and blue eyes.

例句(1)中,学生想表达的是“公交车或地铁是一种经济的,环保的交通工具。”这里“经济的”意思是“省钱的,不浪费的”,学生误用了economic。Economic虽然与钱有关系,但没有节约,省钱的意思。

例句(2)表达的内容 “对不起,我把字典忘在家里了”。学生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用“forget”表示忘记,正确的词汇应该是left。

例句(3)中,英文没有yellow hair 的说法,学生想当然地用了汉语的意义,造成表达不地道。

3.搭配不当。搭配,collocation是指词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习惯搭配。不同的语言中,词语搭配的习惯各不相同(钱瑗,1997)。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学生受到汉语搭配习惯的干扰,在进行英文表达时缺乏对语言差异的意识,从而出现搭配的误用。比如,学生英语作文中会出现这样的表达:“Because I didnt read the questions carefully,I made a large mistake in the test.”该句中的 “ make a large mistake”表达不准确,英语中可以说make a big or great mistake,但large 和 mistake 却不是搭配关系。汉语中有这样的表达,如 “烟瘾大的人”,因此学生在作文中会写到“From his appearance we may conclude that he is a big smoker.”英文中,heavy 和smoker 搭配表示烟瘾大的人,但不会用big 和smoker 搭配。汉语中词语的搭配是一个形容词可以和多个名词搭配,例如“高高的山、高高的树、高高的屋顶、高高的男孩”等,英语中却用不同的形容词来搭配,“ a high mountain,a tall tree,a high ceiling,a tall boy”.如果没有掌握英语词语的习惯搭配,把英汉搭配机械对应,就会造成表达时选词错误。

三、教学建议

双语思维是中国学生二语写作的一大特点(王文宇 文秋芳,2002),许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喜欢用母语思维构思,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语言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减少甚至摆脱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因此,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实践,提出以下方面的教学建议。

1.进行英汉对比教学,加强学生对英汉词汇差异的意识。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语系,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都不尽相同。英语和汉语在意义上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教学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比分析英汉词汇差异,了解英汉词汇特点,比如不同词性的词在句子中担任不同的成分。在讲解词汇含义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和汉语词汇无法对应的部分,把词汇与句子,语境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体会词的意义、搭配和用法。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评讲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词汇,对比分析英汉词汇意义上的差异,帮助学生避免望文生义,生搬硬套汉语意思的错误。最后教师应该在写作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用英语思维选词、造句,学会正确地使用词汇,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2.设计含有丰富语境的词汇练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正确用法。词汇不是孤立存在的,与语境有密切联系。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语言和内容联系来习得词汇。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根据具体的语境猜测词汇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有丰富语境的阅读材料,设计词汇练习活动,比如在文中填写恰当的词汇、修改文中误用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词汇表达句子意思,让学生在语境中不断地学习、巩固已掌握的词汇,同时不断学习新词汇。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设置一些英汉两种语言对译训练。通过两种语言的互译,对比分析英汉词汇差异,加深学生对词汇特点的掌握,提高文化和语言差别的意识,减少汉语在英文写作中的负迁移。

四、结语

汉英思维方式差异的存在是客观的,因此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中国学生难免受母语思维的干扰,对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本文探讨了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中词汇使用产生的影响,分析了在汉语阻碍和干扰下词汇误用的三种情况:词性误用、词义误用以及搭配不当。最后,笔者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英汉词汇对比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掌握词汇的正确用法,从而促进英语语言的学习,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北京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8-67.

[4]钱瑗.对Collocation的再认识[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3.

[5]王文宇.文秋芳.双语思维与二语写作——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

猜你喜欢

母语迁移英语写作
关于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关系从句的研究
中文母语对日语语序及动词学习的正负迁移
二语习得中影响母语迁移的非语言因素及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中影响母语迁移的非语言因素及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浅谈如何“步步为营”指导中学生英语写作
教师反馈对不同水平高中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差异性研究
母语负迁移对初中英语写作的影响
从高考英语作文评阅看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