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初探

2015-05-30陈晓娜

经济师 2015年11期
关键词: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事业单位

陈晓娜

摘 要: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单位执行力的重要手段,是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保证。事业单位通过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由原先重视事后核算转变为事先预算和控制。文章简述了预算管理的意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举措。

关键词: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意义 存在问题 改进举措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1-126-01

一、加强预算管理的意义

1.有力提升有效管理能力。预算管理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预算目标的确定和预算编制是对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量化,预算的执行过程是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预算的控制是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有效保障手段,预算分析有利提升战略管理能力。

2.有利高效使用资源。实施预算管理有利于对经营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与考核。预算的编制结果和预算的执行结果,通常会分别成为其业绩考核指标的设定依据和评定依据,预算的执行分析是监控经营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预算计划可以使资源被统筹调度、合理安排,有效地避免资源的无效或低效使用。

3.有利提高事业单位收入并节约成本。通过全面预算,可以初步发现年度经营中潜在的风险,有效地规避或化解部分经营风险。在全面预算的编制环节,预算管理单位在分析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增加收入和节约成本费用提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在预算执行控制环节里,收入与成本历来是重要的监测指标,预算管理单位不得不提高应变能力,对变化作出迅速反应;在预算考核评价阶段,收入成本经常被作为利润等基本指标的辅助参考指标,与业绩考核结果甚至薪酬计划相关联,激励预算管理追求增加收入、控制成本。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存在问题

1.对预算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我国有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规章制度出台了不少,但在一些事业单位,无论领导还是员工并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领导层只关注编制的预算能否为本单位获得更大的利益,即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拨款,往往会夸大一些项目的支出费用,并不关心预算本身的准确性。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时,缺少必要的调研和论证,存在许多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只是单纯地为获取预算结果而编制预算。预算执行的随意性较大,预算结果与实际差异也很大,这样的预算已经失去了预算管理存在的意义。

2.预算的执行力不强。预算控制是最大的难点。预算控制是指依照已经制定好的预算目标或标准,对业绩进行监督和评价,其目的是在造成巨大损失之前迅速采取补救行动。预算目标要服务于单位目标,并非越细越好。预算制定出来以后,要恰当掌握预算控制力度,当经济环境的变化造成预算目标和单位目标发生偏离时,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修订和调整,使预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针对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时间跨度大、情况变化复杂,一些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预算实施进度慢、项目结余资金规模较大或项目资金严重不足的现象,这说明没有对预算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预算没能提供有用的参考和导向。

3.预算监督方面。事业单位预算能有效的贯彻执行离不开对预算的监督。预算监督主要是指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包括财务部门的监督以及审计部门对预算管理各个环节的监督。

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单位会计核算和一些辅助性工作,剩下的大部分时间用在处理向政府申请资金的报告上。业务部门在实施具体项目缺乏和财务部门的沟通,使内部监督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改进措施

1.提高全员预算管理意识。事业单位领导应当转变观念,把预算管理作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管理工具,要认识到预算管理有利于完善单位基础管理,可以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可以使单位从事后核算转化为事前的预测、计划和事中的控制,由无序管理转向有序管理。鉴于预算管理在管理决策和管理控制的职能,决定预算管理是全员管理。因此,在预算管理实践中必须打破许多传统的作法,改变预算管理仅仅由财务部门去完成的现状,要对组织管理的模式和管理机制作出相应的变革,让各部门参与到预算的制定中来,促进信息最大范围的流动。为了制定符合单位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预算计划,使预算编制的更为细致,增加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必须做好编制前的准备工作,落实管理制度,严格按预算办事,提高预算的控制和约束力,全力以赴保证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2.要加大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各部门应按照批复的预算严格执行,建立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中心,把各责任区域的成本划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各责任区域对本区域发生的可控成本负责,将预算向下层层分解,将预算执行过程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对于执行过程中形成的预算差异,应进行分析、形成差异分析报告,成为预算预警系统的主要支持性资料。对于超预算项目以及预算外项目一定要有批准程序,否则,预算就没有严肃性。如发生的差异不大,一般不逐一查明其中的原因,只把注意力集中在非正常的例外事项,所以预算管理必须是动态性管理,并随时检查该程序的有效性。

3.建立激励奖惩制度。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预算考评落实到实处,真正实现权、责、利结合,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引导员工的行为与单位目标保持一致。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单位未实行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预算对员工缺少约束力,员工执行的积极性不高。虽然有的单位存在相应的考核体系,但大多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仅仅走走形式,形同虚设。因此,要加强预算管理,必须在预算期结束后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对预算工作能够合理、高效地完成的部门,要给予奖励;对预算工作不能完成的部门要分析原因,明确责任,确属惩治的范围,一定要进行惩治。要将预算执行情况与员工的绩效挂钩,以有效引导员工的行为。奖惩的方式,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李建发.全面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探讨[J].时代金融,2013(11)

[2] 吴家幼.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建议[J].管理观察,2009(6)

[3] 斯蒂芬.鲁克森著.预算管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

(作者单位:苍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浙江苍南 325800)

(责编:李雪)

猜你喜欢

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食品行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